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还是留守上市狂潮中的中国企业路径难择

杨颖桦  10月21日,北京,阴。  但阴霾没有阻挡住国内企业心中那团叫做“上市”的火。  当日,由招商基金公司、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协会以及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组织的“归去来兮——海外上市企业投资高峰会”上,一位专门开展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业务的公司负责人正在向周围四处探听有没有合适的私募基金,他手上正有两三个项目需要合作。  会场内,超过70家的海外上市企业高管,与海内外投资机构及研究机构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烦恼,各个机构也开始激辩海内外市场的优劣。  同样的急切出现在出席会议的拟上市公司代表们的脸上,他们急切的想知道,在海外的市场,是吉是凶?  “海外上市公司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适应当地的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何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如何增加与海外投资者的联系。”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奕对记者表示。  据招商基金方面介绍,中国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地上市的众多民营公司中,主要涉及高科技(软件、新能源),资源,农业和林业,服务(教育,旅游)等领域,其中不乏行业的龙头和新技术的代表。但由于地域的阻隔、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等因素,这些公司很多不为海外资本市场熟知和青睐。  “海外上市的企业其实很难,每次去开股东会以及投资者见面会都提心吊胆,担心股价会受影响下跌,担心业绩不好无法面对股东。”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协会副会长、万得汽车技术董事长赵清洁指出。  虽然困难重重,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海外上市有其审批过程的优势,以及市场制度、后续融资等方面的优势。  “以香港市场为例,首先当然是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认识和接触国内企业。其次,具体到投行保荐上市的环节看来,因其行政审批的程序会相对少一点,所以在申请上市过程中,投行业务部门本身可掌控的时间更多。在香港再融资的业务较发达,从我们获得的2009年数据来看,在香港市场进行再融资获得的资金量已经超过IPO获得的募集资金量,再融资的发达使得上市公司有更好的后续发展平台。在香港市场,企业的资本运作手段会更为丰富,比如企业高管团队的股权激励机制,优先股等方式,对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工具会更有帮助。”申银万国证券香港公司的副总经理付辛艺对记者指出。  另一方面,国内股票市场虽然“一票难求”,但由于国内市场的高投机性导致的高股价,使得国内上市股票往往估值偏高,这往往使得上市公司高管更容易享受巨大的“财富效应”。  “以往我给别人推荐内资港股时,他们都会惊呼,你竟然推荐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不能在内地上市股价怎么上去?”华夏基金的高级研究员张茜表示。  “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在首发定价上有很大的不一样,国外市场往往是首发价低,而随着企业的成长性逐步走高。腾讯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对应的,一些成长性较差的股票,其股价自然也就没有成长性。而国内的市场与此不太一样,通常是首发价高,以后如果业绩不行,股价就每况愈下了。”张茜指出。  宽松的上市审批与高估值,这似乎成了两难。中国企业们在这两端徘徊,有的选择了出海,有的选择在国内等待。而数据显示,这种天平似乎更多偏向了留守的一方。  根据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上市势头依然迅猛,无论是IPO数量还是融资额,均处于历史高点。三季度109家中国上市企业中,有25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挂牌,融资总额为128.52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84家企业上市,融资额为241.09亿美元。  在具体市场分布方面,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IPO上市地点更趋集中。  25家中国企业集中于香港主板、NASDAQ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市场上市,而香港则一如既往的获得大多数企业的青睐。具体来看,15家企业选择在香港主板上市,合计融资121.23亿美元,分别占本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60.0%和融资总额的94.3%。其融资额的巨大比重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银行。  “香港市场近期来表现出色,其2009年IPO融资额全球排名第一。此外,香港市场资金比较充裕,以在香港及新加坡双重上市的冠捷科技来看,其在香港市场的单日平均
成交量占比超过99%。”港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指出。  “以往内地企业在与海外投资者交流时,会面对语言不通的障碍,这点在香港上市压力就小得多。此外,很多在海外上市企业高管,要面对与机构投资者的时差问题,经常半夜爬起来开电话会议,香港不存在时差问题,距离也更近,交流更为方便。”任光明指出。  NASDAQ、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和韩国创业板本季度也均有中国企业上市,但上市数量相对较少,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分布也相对均衡。

