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4年第三季度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统计表明,Android:83.6%,iOS:12.3%,数字冰冷夸张。不过除了不明就里的人会觉得恐怖外,我想也没有人为此惊叹。用户本就不太在意指尖的原理,只是有苹果在前,每个手机厂商都还怀着一个“站着把钱赚了”的梦想。
想做将军的士兵
在和锤子科技硬件副总裁钱晨的交流中得知,MOTO为了开发一个类似Android的移动操作系统,曾经召集过一个几千人的团队,遗憾的是后来却没有后来。历史从来不缺前仆后继的人,财大气粗的三星开发Tizen两年有余,如今依然看不到相应的手机进入市场。国产手机崛起之后,主流厂商们也有意无意地表露自主开发移动系统的必要性。只是目前还只有“动机不纯”的阿里云OS和“莫名其妙”的云心OS招摇过市。
其实早在两年前,华为CEO任正非就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表示,华为需要做手机系统。小米也于一年前低调地公测了系统级应用“小米系统”,还没等小米的用户反馈出来,魅族又被爆料Flyme OS将向第三方开放。这些心照不宣的默契,鬼才相信厂商们仅仅是在提防“Android断粮”或者“让世界更小清新”。
无论是苹果的硬件搭载Android,还是将iOS适配给三星,想想都是极煞风景的事,但这至少说明软硬结合才值得期待。苹果能够占到全球手机利润的85%,这样的数据多少会刺激到各大厂商的小心脏。
前段时间有套估值理论深入人心,“应用型公司值十亿,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生态级公司值千亿,如果公司面向全网用户,那么它的单位是美元,如果公司定位在垂直领域,那么它的单位是人民币”,简单粗暴却基本靠谱。所以没有哪个手机厂商会甘心仅靠卖手机赚钱。特别是苹果的存在,厂商们也多少会想“和尚摸得,为什么我摸不得?”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技术层面来讲,自主开发一套操作系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钱晨在感叹MOTO的草草收场前就表示,其实Android早期开发也就一百来号人。那么这里面的难点在哪?应该多半和系统的服务体系有关,其中包括搜索,邮件,office,地图,应用商店,浏览器,输入法等。这些服务每个都需要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Google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不夸张的说秒杀苹果也不在话下。
那么其他手机厂商的出路在哪?像Google一样将这些“顶梁柱”一根根搭起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而苹果是如何做到的呢?无非是靠用户体验。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然后无数人为之买单,当用户量起来的时候,再推出应用商店,开发者只需做一次适配就能坐享其成。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到了今天的局面。
按理来说对于一线品牌的国产手机,用户量是足够的,关键是谁也不能保证,可以用在线服务留住挑剔的消费者,要知道电子设备作为功能性产品,绝对没有看上去那么高的品牌忠诚度。所以这种拿身家性命去赌一把的事,还是要谨慎为先。
没有硝烟的战场
Android阴谋论一直在坊间甚嚣尘上,这是非常业余的想法,因为Android也是有竞争的,即使Google的服务再怎么强大,到达用户的最后一里始终是手机厂商在做,所以在合作初期是Android去说服三星,而不是三星来抱Android大腿。如果Google哪一天要陷产业链伙伴于不义,总会有一款开源系统会取而代之。
如何让一个新系统茁壮成长?温柔地“绑架”用户可能是最靠谱的方案了。而“绑架”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的手机都会有一些永远不会删除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往往积累着大量的用户数据,手机作为一款相对周期较长的“快消品”,数据的转移成本很容易成为购机的障碍。因此各家的云也就应运而生,不过只有云是不够的,上文说过的各类服务也很大程度上左右用户的选择。因为糟糕的体验,哪怕使用时间再长,用户也只是麻木,不会是习惯。
可以看到在用户思维的熏陶下,手机厂商们都开始追求更贴心的服务,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者引向所谓的战略目标,只是路还是得一步一步走,因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对Android,还是对iOS,这个世界都是瞬息万变的,即使用户现在还没有更多选择,但水面再平静也终会迎来暴风雨,而这场暴风雨若从中国刮起,我不会感到太意外。
本文作者:六爷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