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传统报业如何占位?

数据再“大”无用武之地等于零,要搜集“慢数据” “活数据”

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各种设备,比如电脑、手机、智能电器、感应器等等,都能时刻留下人的行为痕迹,实时产生数据,这些呈几何级增加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成为大数据。这些大数

数据再“大”无用武之地等于零,要搜集“慢数据” “活数据”

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各种设备,比如电脑、手机、智能电器、感应器等等,都能时刻留下人的行为痕迹,实时产生数据,这些呈几何级增加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成为大数据。这些大数据有多大用?

2014年5月29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第九届百度联盟峰会上预测了“未来5年有非常大的发展”的两大产业机会,这两大产业是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者都不会涉足的领域”:1.新型企业级软件,解决企业从内部到外部链接的问题;2.挖掘新的有价值的“慢数据”,发掘 个性化的预测信息,为用户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新数据。

李彦宏的分析有权威性、有说服力——在用户规模扩大、流量激增的情况下,目前互联网企业面临尴尬:搜集上来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很少,无价值数 据增多,有价值数据积累并不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智能硬件,手环、眼镜,搜集很多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拿过来,总觉得用不上,没法分 析。”为此,他建议企业通过搜集“慢数据”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找准并挖掘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新数据。这一判断,对报业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既是 一种安慰,更是鼓舞。

另一个与之印证的观点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曾鸣最近有一篇长文分析说,大数据最重要的特征不在大小,而在死活。数据的死活决定一切,从数据的管理到数据的运用,数据必须能活起来,开始跑通迭代,才能产生持续价值。

既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及很多大企业一样,对如何用好大数据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报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去发掘、应用好“慢数据”“活数据”,让大数据成为报业未来的一大新增长点,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报业在大数据产业中的一席之地在哪儿?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他描述了大数据价值链的三大构成:第一种是基于数据本身的公 司,这些公司拥有大量数据或者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第二种是基于技能的公司,它们通常掌握了专业技能,但并不一定拥有数据,往往是技术供应商、分析公司或 者咨询公司。第三种是基于思维的公司。

在互联网上,任何主动收集庞大数据的行为,其成本都难以想象。因此,基于数据本身的第一种公司在价值链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比如美国的谷 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他们的优势是大数据聚合和模型构建,他们也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基础设施和平台,使大 数据在自己的平台上发挥出最大效用。

比如,2014年4月百度正式发布了大数据引擎,将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帮助传统行 业挖掘数据价值,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百度联盟将基于“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三级开放平台,推进“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变革,为媒 体、DSP、广告主、代理商提供更简单、高效的推广及变现平台。

而具有数据思维和数据技术的公司,在未来竞争中也处于有利地位,围绕着数据化变革,将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一是数据资产存储,二是数据资产定价,三是数据资产中介,四是数据资产管理,五是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①

从价值链和报业传统优势的角度分析,报业即使在采集、处理、储存、传播等各方面完全数字化后,即使数据量再大,与那些互联网入口企业相比、 与真正生成大数据的公司相比,那点数据还远远不够大,因此不可能去做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比较理性、可行的选择是,传统报业对大数据的运用着力点应是数据 资产中介、数据资产管理、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三大类。

数据资产中介——这个应用领域对媒体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彭博社、路透社和《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等新闻机构,收集免费的数据制成数据库,通过数据的加工和组合、分析产生新的价值,再卖给有需求的企业、机构。这是一些大通讯社和财经专业媒体的强项。

数据资产管理——听起来有点儿抽象,但其中可操作的内容对报业并不陌生。比如,网络上每天产生各种新闻、信息,特别是负面新闻、评论,无论 对机构、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正面或负面资产,既然是资产,如何管理就是一门生意。舆论监督本就是报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加之媒体对舆论危机公关比较擅长,由 此延伸到数据资产的管理,角色跨度并不很大,不失为基于报业资源优势的一种务实选择。

再看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对报业来说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未来,媒体在做好社会记录者与信息传播者外,更应定位成社会解读者和分析预测 者,做好信息和数据的深度加工、深度解读和去伪存真的服务,而大数据无疑能成为报业进行全面深刻洞察的一大利器。 下面将具体分析。

据有多大用?

