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命
说起来,我正经开始写评论还是从去年参加虎嗅的“移动阅读分享会”开始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移动新闻客户端到现在,刚好一年时间。平时接收的信息挺多,各种新闻客户端一直没离手,不知不觉竟也成了深度用户。一年来,移动新闻类产品成为热门,引发创业者和巨头频频动作,而我在旁边瞄着也多少有了些思考与预测。现在写出来,作为对自己的交代,也算是为虎嗅交一份作业吧。
一年前,我们认为新闻客户端是创业的蓝海。可事实证明,巨头进场后迅速建立了创业产品望尘莫及的优势。门户出品的客户端中四个有三个用户过亿,加上一个今日头条,早已甩脱第二梯队。
曾经,评论狮告诉产品狗,弹窗会打扰到用户。事实证明,弹窗越频用户越活跃,一个星期没动静,人家给你卸了。
未来的新闻客户端会怎样呢?我不敢预测太远,但半年到一年之内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技术替代不了编辑
新闻客户端看似是一个内容整合的工具,其实争取的仍是人心。它满足人对信息的需求,也迎合人对信息的预期。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厂商相信通过技术积累习惯可以让人们看到他们想看的内容。然而,人们经常关注的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么?就像叔本华认为丰饶会带来无聊,根据习惯的推荐也是一样,这里不再展开了。
此外,信息源越来越多元,微博、朋友圈、知乎、豆瓣,甚至是“秘密”都可以被看做新闻源。现阶段技术对新闻源的抓取仍然相当零碎。而用户们却希望看到对事件完整、准确的描述和评价。
综此两项,新闻客户端仍然需要有编辑来摘选内容。当然,编辑们要对消息更敏感,也更有明辨人心的能力。他们要能从社交网络里揪出当事人的家属,也要有能力交到爆出猛料的朋友。哦,还有朋友的朋友。
巨头将垄断大事件
未来,信息将不再免费。新闻源要钱,新闻源的接口也要钱,巨头入场之后大型活动势必会被垄断。
举个例子,世界杯马上就到。CNTV揽下比赛独播权,网易签下西班牙和巴西顺带一批明星的独家报道权,搜狐也拉拢了一批国内明星要娱乐一下,创业公司只能干瞪眼。
想象一下,到时候用户面对密集的提示消息将会有如下反应:
CNTV:你关注的比赛已经可以看啦!
你:好的,待会儿看!
网易、搜狐、腾讯、CNTV:昨天比赛的集锦已经下载好了哦~
你:好的!上地铁看!
网易:这里有西班牙队的独家新闻!还有巴乔的独家点评哦!
你:好的!马上就来!
搜狐:这里有孙楠踢球的样子哦~
你:好的!额...
创业APP:我们的内容和他们差不多哎~而且没有独家哦~也没有视频哟~
你:滚...
拿网易来说,抓住了巴西和西班牙的独家,再加上一众明星的专访,它可以实现门户、客户端、邮件、易信多平台互动。先用独家新闻满足球迷,再利用球迷辐射周边人群,最终拉动客户端下载量。
而创业团队,除了在运营上费心思,在内容领域则会节节败退。这一退就退掉了用户,退掉了广告,退掉了发展路径。创业团队,如果你们还没找到专精的领域,那真要当心了。
部门联动重于平台联动
还是以世界杯为例,在大事件报道中,新闻产品既要利用人们对信息的饥渴,又要利用人们炫耀和追求认同感的心理,尽力在一切渠道将自家新闻传播出去,最终拉升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数量。这不仅需要买下独家内容的能力,还需要编辑摘选时带有社会化传播的倾向性,更需要公关部门对内容的塑造和包装。在平台联动之外,部门之间的联动其实更考验功力。
不必成为社区
曾有创业产品认为自己可以靠“兴趣社区”在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然而现在他们过得很烂。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更能留住人,这话没错。然而,新闻是个快消品,评论是它的附属物。人们遇到神跟帖的时候并不像看到神最右一样想知道是谁说的。对于自媒体来说,好的评论能够激发一篇新的文章,但评论者的身份并不重要。
在新闻客户端中,留言和评论已经能够形成交流的氛围,实在不必画蛇添足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社交的东西。
可能的颠覆?
想象一下,如果新闻客户端出现在电视中呢?当我们想看新闻的时候,我们打开新闻客户端,使用语音和手势选择专题或者“随便看看”,长视频和经过编选的微博滚动消息同时出现在屏幕上。没有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变成了一个从一线记者、制作团队、社交网络、历史资料中按照主题编选信息,依据你的接受习惯展示给你的“内容整合工具”。
现在看有些扯淡,不过的确有厂商已经开始尝试。这种跨越几个行业的颠覆真是想想就让人激动。
以及更多机会?
一些厂商正试图把内容向公共WIFI、机场、火车站这些地方铺开,做内容的提供者,填补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广告展示机会。广告未来仍是信息类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更多信息输出,更多收入。还有哪里是新闻可以出现的?厂商们,见缝插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