时间: 2024-10-24 15:45:37

出海还是留守上市狂潮中的中国企业路径难择的相关文章

2007年1-11月逾200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885亿美元

2007年1-11月逾200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885亿美元,80家VC/PE支持企业境内外融资284亿美元 2007年是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持续升温的一年,不仅在融资额上有所突破,更在上市企业所登陆的资本市场布局上和行业分布上表现出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根据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发布的数据,2007年1-11月共有20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高达885.24亿美元:其中98家企业在境外九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42.09亿美元: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了

中国企业获证监会许可后可直接在新交所上市

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昨日宣布,已与中国证监会合作为中国企业搭建直接上市框架,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p> 根据新的直接上市框架,中国境内注册企业在获证监会许可后即可在新交所寻求上市.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相关监管机构会对有关上市申请进行严谨的监管审核及尽职调查,从而为证券市场提供更大保障〿/p> 新的直接上市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要求:拟发行人需向证监会和新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证监会审核申请书,审批通过后将授予拟发行人赴新加坡上市的行政许可.后经新交所审核通过后,将授予拟

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

文/白万纲 企业一旦进入全球化,就犹如驶入大海,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面临更为广阔的战场,各种风险将潜伏于四周,哪怕是细微的气候变化,下一刻都可能是不期而至的惊涛骇浪 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遭受重创,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梯队虽未能幸免,但毕竟影响有限,这似乎也预示着全球经济的重心首次向东方敞开了大门,赶超的机会就在眼前. 海外抄底机遇真的到来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企业家们也都渴求着更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国际化运作,当下应该正是企业家

华尔街拒绝中国企业IPO

IT时代周刊2012年第13期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正处于冰封期,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亲自出面整治中国概念股,市场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上半年,中国企业仅有唯品会一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且是流血上市,而截至6月底,因股价长期低迷面临退市的企业却多达数十家.现金流告急的拉手网.神州租车在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急刹车",撤销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迅雷.盛大文学等IPO"钉子户"则没了消息. 去年,中国概念股因诚信危机频遭做空机构"猎杀",

陈鸿桥:经济资本化的新时代与中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

[一] 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发展速度.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WFE)的数据显示,2007年12月28日,深沪两市市值为32.7万亿元(4.6万亿美元),2007年两市的市值增长率高达240%,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8月2月5日,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中,中国企业占了4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另据统计,自2006年5月份IPO重启以来,上市公司IPO公司数.融资额增速明显,2007年上市125家公司,IPO融资额达4469亿元,加上2006年沪深两市融资1280.85

云计算争夺战爆发 中国企业何时参战

本文讲的是云计算争夺战爆发 中国企业何时参战,[IT168 资讯]这几天有两条关于互联网的消息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条是微软公司正在秘密开发完全脱离桌面的互联网操作系统 "Midori",取代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Windows操作系统,目的是为了大规模应用云计算技术.另一条则是惠普.英特尔和雅虎三家公司联合创立一系列数据中心,目的同样是推广云计算技术.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未关注过云计算,但如此多的大公司卯足劲去开发云计算,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英文名为 "Cloud comput

中国企业的转型路径从数据整合开始

文章讲的是中国企业的转型路径从数据整合开始,在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按营收进行排名的全球企业500强中,中国的企业已经占据了79席,仅次于美国的132席.<财富>杂志认为,未来中国上榜企业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甚至会超越美国. 很多人都清楚地记得9年前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的情景,并把这桩交易比喻为"蛇吞象".然而在今天,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大型企业的"蛇吞象"越来越多:浙江吉利集团收购德国沃尔沃汽车公司.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大连万达集

云计算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

2010年亚洲云技术大会上针对与会代表的即席调查结果显示:参会代表一致认为,云计算将成为亚洲企业的主流应用,其中68%的受访者认为,亚洲地区的企业大部分将在3年内采用云计算服务.今年5月召开的云计算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在致辞中称:云计算正在掀起新的一轮产业变革. 就在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探讨和尝试研究云计算的产业化过程中,国外商业化运用的大型成功案例已经层出不穷了.最受瞩目的还要算2009年底,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与德国电信签署的通过建立"私有云"计算为前者提供独立.安全的包括S

徐少春:中国企业正在发生的5个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加速,中国企业也需要形成包含方法论.商业智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丁娅琳|文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蝶")3年来一直倡导中国管理模式,在ERP日益普及.拓展越来越难的今天,金蝶告别简单销售ERP的竞争格局,走出了传统管理软件商攻城略地的战线,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逻辑:逐步建立一个以中国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智库,积极发展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正在从一个产品提供者转型成为一个管理与IT整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在已经进行了3年的中国管理模式的探索中,金蝶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