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最近,在新浪围脖上看到一段脑残视频,好端端的一姑娘竟公然在大街上发了疯似地狂抽?!难道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还是中了什么不该中的邪。
拖到最后一看,居然是个HP广告,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将大街当成自己家的舞台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这跟电脑有啥必然联系呢?最要命的是本身的视频让人看了很不爽,就像《文案发烧》书中写的那个阿炮广告,完全属于找抽型广告。
但找抽还不原创的抽,看看Matt Harding那段舞台,虽然也是普通人跳舞,但能够带来的是乐趣,所以,即使要山寨也要山寨地惹人喜爱,而不是败坏了品味。
Matt Harding这个案例比较特殊,我觉得可以作为病毒与广告进行融合的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因为病毒8630.html">有时候很破坏品牌,但是品牌广告有时候又太无趣,引不起兴奋。
我不晓得是Matt Harding的红,VISA有没有介入,但是VISA是最有眼光发现这位红人能够为其品牌带来价值的广告主,很有眼光。我们经常说新营销的时候,用户创造内容,但是往往所谓的用户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品牌,除非是忠诚度极高的粉丝。所以很多时候创造出来的内容是不完美的半成品。(半成品当然有其价值,但是如果不能导向至品牌,就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我相信广告主很多时候也相信用户并不能创造最精彩的内容,因为那是不确定的因素,就像客户不会将病毒营销作为全年广告预算的最大押宝一样。用户创造的内容以及广告公司创作的病毒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有时候,利用本身的半成品进行再创作,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VISA的Matt Harding跳舞案例是这样的。但你能说这是抄袭吗?这就是品牌的眼光,品牌的态度。而HP的模仿之路,究竟能为品牌带来多大的价值,我想应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Matt Harding Dancing 2005
Matt Harding Dancing 2006Matt Harding Dancing 2008
Visa 广告 Dancing Matt 香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