2014年5月29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第九届百度联盟峰会上预测了“未来5年有非常大的发展”的两大产业机会,这两大产业是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者都不会涉足的领域”:1.新型企业级软件,解决企业从内部到外部链接的问题;2.挖掘新的有价值的“慢数据”,发掘 个性化的预测信息,为用户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新数据。

李彦宏的分析有权威性、有说服力——在用户规模扩大、流量激增的情况下,目前互联网企业面临尴尬:搜集上来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很少,无价值数 据增多,有价值数据积累并不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智能硬件,手环、眼镜,搜集很多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拿过来,总觉得用不上,没法分 析。”为此,他建议企业通过搜集“慢数据”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找准并挖掘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新数据。这一判断,对报业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既是 一种安慰,更是鼓舞。

另一个与之印证的观点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曾鸣最近有一篇长文分析说,大数据最重要的特征不在大小,而在死活。数据的死活决定一切,从数据的管理到数据的运用,数据必须能活起来,开始跑通迭代,才能产生持续价值。

既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及很多大企业一样,对如何用好大数据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报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去发掘、应用好“慢数据”“活数据”,让大数据成为报业未来的一大新增长点,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报业在大数据产业中的一席之地在哪儿?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他描述了大数据价值链的三大构成:第一种是基于数据本身的公 司,这些公司拥有大量数据或者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第二种是基于技能的公司,它们通常掌握了专业技能,但并不一定拥有数据,往往是技术供应商、分析公司或 者咨询公司。第三种是基于思维的公司。

在互联网上,任何主动收集庞大数据的行为,其成本都难以想象。因此,基于数据本身的第一种公司在价值链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比如美国的谷 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他们的优势是大数据聚合和模型构建,他们也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基础设施和平台,使大 数据在自己的平台上发挥出最大效用。

比如,2014年4月百度正式发布了大数据引擎,将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帮助传统行 业挖掘数据价值,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百度联盟将基于“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三级开放平台,推进“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的变革,为媒 体、DSP、广告主、代理商提供更简单、高效的推广及变现平台。

而具有数据思维和数据技术的公司,在未来竞争中也处于有利地位,围绕着数据化变革,将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一是数据资产存储,二是数据资产定价,三是数据资产中介,四是数据资产管理,五是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①

从价值链和报业传统优势的角度分析,报业即使在采集、处理、储存、传播等各方面完全数字化后,即使数据量再大,与那些互联网入口企业相比、 与真正生成大数据的公司相比,那点数据还远远不够大,因此不可能去做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比较理性、可行的选择是,传统报业对大数据的运用着力点应是数据 资产中介、数据资产管理、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三大类。

数据资产中介——这个应用领域对媒体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彭博社、路透社和《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等新闻机构,收集免费的数据制成数据库,通过数据的加工和组合、分析产生新的价值,再卖给有需求的企业、机构。这是一些大通讯社和财经专业媒体的强项。

数据资产管理——听起来有点儿抽象,但其中可操作的内容对报业并不陌生。比如,网络上每天产生各种新闻、信息,特别是负面新闻、评论,无论 对机构、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正面或负面资产,既然是资产,如何管理就是一门生意。舆论监督本就是报业的核心功能之一,加之媒体对舆论危机公关比较擅长,由 此延伸到数据资产的管理,角色跨度并不很大,不失为基于报业资源优势的一种务实选择。

再看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对报业来说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未来,媒体在做好社会记录者与信息传播者外,更应定位成社会解读者和分析预测 者,做好信息和数据的深度加工、深度解读和去伪存真的服务,而大数据无疑能成为报业进行全面深刻洞察的一大利器。 下面将具体分析。

借优势和公信,做优质数据服务商

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至少可以覆盖三大方面:一是个性化定制、精准推送内容和广告;二是通过对大数据深加工,进行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和预测;三是数据新闻制作。

