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7月2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110周年会庆暨“香港高峰论坛”时,发表了题目为《做媒体时代的弄潮儿》的专题演讲。他表示,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综合用于多种媒介和终端,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需要媒体人顺势而为,有所创新和转型。
以下为《作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Riding the Wave of the Omnimedia Era)演讲实录:
我的演讲想从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说起,相信本届世界杯期间,在场各位都看了很多精彩的比赛,也会发现这次足球盛宴是通过一种全媒体的手段表现出来的。包括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路媒体,甚至手机媒体等等,各种各样形式的媒体集合在一起,呈现了一次精彩的世界杯比赛。
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一些非常新的高科技手段,比如可以拍摄从空中鸟瞰球场镜头的飞行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由钢索带动,可以在空中移动或随时固定于某点,还可以下垂到距离人比较近的地方拍摄。再比如观众可以从多种角度观看同一进球,并可以即时进行VOD点播。这是因为比赛场地设置了十数个拍摄机位,当出现一次精彩射门后,观众可以即时从若干个角度重播精彩镜头。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德国与英国对战时出现的那场误判风波,由于摄像机清晰地定位了这个球的落地位置已超过门线半米,使得裁判的错误在高科技的显现之下无以遁形。可以说,南非世界杯期间的媒体盛宴是全媒体时代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本届世界杯堪称历来最有影响力的一届,国际足联首次向互联网开放世界杯的全程直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展所长,各出奇谋。其实,自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创造了万维网,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体就不可避免地与传统媒体展开持久的博奕。世界杯只是其中最典型,最热闹的话题之一。
时至今日,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的全媒体化,已经成为世界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对势不可当的滚滚时代大潮,如何力争上游,成为顺势而为的弄潮儿?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些年实践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全媒体是世界传媒业的关键词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媒体”?
有学者研究认为,“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准,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的“全媒体”显然并不全,我看它的真正含义更接近multimedia“多媒体”,然而,这个具有超前意识的“omnimedia”却在无意中道破世界传媒业发展的玄机。
十多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
根据百度“百科名片”界定,“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路、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有学者总结传媒业的全媒体化发展趋势有这样几个特点:媒体活动的网路化与数字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与融合化;传播管道延伸化与符合化;媒体受众的碎片化与分众化;媒体形态的两极化;产品多媒体化;媒体终端移动化,以及媒体职能社会化。
“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全媒体发展势在必行
根据现存最古老的传播纪录,人类的传播史始自两万五千年前史前人类的洞穴壁画,历经语言、文字、印刷、广播、电视的媒介发展,从单一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网络新媒体传播一直走到今天的全媒体传播。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接触媒体的方式发生着从静止、被动到主动、参与的重大转变,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平面媒体更面临从未有过的复杂的传播环境,报刊发行量锐减、广告流失、印刷开销剧增,前景堪虞。
美国报业协会今年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美国报纸广告总营收为276亿美元,低于2008年378亿美元,同比下滑27%,达到自1986年来的最低水准。其实,自2006年以来,美国报纸年度广告营收已减少近220亿美元,下滑幅度为44%。
传统平面媒体的阵地在一点点失守。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英国共有60份地区报倒闭,美国单在2009年首季,已有70份报纸结业;
欧洲百年传统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去年相继停止发行印刷报纸,全面改为电子报;
《华盛顿邮报》宣布,将出售旗下近年连年亏损、有77年历史的美国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
对处于激荡转型时期的传统媒体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见招拆招,被动地应付变化,还是站在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转危为机,主动地引领变化。
《纽约时报》的全媒体化转型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个具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报业巨人,敏锐察觉了网路变革给传统报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早于1996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创办第一年已开始盈利,去年最高单月独立用户量超过5000万人,线上业务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网站。
登上《纽约时报》的网站页面,假如你点击一张新闻图片,马上就可以链结到与此报导相关的数十张其他图片,还可以链结到相关的视频,相关的文字报导资料。这样的全媒体形态,在全球平面媒体中实属领先。
同时,《纽约时报》还收购了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门户网站之一的About.com,踏进社交网络领域。引进Web2.0工具以后,《纽约时报》独特个性的网路版开始成型。
对《纽约时报》的成功转型,公司董事长苏兹伯格说过这么一段话:“《纽约时报》是什么?如果你只回答是报纸,那么,你不能得满分,因为,今天的《纽约时报》,除了是报纸外,还是网站、电视台、广播电台,他们都是《纽约时报》。”的确,拥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网站,数据库和互动社区的《纽约时报》,在报纸、电视、广播、网路、手机等不同媒介的融合作用下,已经脱胎换骨,变身为全媒体平台,以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传播,最大化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传统媒体走向全媒体做出最好的注解。
