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节刚过没多久,一次我乘坐出租车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到市区。驾车的司机是个新手,一路在琢磨是否再回去一趟。按他的话说,自己在里面等了近1小时才出来,同一时间他的朋友带着客人应该都快到杭州了。但他也在想等会再跑趟虹桥站是否会好一些。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一次在沈阳搭车的情形。沈阳司机好像完全没有上海司机这么踌躇,因为一路上他都在通过自己的车台(车载对讲机)与其他几个司机朋友聊天。除了各种我们熟知的东北段子外,还有一些实用信息。例如“在黄河大街附近看到有几个人一直在等车”、“不要到青年大街这边来了,太塞了”、“五里河这边有事故”等。我坐的出租车的司机会对着对讲喊一声“皇冠酒店这边车少”。
尽管就乘车感受来说,我更喜欢坐上海出租车。但从出租车生意角度来说,沈阳的应该更有优势。除了“">快乐工作”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车台的联系,他们可以避免我遇到的上海司机的尴尬。不过这种优势很快又被杭州的出租车司机蒋师傅给超越了 (参考http://zj.qq.com/a/20121010/000121.htm)。
据报道,2011年6月前后蒋师傅因为从白班变成了夜班,感觉空驶时间太多,固定的叫车热线对自己帮助不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乘客用微信跟朋友对讲,就想用这个方法来招揽乘客。
开始是尝试通过微信找附近的人,主动打招呼,推销服务。逐渐一些微信用户会主动预约他。很短的时间内蒋师傅居然将这个做到了一定规模。2012年3月蒋师傅和另外20多位“的哥”组建了“杭州出租车预约微信车队”,专门对接微信预约服务。随着他们的服务团队不断扩大,用户也在不断增长。他们的这种服务更是很快就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媒体报道不说,各种类似的服务也很快跟进。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既定条件确定的情况下,上海司机在孤军作战,类似一个点。沈阳司机是一个小网络。这张网覆盖了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司机朋友。建立这个网的载体是车载对讲系统。但是它本身凭借的车载对讲这个平台就限制了其无法承载太多的接入,否则可能会变成一锅粥,或者大家干脆都不进去了。而且车载对讲系统原本安装的目的是车辆调度。过多的占用也会导致该目的无法实现,进一步也会限制其发展。
另外这个网络只是将车辆供应端建立了连接,还没有延伸到乘客端。这种延伸遇到的阻力还会非常大,因为几乎没有哪位乘客愿意为此去买一个对讲系统,并加入到他们的聊天群中。
杭州蒋师傅基于微信建立的网络则突破了这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在连接数量上可以承载更多的司机和乘客。另一方面因为使用的是公共平台,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在花费一些网络流量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因此很容易地就将车辆供应端和有乘车需求的用户端连接了起来。
通过这种连接,不但得到了沈阳司机享受到的好处: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增加提供服务的机会,而且效率和精准性更高(因为微信的位置服务可以让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也就是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率更高)。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跟我们以往认知有出入的方面。在我们通常的想法中,勤奋努力、好的驾驶技术、微笑待客,甚至出租车公司好的管理、配置更好的车辆等是决定出租车司机业务的主要因素。但现在发现司机之间、司机与乘客之间有效而稳定的连接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有效价值的功效。
杭州蒋师傅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引发一个细分行业,貌似起源于他本人的一个好想法,但背后却是目前轰轰烈烈的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大发展。基于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两三百年完全不同的一个时代:连接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以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则及原理将成为基础,在此之上,新的规则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带给所有的个人和机构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有可能会冲击很多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状态。例如谁给我们提供产品服务,广告的形式及价值,渠道的方式,产品的功能,以及谁决定我们的工资以及升迁,企业的竞争力,品牌的价值和衡量等。
连接并非今日的发明,而是自古就有,而且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连接。包括农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工业社会中的交易、交换都是一种连接。但连接在社会中的整体价值爆发却要归功于电脑、互联网的出现。它们的出现对信息社会的影响,类似蒸汽机和机械化流水线对工业社会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将连接提升到思维、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对我们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