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订餐网站层出不穷,但是同时提供配送服务的极少。生活半径就是这样一家自建物流配送团队的外送服务公司,同时餐饮时段外提供本地商品配送服务。
当听到“生活半径”四个字时,你可能很难把它和以餐饮外卖切入本地生活服务快递的网站对等起来。而提起“到家美食会”或者“饿了么”,或许你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功能——外卖网站。
这不是起名艺术的问题,是“生活半径”的创始人们,并不只是想做一个“外卖网站”,他们想做的还有更多——以45分钟内送达的速度覆盖本地生活服务的外送。
当然,现在你点开生活半径的官网,会发现它们的主营业务还是餐饮,用生活半径 CEO 徐伟昊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餐饮对线下物流的配送更为苛刻。要以 45 分钟的速度送达,必须要解决菜品制作时间不稳定、食物容易溅洒、物流团队的合理调配等问题,举个例子说,如果本来一道 35 分钟可以完成的菜品后厨做了 50 分钟,那么即使快递人员准时到达店里取餐也没有用,并且还会呈骨牌效应影响到他下一单的递送。
所以目前生活半径的服务范围为北京拥有大量住宅楼的回龙观、五道口、天通苑等几大商圈,为平时爱宅在家里的家庭住户提供外送。而这些住户聚集的商圈最大半径都控制在 2.5 公里以内,有利于通过算法解决快递人员的调配问题。
说到算法,清华毕业的 CTO 王超告诉我,他为快递人员设计了一个定制的 Android app,每位快递人员都可以通过这个 app 知道经系统运算后得到的最适合他派递的订单,知道餐饮商家和订餐用户的地理位置、餐点费用等必需信息,并在订单完成时同步订单状态。
这套算法是保证生活半径可以在规模化运作时,具备“快”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过要把每单快递时间都控制在 45 分钟以内,光靠算法不够,还得从用户下单到物流配送整条服务链完全信息化,才可以有最大效率。为此生活半径在订单和餐品制作方面也做了优化:
下单——信息化系统,为商家提供 GPRS 订单打印机、安卓 Pad 或者网页端管理系统,用户直接从网上下单到达商家,节省以往电话下单再告知商家的中转时间。目前其 92% 的订单均来自网站。
做菜——和商家签订协议,确认商家优先处理“生活半径”的订单,半小时内必须完成,超过时间则以五折出售,商家自担损失。
“餐饮外送对于时效性要求很高,如果纵向上在一个商圈可以打深打透,那么在横向上品类的拓展将不是难事。”徐伟昊说道。
虽然生活半径目前还无法做到订单配送完全交给 IT 系统,有时订单的调度也需要人工完成,但他们后续会优化系统。生活半径的联合创始人冯跃忠告诉我,“由于餐饮服务的特殊性,大量订单都集中在中午 11 点到 1 点、下午 6 点到 8 点的用餐时间,其余一天内剩余大量没很好利用的时间,如果技术系统足够好,就可以在剩余时间内提供超市货品、鲜花等其它本地生活服务。”
这间由两个来自搜狐、朗讯的技术男从客厅里做起,自己当快递员为回龙观的住户送外卖的公司,已经在北京拥有 5 万重复下单消费用户。他们正打算进行 A 轮融资,随后继续完善自己独有的技术系统,以及自有的物流团队的建设。
最后我问他们打不打算扩张到其他城市时,他们觉得在技术还没有达到预期完美状态时,盲目扩张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最后无论是巨头或者其它创业公司也都会瞄准本地化生活服务这一块,这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能保证核心竞争力快的优势,最终只不过是为把“快”做到极致的后发者培养用户而已。
到家美食会和生活半径的模式也很相像,以商圈为主、主打中高端消费人群。而他们的差异化则体现在生活半径已有超市商品的本地外送服务,到家美食会还是专注于送餐领域。
小编注:有网友称,和商家签订协议,确认商家优先处理“生活半径”的订单,半小时内必须完成,超过时间则以五折出售,商家自担损失。这条太考验 BD ,是早期最大的瓶颈之一。不过,小编认为,生活半径创始于 2010 年,在外卖送餐领域生存了 3 年,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