当然,在这个方面,其他媒体也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比如凤凰卫视开办的凤凰网。数据表明,凤凰网的日流览量保持在1.5亿以上。在凤凰网,不仅可以看到当天最新的消息,还可以由此链结出大量的视频,即使是即时性非常强的新闻也可以做到。比如今天中国内地的各大报刊都登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新华社国内部主任赴英国留学期间突患腰间盘突出,以致完成学习后没有及时返回北京,于是网上开始流传消息说他叛逃国家,但是昨天凤凰卫视驻伦敦记者及时采访到他本人,并且把这个采访视频放在凤凰网上,由此链结出的新闻被内地很多报纸转载,证实了所谓叛逃是子虚乌有。
我们可以看到,纽约时报和凤凰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浓缩了的全媒体形态。当然全媒体不仅是指像互联网这一个单一的产品,全媒体还包括了机构。比如凤凰卫视和纽约时报作为两个公司来说,有没有全媒体的意识,有没有全媒体的运作形态,有没有全媒体的运营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全媒体的运营中间,不仅应在产品和出口上解决全媒体的问题,同时还要在我们的经营思路上,运作方法上等等方面都应该像全媒体转化。
全媒体时代香港的危与机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亚洲资讯传媒中心的香港当然无法置身事外。
香港是资讯中心,新闻环境自由,在香港办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面积1092平方公里,70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45份报章,699份期刊,2家本地免费电视机构、4家本地收费电视机构和17家非本地电视机构;1家公营广播机构,以及2家商业电台机构。约90家国际传媒机构在香港设有办事处。弹丸之地的香港,人口高度集中,资讯高度发达。
但是,当全媒体时代来临的时候,香港做好准备了么?我认为没有!我感觉香港目前在资讯传媒发展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到目前为止,香港资讯传媒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规划,在这方面如果不面对着全媒体的冲击带给我们的这样的压力,我认为香港会在这方面落后于周边的很多地区。比如在法律方面,香港现在还不允许跨媒体经营和投资,如果做平面的人想去做电视媒体或网路媒体,会有像立法局等等的一大堆机构来干涉。岂不知在全世界范围,早已没有了媒体界限。就在昨天,紧邻的城市深圳已宣布,作为国家试点城市之一全面迈入三网合一时代。而香港却到现在为止还守着过去的那些条条框框,麻木不仁,我觉得这不仅是种落伍,甚至还有点可笑。
其实,由互联网造就的资讯无疆界,使香港以资讯流通速度和自由度,资讯来源密集和多元化为特色的区域优势呈现扁平化,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金融危机期间,香港的传媒机构更是艰难应战,裁员减薪之声不绝于耳。香港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6月发布报告显示,2008年至2009年间,香港的电台广告、消费杂志出版物与报纸出版物的收缩幅度分别为19.8%、13.8%与4.8%。与此同时,雅虎香港发布数据称,网上广告投放率急升,去年互联网占香港整体广告投放的比率,从08年的6%增至12%,这个幅度比全球的幅度还是慢的。
其实,人类对资讯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资讯总量不断提高,资讯消费和时间不断增加,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可能从传统渠道流向新兴渠道,从单一机构流向多元化平台。对于资讯传媒中心的香港来说,一扇门关上了,也许我们可以打开更多的门。
·打造多媒体,流媒体中心
据香港电讯管理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香港移动用户总数达1220多万,移动电话服务普及率近174%,其中3G用户382万。宽频服务方面,截至今年1月已登记的宽频上网用户约207万,公共无线上网热点近9000个。
由牛津大学牵头进行的《宽频质素研究2009》的研究报告更指出,香港的宽频普及率高达99%,为全球之冠;而在综合宽频普及率及宽频服务质素的“宽频领袖”排名表中,名列全球第三位。排名首位及第二位分别是韩国及日本。
香港是全球的通讯枢纽,通讯基建十分发达。香港也是全球首个采用全面数码化电话网络及实施可携性电话号码的大城市。在全媒体时代,香港完全可以凭借传统优势及强大的技术支援,打造多媒体,流媒体中心。
香港电讯管理局日前公布,中国移动夺得香港流动电视服务牌照,并要求在今后18个月内,将服务覆盖范围扩展至香港最少五成人口。此举无疑有助香港发展流动电视市场,并带动内容供应商推出优质的多元化节目。
·打造多元化数码广播中心
香港是亚洲的广播枢纽,2间本地免费电视机构,每周平均播出逾713小时节目,观众人数近630万。这两家电视机构从2007底开始提供9条数码电视频道。17个以香港为基地的卫星广播机构,与香港有线广播运营商一起通过300多条频道,提供多元化的娱乐资讯服务。另外,香港还拥有13条电台频道。
最近,香港广管局要求无线及亚视,要在今年底前,将数码电视覆盖全港至少八成九的人口。与此同时,香港三家电讯公司有线宽频、城市电讯及电讯盈科有意申请免费电视牌照,并抛出合计逾26亿元开支及增设33条频道的经营方案,广管局已就此展开公众咨询。而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3间机构,目前正在向港府申请数码广播牌照。
在全媒体发展趋势中,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香港的广播电视业有望藉助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实现新的增长。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最近发布报告,预计香港广告收入于2010年取得5%增幅,并在未来四年中实现5%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电视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6.2%。
以香港为总部的凤凰卫视正是凭藉香港这个资讯传媒中心在新闻自由传统,资本运作机制,国际化视野与人才结构等方面的优势,顺应全媒体的时代潮流,从单纯的电视频道发展到今天涵盖电视,网站,周刊,出版,广播,教育,户外大屏,影视剧制作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媒体平台,使凤凰的核心竞争力,价值观,文化追求及品牌效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发布平台,而是通过对纸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及终端的资源共用,融合互通,形成既各有专攻又浑然一体的全媒体化辐射。
有人说凤凰卫视需要通过电视机来看,我们说不仅仅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移动设备看即时的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面对这样的一种转型,凤凰卫视已经整装待发,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凤凰卫视已经捷足先登了,凤凰在新媒体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个资料,今天上半年凤凰卫视新媒体比去年同期的收入增加了700%。所以我们是做好准备的,我们也希望在这样一个转型期,我们和香港一起起飞。
今时今日,我们或许还无法看清全媒体化的庐山真面目,但它肯定是我们应该努力和思考的方向。香港传媒完全有条件居于领先地位,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