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首批6小时内售罄、在美单台被热炒至700美元、股价大涨。这看似iPhone式的一连串消费市场现实不久前发生在了黑莓身上。对,BlackBerry。 公司前CEO Thorsten Heins或许根本没想到时隔一年,
首批6小时内售罄、在美单台被热炒至700美元、股价大涨。这看似“iPhone式”的一连串消费市场现实不久前发生在了黑莓身上。对,BlackBerry。
公司前CEO Thorsten Heins或许根本没想到时隔一年,一名祖籍江苏,生于香港的美国人为BlackBerry带来了复燃的可能。大火未起,但火苗却依稀可见。
有人说Passport为BlackBerry带来了这份“运气”,但你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消费市场对智能手机认知判断的巨变,它才是BlackBerry的幕后推手。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在今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称,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亿台,同比2013年增长19%。在这当中,价位在75至150美元的“低成本”智能手机和低于75美元的“超低价”手机正保持着销量的持续增长。即便在发达市场智能手机正“无限”接近饱和,但高端供应商仍在横扫想要享受“超豪华”产品的消费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手机缓慢增长的同时,使用两部或多部智能手机的人开始逐渐增多。显然,这种现象更多发生在发达市场或是发展中国家。而在挑选第二部手机时,消费者更看重个性定义、匹配指数和酷炫程度,会间接忽视功能、售价和品牌等基本选择需求。
简单的说使用两部或多部智能手机的用户会将搭载iOS或是Android系统的设备当做“主力机”,在购买时也足够理性,考虑到了一切使用场景的可能和产品功能的覆盖。不过,趋于大屏之外设计的产品更适合消费者拿来“彰显”自己,区别与旁人的与众不同,购买也随之变得感性。
同时,消费者会寻找跟自己社会价值观相符、蕴涵着丰富象征意义的品牌和产品。很多公司利用消费者这一“弱点”,在将产品做得更为人性化的同时,获得了口碑。
而阶段性的“酷炫值”更能令这群消费者为之疯狂,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排队购买最新的电子设备,将使用体验的图文、视频分享到Instagram、Youtube,获得只属于那“一小撮人”的“颅内高潮”。
如果从上面的角度来衡量,像SHARP Aquos Crystal、BlackBerry Passport、SONY Xperia Z3、Panasonic CM1、Smartisan T1等手机都会随着这股“热乎劲儿”实现销量上的突破。
假使从宏观角度来审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认知的改变,会发现其实不仅是BlackBerry,可能很多我们似曾相识的品牌都会“重走”智能手机的“老路”。如果你眼尖,会发现前文提到的SHARP、SONY、Panasonic都属于功能机时代最具代表意义的日系手机,它们因手机而蓬勃也因手机而衰落,但是有设计和功能需求的消费群依旧需要能拿的出手的“第二部手机”。
还记得Motorola V3吗?这款“叱诧风云”的功能机先于iPhone来到了地球,我不奢望如今它还能完好如新的摆放在我桌边只为听那声清脆的“Hello Moto”,但讲究轻薄、高续航、设计格调、垂直化功能的智能手机依旧会源源不断的“迸发”。
Thorsten Heins曾在2013年初的BlackBerry 10 Experience发布会上宣布拥有近30年历史的RIM(Research In Motion)正式更名为BlackBerry。Thorsten Heins说他们“重新发明”了RIM这家公司。没错,智能手机也正在被“重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