其一,量身打造个性化资讯内容,私人定制、精准推送内容、广告。

传统报业是粗放型、广种薄收的传播,把所有的新闻信息向所有人传播,缺乏针对性、精确度。即便是网络媒体,也如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所说, “目前门户网站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同质化非常严重。未来的媒体和门户网站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关系链,在为用户筛选、推荐最适合的内容,提供近乎量身打造的 新闻资讯的同时,使他们体验社交媒体的感受。”

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生产和传播将是重要趋势。根据用户上网的习惯、浏览的痕迹、参与的话题以及评论的内容,对其相当长时间的浏览数据 进行分析,便可获知其上网习惯、喜好等等,根据这些数据,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向用户推送其最感兴趣的新闻,更进一步就是定制新闻。“理论上每一 个用户都可以被画出一幅网络肖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UID(user identification用户识别)号,个人的兴趣图谱一旦构建,就成为新闻生产的基础。而基于个人UID特征和兴趣图谱进行的新闻生产不仅目标明 确,让用户更有黏度,而且有利于整合新闻资源,甚至自动生成匹配,达到高效精准的效果。”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相关分析软件,建立可挖 掘、可分析的用户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满足用户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的各类内容产品。

不仅是新闻生产,在广告经营、活动营销等各个环节,都须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以数据为核心优化内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策划、投放、营销 决策、效果监测。利用数据技术帮助客户定位目标用户,并建立用户数据库,进行精准营销。这对传统报业粗放式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重构。

其二,信息深加工、趋势分析和舆情监测,应是传统报业的优势项目。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曾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可被预测的。③但是,海量的数据沉淀在网上,没有精准而靠谱的分析和应用,就没有价值。

以海量的政府信息为例,交通运输部网站2013年就发布信息12万余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主动公开基础数据库43个,数据量166万 条;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包含统计指标3万多个、数据量600多万笔……如此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中蕴含着多少更有价值的判断、趋势?谁去收集、整理、分析、 挖掘这些并提供给公众?受众期待媒体提供的,不单是“易碎品”新闻,而是范围更广的信息类产品。媒体不能满足于当政府信息的二传手,而要从数据库中深度发 掘有用信息,进行趋势分析。④

舆情研判显然是大数据时代报业可一展身手的另一个领域。媒体本来就是舆论工具。社交媒体大发展后,网上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网络已经成为舆 论主战场。要全面、快速地掌握网上传播态势,可以借助云计算对散布于各类网站、论坛、微博、SNS社区、微信的所有内容的浏览量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传 播内容的变异和传播参与者的特性,即时监测、分析,提出应对预案或相关预测,供政府机构、企业甚至人个决策或应对时参考。

运用大数据进行舆情监测、趋势分析,在媒体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英国《卫报》对伦敦骚乱事件的报道,美国《纽约时报》关于美国大选的预 测和报道。在中国,很多媒体也开始做舆情分析。比如,南京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就对2014年“南京小护士被打事件”这一热点事件的微博传播进行了舆情分析。

2月25日凌晨,“南京小护士被打事件”发生后,网上围绕这一事件出现各种质疑和声音。《南京日报》法人微博@南京日报 针对“小护士被打 事件”,分别在2月27日及3月5日发出打人现场的视频报道和后续处理报道。两条微博分别覆盖50111171人次及5198413人次。其中,2月27 日转发层级有七层,第一层转发有698人,直到第六层还有认证微博的转发,到第七层还保持有10人的转发,说明事件的吸引力非常强。在转发本条微博的粉丝 中,粉丝10000以上的达到69人,微博达人和认证用户转发量达到413人,官方及“大V”的转发是事件发酵的一大力量。3月5日17点54分,@南京 日报 发出了对“小护士被打事件”处理进展的通报,这条微博转发量达到了3614次,覆盖达到5198413人次,比第一条微博关注程度更高。仅@马伯庸  的转发就被再转发了1400次。在传播力上,无论是第一条还是第二条微博,“大V”和名人的转发让事件的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基本在24小时之内迅速热 炒。

