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设计师的最佳心态
德威克的模型对我们非常有用。一旦您了解并掌握了这种分析工具,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从这个视角来看,同事们可以被分为“固定型心态”和“渐进型心态”两类,而实际工作中您要表扬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从对结果的赞赏转为对努力行为的褒奖。
德威克将这个模型推广到很多领域——从商界领袖到职业运动员。她向家长、教师、教练以及其他一些能够提供反馈意见的人提出实用的建议。尽管她仍在不断深化这个理论,并不断扩展研究对象和适用人群,但是她并没有特别关注创意产业。
渐进性心态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要成为优秀的合作者和成功的雇员,他们还必须了解其他的世界观。也许这种心态会让他们采取一些违背本性的行为:内向的人不得不拿起电话同他人交谈,外向的人得坐下来倾听,细腻的人可能需要参与一些大大咧咧的讨论,而那些大老粗们则必须强迫自己去反复研究细节。
德威克关于人类心理的这些观点正好解释了我的经历,有时候为了项目成功,这些行为似乎是正确的,但这还不够全面。身为设计师,有时候其他方面的心态也是关乎团队命运的关键。
在实际项目中,基于这些心态模型,我们假设如下两个事实。
设计师们处境艰难。一个设计项目不仅包括诸多难题,还包括大量动态资源。项目的复杂性导致分配的任务不仅前所未见,而且附带大量细节。
设计师们需要一个团队。设计项目的复杂性要求团队协作,而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复杂的分工上。设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要求我们更好地处理团队的各种需求。
这些假设不是空穴来风。在今天,凡是参与设计项目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两点,它们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由这两点,我联想到3个针对设计的心态模型。
应变与固执。
集体和个人。
自主和消极。
2.2.1 应变型心态
德威克提出的是固定型和渐进型心态模型,那么我所说的应变型和固执型心态就是对她的模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扩展。于设计师而言,侧重点在于:
具有应变型心态的设计师首先认同的是,通过改变心态能够适应新情况和特殊环境。
受这种心态的影响,设计师会让个人需求服从于严格的流程,同时他又能够继续坚持使用自己偏好的工具和技术。我用一个事例来解释应变型心态。
芭芭拉要求山姆在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前先做一个非正式的用户调研,然而山姆习惯按照正式的方案来进行用户调研。
知觉:山姆意识到,他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证明一下自己做正式调研的能力。
态度:山姆明白,利用正式的用户调研方法一样能达到非正式调研得出的结果。
决定:山姆决定两种方法都试一试,这样他就可以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这种应变体现在工作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种原则来指导工作。通常来讲,设计师接触到一个设计项目的时候,会运用一套原则来规划方案。这些原则您可以通过阅读别的书来研究,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山姆在运用原则的时候使用了更加灵活的手段。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他能够灵活处置。
表2.1列出了设计师应变型心态与固执型心态的对比。
应变并不是风往那边吹,就往哪边倒,也不是简单地随大流。面对挑战,应该及时应变,但是要搞清楚,应变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相反,好的设计师能够分清场合,他们知道何时做出调整,让变化有意义。
2.2.2 集体型心态
集体型心态是指相信反对意见、另类观点和额外反馈对设计工作是一种促进。
近来出现很多宣扬独立设计师的文章,我称之为“象牙塔式的设计”。设计界出现了一种反对的声音,针对的是“集思广益”。他们坚称最伟大的设计都是来自于个人的独立思维。正如德威克所说的那样:
坊间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总有那么一些孤胆英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5]
她进一步提到查尔斯·达尔文和《物种起源》。达尔文耗时几十年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但是,这也不全是达尔文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我所指的集体型心态,并不是说凡是遇到新情况、新挑战或是新项目,都要把大家召集起来讨论。相反,具有这种心态的设计师,仅仅是把同事看作活跃的资源:他们能够迅速地做出反馈、提供思路、验证假设、解释问题并给出新的建议。
