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消协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全国21个省市的消协共收到网络消费投诉5530件。目前,网络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问题:宣传与实物差距大、商品质量良莠不齐、格式合同有待规范、物流配送问题频出、售后服务争议、货款支付中可能存在风险以及消费者信息安全风险等。中消协建议,网购消费者应该享受无条件退换货,尽快建立网络交易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等,让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
问题1:宣传与实物差距大
“保证正品、30天见效、无效退款”市民姚女士看到某网站一卖家对“宝贝”美体塑形衣的宣传,立马花500多元买回了这套美体塑形衣,但是拿到“宝贝”后,姚女士却有些失望,“颜色不对,包装和标签看着很劣质,把包装盒撕开竟然发现是用其他包装"改装"的。”而更让姚女士“窝火”的还在后面,刚穿到身上就有多处“开线”,一天下来,姚女士的皮肤又红又痒,产生了过敏现象,无奈姚女士将这套既不“美体”又不“塑形”的衣服扔进洗衣机,却又严重掉色。
像姚女士一样有过类似网购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可以说,网络广告和宣传是网购者挑选商品的主要依据,一些经营者就借助夸张的推销辞令、非实拍图片、虚假交易评价等,让原本质量一般甚至劣质的产品,在被“包装”后“粉墨登场”。
问题2: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前些天,网购者吴先生看中一卖家销售的一款手机,网页上标注着“官方标配”,并且卖家信誉不错,关键是价钱要比实体卖场便宜近千元,吴先生没有犹豫,立刻点击“付款”。手机到手后吴先生却发现,说是“官方标配”,却少了一副耳机,而且充了一天一夜的电也没能让手机“开机”。吴先生联系卖家,卖家坚称以往销售的商品没有出现过此类问题,不予退换。
网购者或多或少都遇见过商品质量问题,家具缺少零部件、服装面料有瑕疵、袖子长短不一,诸如此类的问题让网购者很“纠结”,甚至有的团购网站只求赚取中间差价,“真假混搭”,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却是残次品、仿真货、二手货。
问题3:格式合同有待规范
网友“小林”是位名副其实的网购达人,她的网购“生涯”已达6年,这6年来,小林遇到了无数次“忽悠”。小林总结了卖家推卸责任的“不平等条约”,比如“由于货运原因导致商品发生问题或无法使用,经营者不负责”、“若商品有瑕疵,只能要求修理或更换,恕不予退货”、“实物与网上图片有差异,不影响使用,恕不退换”、“一经签收,卖方概不负责”等等,这些“条约”都曾让“小林”吃过“哑巴亏”。
目前,网络格式合同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如卖家利用格式合同免责、故意用细小文字书写、文字表述含糊、晦涩等等,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下,买家被卖家“殖民”的情况屡见不鲜。
问题4:物流配送问题频出
网友“一路向北”在帖子上诉苦,为了祝贺朋友新店开业,他前几天在网上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棵象征“百财”的玉白菜,当他打开层层包装时却惊呆了,这棵“白菜”都快成了“饺子馅”,碎成了好几块,他马上联系卖家,问到底是什么情况,然而卖家一句“这是快递公司的事,与我们没关系”让他的心也跟着“碎”了,快递公司却又表示“我们无法确定卖家邮寄时是否完好”,一时间,他觉得不知道上哪儿说理。
目前,网络商品一般是由网络商家委托第三方快递公司送货,近年来时有网站、产品供应商、快递公司之间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商品出现毁损时,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该向谁请求赔偿。
问题5:评价搜索玄机重重
最近,市民林先生想买一个剃须刀,看到某网站一卖家的进口剃须刀价格便宜,便动了下单的念头。不过网购经验还算丰富的林先生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点开了该产品的“买家评价”。
“用着不错,电力很足”、“这个价钱买到这么好的东西,太值了”、“不买真的会后悔”……看到买过这款产品的买家好评如潮,林先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然而,剃须刀使用了两天就坏了,刀片无法转动,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已无法使用。林先生不解,“为什么这么差的东西大家都说好呢?”
和听信卖家主观的“自卖自夸”相比,网购者更愿意看买过的人“体验感”如何,但他们并不知道,就是这一条条的评论中暗藏了很多玄机,一些网购平台内部员工在卖家交费后,“助纣为虐”,利用权限更改店铺评价,将中、差评等不利言论屏蔽。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张琦 实习生 孙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