这类还是最基本的分析,借助相关软件,分析和判断还可以深入到更深层次,并可提出应对热点的相应举措。而真正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用好大数据技术还要假以时日。应该说,这类大数据应用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优势所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其三,数据新闻为未来新闻内容打开充满想像的空间。

数据新闻,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是在上世纪60年代菲利浦·迈耶的《精确新闻》与《新精确新闻》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它可以解放新闻生产的思维方式,也创新了新闻的叙事形式,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运用丰富的、互动性的可视化手段,帮助公众 理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数据新闻可以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使媒体从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使新闻报道达到以往达不到 的广度、深度,获得对社会更深刻的洞察、解读与预见,使新闻更具有厚度、宽度。

数据新闻制作正在全球媒体中进行程度不一的尝试,除了做得较早也很具代表性的英国《卫报》外,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都有很多 尝试。在中国,央视“晚间新闻”从2014年1月25日起正式推出大数据报道形态,从《“据”说春运》到《“据”说春节》《“据”说两会》等等,到3月 15日共播出23期,成为国内最早系统、持续地通过大数据技术改进电视新闻播出形态的栏目,受到广泛的关注,提高了收视率。

为了鼓励数据新闻制作,由“全球编辑网络”和谷歌共同组织“数据新闻奖”于2012年5月31日首次颁出,共计51个国家286个参赛项 目,最终6件作品获奖。获奖作品分三大类:数据驱动的新闻调查;用数据可视化讲述新闻故事;数据驱动的新闻应用,包括移动设备和网页。第二届在2013年 6月颁出,8件新闻作品从3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数据新闻奖”。

数据新闻网联合创始人马金馨认为,数据新闻制作包括了海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后期编程的实现,包括社科研究方法、计算机数据处理、平面与交互设计、网络编程等多个领域,投入非常大。“就现阶段来看,公众的关注度并不高”“数据新闻很小众,但很重要。”

数据新闻的制作仅仅才是开始,呈现出来的产品层次也参差不齐,比如英国《卫报》实际操作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是数据地图、时间线和交互图表;我 国一些媒体的数据新闻探索还停留在数据的可视化操作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软硬件的升级,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方位融合,生产、分析、解读数据, 探索一条为受众和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和体验的发展之路,应是报业立足未来的一项功课。

眼下,我国已有报业集团布局大数据领域。浙报集团2013年开始投资数据分析项目,获取用户平台,将目光放在了未来社交网络的数据深度挖掘 上。今年4月,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传媒”)与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粤传媒将与甲骨文进行数据共享与研究,有 望在软硬件方面提升大数据的捕获、组织、分析和决策能力,培育开放型的传媒大数据系统。并将与甲骨文公司展开多样化的数据库营销合作,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体 系,实现数据库营销方面的收入拓展。

“新闻的未来,是分析数据。”——这是“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描述新闻未来的方向。现在看,这确实是传统报业值得重点布局的领域, 但看到这点还远远不够,姜奇平说:“数据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在带宽和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这令很多媒体进退维谷。”如何切入大数据领域,做优 质数据服务商,不同的媒体也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本文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作者是《南京日报》编委兼总 编办主任、新媒体中心主任)

时间: 2024-10-22 03:22:38

大数据时代传统报业如何占位?的相关文章

关于大数据时代传统商业存储的思考:中心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对比

今天和我们部门的老大1*1, 大家面对面沟通了一下到新的项目组的想法.而且也将我对传统商业存储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何改进,融合交流了我的看法. 传统的商业存储,诞生于大型机,小型机时代.那时候将所有的硬盘集中的放到几个机架上,大型机通过光纤,ISCSI等高速连接到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需要保证高并发,高IO读写速度,数据冗余备份等保护. 现在x86服务器,尤其是Google这种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廉价的硬件组装成高大上的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GFS,HDFS),各种基于内存的系