例如,我在思索设计理念的时候,通常会通过团队成员或者同事的设计初稿来寻求一些反馈。“共享初稿”也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是如果所有人在完成定稿之前都不愿意分享任何东西,那么在复杂的团队协作环境中,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集体型心态,我们设置这样一个场景。
设计团队里来了一个新人——普瑞斯,她正对着屏幕思考着。山姆分配给她一个新任务,但她发现这个任务还有几处没搞明白。
知觉:普瑞斯发现有几处疑点需要搞清楚。
态度:普瑞斯意识到,向新同事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合作。
决定:普瑞斯决定立即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初稿分享给山姆,验证她的思路。
德威克说,在固定型心态下,人们会把他人看作是“裁判而不是队友”[6]。集体型心态的关键在于:团队中的人是合作伙伴和支持者,而不是竞争对手和裁判。
因此,设计师必须承认“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型心态并不是指导人们协作的因素,而是说当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应更倾向于吸收他人的观点来丰富自己。这是关键的一点,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就开始唱反调。具有集体型心态的人对他人是足够信任的,他们相信他人能够提供有用的反馈意见。
表2.2列出了集体型心态与独立型心态的对比。
具有集体型心态的设计师,也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集体。头脑风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讨论有可能向另一个极端发展,变成了统一思想和“少数人说了算”的项目。具有集体型心态的设计师并不会让他人来代替自己(比如做个艰难的决定),相反,他们只是借助他人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2.2.3 自主型心态
最后,设计师必须清楚,关于他们的意见、需求和想法,都有权利向团队做出声明。自主型心态是指:
自信地表达意见、讲清预期、缩小认识的差距,这样做对成功的设计工作来讲非常有益。
换句话说,设计师应该确定一个关于设计决策的观点,如工作任务、项目需求、需要详细说明的要点以及解决方案的点子。
实际中,人们在表达观点时,看起来都像在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一个人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每个人都在用沉默掩饰着无知。总之,多了解别人的想法总是更好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自主型心态。
普瑞斯,那个新来的设计师,发现她对山姆分配给她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理解清楚。
知觉:她意识到机会来了,她可以趁机提出她的理解和判断,并验证她的假设。
态度:她知道,第一时间证实她的假设能够避免返工。
决定:她决定给山姆发一封电子邮件,为她的假设列一个清单,说明她的判断。
在任何项目中,设计师都有大把机会表达他们的主张。经验表明,即使他们对项目或进程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都有利于项目的进展。他们可以说了算的事情是以下方面。
为团队成员提供帮助。
如果项目超出负荷,他们要减轻负担。
应对一些特定的反馈信息。
对使用某些技术提出质疑。
对具体进程或方法提出怀疑。
遇到困难局面时发出求助。
表2.3列出了自主型心态与被动型心态的对比。
具有自主型心态的人,能够很坦然地承认自己的疑虑、无知和不足,不介意寻求帮助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团队面临的课题之一就是团队成员是否懂得讲话的时机。在不当的时机发表意见,可能会扰乱项目发展的方向、削弱项目主管的权力,甚至造成团队涣散。自主型心态并不是说设计师能够为所欲为地发表意见。
我们回顾一下其他的几种心态模型。
应变型心态:倾向于找机会来探寻新方法、采用新技术,而不是凡事都怪招频出。
集体型心态:倾向于找机会借鉴、利用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凡事都依靠集体讨论来决定。
自主型心态:倾向于找机会针对问题表达意见和观点,而不是凡事都表达意见。
卡萝尔·德威克有一个观点,她把那些21世纪才参加工作的员工们称作“饱受赞扬的一代”。他们的父母惯于称赞他们取得的成果,从而使得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德威克写道:
现在,我们的一些员工是由一群需要不断得到保证而且经不起批评的人构成的。而几乎人人皆知的道理是,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具备能直面挑战、坚韧不拔、勇于认错和知错能改的品格,才是至关重要的。[7]
对这段话我深有同感,她说得太现实了——尤其在设计中。我相信,比起大多数人,设计师们更懂得面对批评,也更懂得面对挑战。我写本书的动力,就来自于那些源于合作、冲突,并且推进着设计进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