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
A23|文娱新闻|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伯乐,著名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多年对中国文学的推介不无关系。难怪,日前当88岁高龄的马悦然携妻子陈文芬亮相沪上时,这位莫言得奖的“幕后推手”受到了空前热烈的关注。在见面会上,马悦然大赞莫言,“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会讲故事。”同时他还披露,每年围绕谁最后能得奖,评委会争论都很激烈,但今年破天荒“不太激烈了,意见比较一致”。至于诺奖的评选标准,马悦然说,唯一的标准就是文学质量。“对于作者,政治力量我们是不管的,文学质量是唯一标准。”
“没有一个作家比得上莫言”马悦然和">中国作家莫言有着多年的交往。他翻译过莫言的书,甚至模仿莫言,写过微型小说。马悦然说:“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会讲故事。“我当时翻译的时候,就我看,莫言写得最好的小说叫《透明的红萝卜》。另外,就是《30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还有《会唱歌的墙》和《姑娘翱翔》。新娘飞起来停留在树上不肯下来,村庄里的人围在树底下等新娘下来,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是莫言写得最像马尔克斯的一篇东西了。”
马悦然读过很多莫言作品,也读过很多中国当代的小说家的作品,但在他看来,“没有一个作家比得上莫言”。
所以当诺奖公布后,马悦然对那些没看书就批评莫言的人有点生气,“他们一本书都没有读过,他们不知道里面的质量是什么,所以他们不应该"开枪",这个让我非常生气”。
“今年意见比较一致”作为莫言得奖的“幕后推手”,很多人关心诺奖评选过程中,是否有一个很激烈的讨论过程?而马悦然又是如何说服其他评委的?
马悦然首度披露评奖过程,“我们每一次争论都很激烈的,推荐一个作家是2月1日以前寄给瑞典文学院,之后有一个15人的诺贝尔文学奖小组,他们从250名推选的人中选三四十个人,介绍给院士们,这是初选。以后三四月,名单缩小了,到五月底只有5个人。瑞典学院夏天不开会,我们就看那五个人的作品。9月中旬开始开会,马上就讨论这五个人的作品到底是谁应该得奖,马上就开始投票,投了好几次,最后投票就在10月初。以往每年争论很激烈,但今年不太激烈了,今年意见比较一致。”
“我一块钱都没有赚”莫言得奖后,他的书一夜之间供不应求。而马悦然翻译的莫言作品,在国外也是出版在即。在瑞典,在欧洲,很多人说马悦然要发财了。但马悦然澄清一块钱都不要,“我是瑞典学院的院士,瑞典学院叫我翻译莫言的作品,我翻译了很多,他们给我稿费,所以我已经得了钱,出版社就可以白出,当然他们是很高兴的,我一块钱都没有赚”。
对于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马悦然认为,中国文学早就上了世界文坛,“但是因为翻译成外文的著作太少。莫言可能是中国译成外文最多的一个作者,所以莫言的那些著作,帮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瑞典学院以前的常务秘书说,世界文学是什么呢?世界文学是翻译,他说的很对,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
“得诺奖不是获世界冠军”莫言得奖后,有人质疑诺奖是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和莫言一样优秀的中国当代作家都没有得奖,但莫言得了。
对此,马悦然表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一个世界冠军,“世界上好的作家可能有几千个,但是每年只能够颁发给一个作家。今年我们选的是莫言,明年选另一个,不是给一个世界冠军,就是颁发给很好的作家的一个奖。什么是好的文学呢?这个标准是非常客观的。我不能说莫言是一个好的作家,我能说的是,我认为莫言是一个好的作家”。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