关于大数据时代传统商业存储的思考: 中心存储 VS 分布式存储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nzhan.me ; http://blog.csdn.net/anzhsoft        今天和我们部门的老大1*1, 大家面对面沟通了一下到新的项目组的想法.而且也将我对传统商业存储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何改进,融合交流了我的看法.        传统的商业存储,诞生于大型机,小型机时代.那时候将所有的硬盘集中的放到几个机架上,大型机通过光纤,ISCSI等高速连接到存储系统上.存储系统需要保证高并发,高IO读写速度

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新变分析

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的生产理念以及生产方式已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行业在前行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自我提升的必然结果. 一.数据新闻的特征分析 首先,"视图"结合的叙事方式."数据新闻"采用全新的报道方式,颠覆了以往单纯以"文字"为中心展开叙事的基本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内容,图文不仅增加了新闻的可视性,也便于利用"受众对于新闻要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来展开新闻创作. 其次,开启"议程设置

“大数据”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么?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都要快."大数据"时代的脚步悄然而至. 请试想一下:当40亿部手机.10亿部电脑,随时随地都在向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发送数据:当你开着车对着"语音助手"说:"我要在附近找一家最罗曼蒂克的餐厅."之后,短短一两秒就能得到您

《大数据时代》译者周涛:传统领域是大数据创业蓝海

穿着拖鞋.挽着裤腿的牛仔裤,手拿老款诺基亚直板手机,9月14日,在城南一家白领穿梭的高档商务写字楼,国内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电子科技大学"80后"教授周涛,热情地走进了记者的视线.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多的云遮雾绕,而是相当接地气."短短一个小时,周涛用身边的例子和最直白的表述,拨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描述了一个常人可以触摸的数字化时代? 什么是大数据? "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 从硅谷到成都,大数据,这个新鲜的话题

大数据时代腾讯网重构传统门户模式

7月3日,腾讯网首页全新改版上线,这应该说是腾讯公司继5月中旬大改组后,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145.html">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对外操刀的一件大事. 目前来看,新版腾讯网首页整合了门户.视频.微博.无线平台,以"登录态"为用户阅读常态,并以此为载体满足用户个性.便携和社交需求.尤其是资讯化视频内容大幅提权,资讯产品定制贴身服务用户,同时围绕微博和视频平台,以时间轴的展现形式整合推出了兼具社会化和UG

大数据时代来临:轮番颠覆传统 行业望迎“并购潮”

现在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所有信息数据中90%产生于过去两年,大数据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最重要的价值:一是促进信息消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关注社会民生,带动社会管理创新--这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日前在中关村,就大数据发展趋势所作的介绍. 究竟何为大数据?其所蕴含的变革突破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上证报记者通过大量研究以及采访多家公司和多位业内专家,为您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 纸牌屋,一部普通的连续剧却广受大众欢迎:余额宝,一个普通产品却震撼了一个行业. 与此同时,银行业.零售业.媒体业等传统行业则感到

传统企业该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找到自己的锚点?

在香港,有家日料店.这家店在很短时间内风靡全港,开了多个连锁店.很多市民都知道这家日料店的海鲜非常新鲜实惠,价格只有别家的七折.我也曾经询问过这位大厨朋友,是什么能做到这么好的生意?大厨神秘兮兮地问我你有没有看到每个餐桌上的摄像头?那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原来,这家海鲜店每天都会通过摄像头,查看食客点餐.到餐的顺序,以及剩菜的种类分量.通过这样的盘点,这家餐厅的老板可以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对北海道的海鲜预购量也相对精准.也正因为此,这家餐厅的货源流转迅速,成本也随之降低.这是个有趣的案例.

易传媒: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将颠覆传统传播

[TechWeb报道]10月17日消息,易传媒COO郑靖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大数据时代的价值营销进行解读,他表示,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发展思路与策略必将对传统的传播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虽然大数据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商业价值已经显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在51亿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这个市场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的规模.在互联网广告行业,谁拥有数据和对海量数据的强大运算能力,谁就有制胜的砝码.Google和Facebook成为令业界瞩目的数字广告巨人,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