昨天很意外地接到一个美女的电话,自报家门说是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的工作人员,看到了我在微博上对他们公司的投诉,想就此事给我解释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我就商量着和朋友做一个公益性的类似“TED”的视频节目,聚焦互联网和创投行业,定期组织小型沙龙邀请互联网和创投行业的精英来演讲,最后做成视频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上分享。因为是很难盈利的公益项目,要想长期运营肯定要募集资金,这时候我便想到“点名时间”这个网站。你不号称替人实现梦想吗?那我就试试看。
我就在春节前,在这个网站上发起了这个项目。发起后,没多长时间,平台就给我回复说不行。后来,我就把项目性质由“筹款”改成“预热”,网站又给打回来,说还是不行,回复里还强调“早就给你说了不符合定位,不要重复提交”。
春节回来以后,我就在微博上吐槽,质问“点名时间”对发起项目的审核标准是什么?网站最起码应该有一个规程告诉用户,什么项目适合发起,什么项目不适合。如果项目被驳回,应该有一个详细的理由,而不是简单的就两个字“不行”。
20分钟的电话里,美女给我解释了很多。首先说我这个项目里提到了“公益基金”,按照他们网站的要求,公益是不允许的,因为他们不是慈善的募捐网站。另外,我发起的项目还不是最离谱的,还有极品的人说自己要结婚买不起房,通过他们网站募集钱来买房的。三是,众筹涉及的金融政策,和非法集资只是一步之遥,有许多特殊的中国国情。所以,他们要求发起的项目一定要有产品,比如搞个机器人、WIFI插座啥的。如此这般,众筹网站岂不成了产品预购和团购网站了。
我在微博上讨论众筹网站时,网友@侯羽 也提到,国内由于害怕出现非法集资的可能性,主流的几个众筹做的更像是电商的预购,确切地说是前沿产品的预购平台。但这种情况应该属于阶段性的,因为众筹的价值绝非零售或者团购那么简单。
点名时间等众筹网站,模仿的2009年上线的国外网站kickstarter。目前,参与投资支持KickStarter 上项目的人已经超过了300万,提交的项目已有78497个,成功融到的资金为3.62亿美元。
kickstarter募集资金的创意性活动包括:音乐,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作家以及所有有能力创造以及影响他人的活动。比如一个作家,他可以向自己的铁杆粉丝筹集到出版的费用以后,然后选择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他的个人网站免费阅读他的作品。
但这种方式,在国内众筹网站上是不允许的。因为,铁杆粉丝这种不求回报的捐助行为,很容易被误解成是“非法集资”。所以,国内众筹网站要求,项目发起人必须有相关的产品和回报。比如你是一个音乐家,在众筹平台上发起有关其音乐会的募捐,你必须要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音乐下载、CD、纪念品。这就给一些艺术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除了艺术以外,还熟悉纪念品制作等细节性的工作。这样一限制,一下子把好多艺术家挡在门外,平台就变成了预购平台。
还有一点,国内的统筹网站跟国外的不同,就是资金的使用问题。国外的网站,项目发起人和捐助人之间,项目达到目标后,捐助者的资金自动进入发起人的账户,其他的一概不管。而国内的统筹网站,还要进行担保,也就是捐助人的资金先交给平台,然后再由平台转交给发起人。这又让平台的灵活性大打折扣。
本来中国从事文化、艺术、创意的人就比较少,由于国情等各方面的原因,又人为地增加了很多限制,这让本来灵活的众筹平台步履维艰,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此类平台发展缓慢的原因。
当然,关于文化、创意、技术这一块的市场还是很大的,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兴起,的确让一部分小众艺术家认识到个体的商业价值,可以通过微赞助、众筹等各种方式募集资金,与自己的粉丝建立联系。但在独特的国情面前,众筹网站被套上层层枷锁,除了孕育市场、培育用户的运营意识、包装意识以外,还需要突破一层层政策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