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分析下滑内幕:金风科技风电龙头能否止跌?

采访|本刊记者 严睿 宋清华/文|本刊记者 宋清华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金风科技(002202. S Z)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位于大西北,却可以打败诸多国际巨头实施跨国大收购,并一跃登上国际舞台;上市之后迅速攀升至146元的股价遭受诸多质疑,却仍然吸引着众多投资者。  但遗憾的是,2008年连续8年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金风科技在国内风电市场的占有率由2007年的25%下滑了7个百分点,多年的龙头地位被华锐风电以22%的市场占有率替代。  伴随而来的还有对公司未来增长能力的质疑:6月1日到5日,金风科技董事长、总裁等7名高管密集减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计卖出1813.91万股,总计套现金额达6.06亿元。此消息一出,众多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金风科技高管不看好公司发展。  武钢的回应是,这次完全是误解,“减持是股票市场很正常的一个现象,而且我们的减持量比规定允许减持量要少的多。”  对于2008年的表现,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不仅没有耿耿于怀,相反,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在8年的高速成长中武钢满是沉重,在股价飙至146元时,拥有2100万股的武钢却少有喜悦。他有自己的道理。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经历市场的洗礼,需要经历衰败的阵痛,“企业有过上上下下的经历,领导者、员工有过这样的心态,再用自己的双手把企业从逆境中挽回,才可以让企业获得重生。”  尤其是在投资已经失去理性的风电行业。武钢每次在公开媒体都会劝大家稳一下,“你要知道这是制造业,它的合理利润率是多少,它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多久。”  武钢似乎不再关注金风第一还是第二,他思考的是金风科技如何能够持续发展。金风科技已经在调整自己的战略:涉足服务公司、制造公司,收购了海外技术公司,还开始了下游的电厂建设。  跌落的龙头  “这样滑一滑,不是第一了,是第二,成了一件好事。”  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的一家风电制造企业,1998年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仅为300万人民币。当时公司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外先进风电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以此实现大型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生产。  凭借20年的发展,金风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其主要产品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设备,是关键设备。期间,金风科技从一家单纯风机制造商转型为一家业务包括技术转让、卖风电场以及提供服务的复合型企业。  这其中的意义不仅是金风科技的成长,诸多业内人士称这是中国风电行业一大进步。  作为国内风电行业龙头,上市之前的光鲜数据吸引了大量VC、PE的眼球。2000至2006年金风科技每年都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翻番,国内当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的风电机组产品,80%以上都是由金风科技通过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金风科技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在2006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市场占有率为2.8%,全球排名第十。  让金风科技登上巅峰的是上市,这一点武钢也不否认。  2007年12月26日,金风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网下、网上配售中超额认购倍数均超过200倍。由于开盘价较招股价的涨幅远远超过50%,金风开盘即被停牌15分钟。重新开盘后的15分钟内,成交金额超过11亿元、换手率近21%、最高成交价达146元。  登陆中小板市场后,集新能源、高成长、高科技、超小盘等众多因素于一身的金风科技,成为各路资金疯狂追逐的对象。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财富汇集,公司市值超过700亿元(仅次于苏宁居中小板第二位),30人创业团队中的28人身价过亿。  锦上添花的是,在之后的几个月内金风科技打败国际各大投行收购德国VENSYS能源股份公司,一举成为国际舞台的风电领袖。  膨胀的情绪不可避免,这是武钢所担忧的。  2008年,这种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自2000年来金风科技增长速度第一次跌落100%。  “这样滑一滑,不是第一了,是第二,是一件好事。”武钢看到了这对公司的改变,因为他从公司上上下下的气氛中捕捉到的是金风科技发展新阶段的契机。  用武钢的话说,企业不同的阶段追求不一样,现在的金风科技不应像“少年”时执着于增长速度。经历过持续的高速增长,武钢认为未来要做的是风险控制,是可持续发展,是搭建一个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疯”电乱战[page]  2009年会是风电行业的转折年,整个行业已经到了挤出泡沫的阶段。  之所以龙头地位不保,并不是金风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虽然2008年金风科技依然保持了7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金风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却下降了7个百分点,降到18%。与之对应的是华锐风电市场份额增加到22%,东方电气也以17%的市场占有率紧逼其后。  在风电行业,前三甲的竞争局势无法诠释整个行业全局。武钢所说的血淋淋的竞争远不止于此。  一个数据可以为证:全世界风机制造商只有10几家,中国却有70多家,而且还不断有人准备进入。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直言:“风电行业已经过热。”  武钢不愿看到的“热闹”景象,却正是金风科技上市热捧所催生的。继无锡尚德催热光伏太阳能行业后,金风科技的上市很快催热了风电行业。  实际上,2007年中国的风电设备生产商只有30多家,其余的40多家几乎是在金风上市后的一年时间诞生。因风而热的上市公司汹涌而起:甘肃的长城电工几欲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风电电机业务;鑫茂科技因生产风电风叶片,被QFII重仓持有;与金风科技有业务关系的汇通集团,在金风科技上市后也受到资金追捧。  这样一拥而上无疑造成了风电行业的乱局。武钢很快认识到这个行业将要面临的是产能过剩,“未来中国的风电市场也就是每年1000万千瓦,2007年像金风科技一家的产能已经达到300万千瓦,行业前三名加起来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据武钢分析,行业的前五名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80%以上,剩余的70来家在追逐10%多一点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竞争可想而知。  风能行业的观察人士早就预言,2009年会是风电行业的转折年,整个行业已经到了挤出泡沫的阶段。这一点得到了武钢的认同,他甚至认为现在应该进入到行业洗牌的过程。而施鹏飞对于行业的观察是,如果按照目前的这个状态发展,风能制造领域将会出现停产、停工以至倒闭的情况。他甚至认为这个行业将会淘汰60余家风机制造商,保留10家是一个合适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施鹏飞认为金风科技会是洗牌的受益者,甚至不排除整合其他企业。洗牌似乎是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必须经受的洗礼。  “哑铃”模式  一夜成名之后国内冒出的大量风机整机厂,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模仿了金风科技的模式。  即使没有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武钢所在的风电行业也不会是一片坦途。  首先是商业模式。在风电行业,根据有无零部件制造业务可将风机制造商分为纵向一体化和专业化协作两种模式,金风科技属于后者。  金风科技一夜成名之后国内冒出的大量风机整机厂,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模仿了金风科技的模式。但目前中国没有一家风机制造商有能力选择纵向一体化模式。  对商业模式的质疑衍生的是对核心技术的质疑。在风电领域最为核心的零部件——轴承,国内根本没有一家风机制造商可以自主生产。  武钢不否认金风科技至今组装一台整机仍需要有一部分部件的进口。风电机组轴承主要包括主轴轴承、发电机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以及变速箱轴承,其中主轴轴承和变桨轴承技术难度较大,世界上最专业的轴承生产商也就只有德国FAG、瑞典SKF等几家。  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在轴承的生产领域缺少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重工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问题,而不是风电行业领域的问题。  缺乏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金风科技又如何建立在行业中的优势呢?武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  专业化协作已经成为中国风机制造商的主要生存模式,但是金风科技与诸多后来模仿者相比已有不同,用武钢的话说,“金风科技走的路是哑铃型”——一端重视设计制造,一端重视市场和服务。而对于一些重要技术部件的制造,武钢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在全球化的时代,你完全可以找到更专业的厂家来协助你。”  金风科技重视设计制造,从斥资4亿收购德国设计公司就可窥见一斑。实际上,即使不考虑国际收购,金风科技的专业化设计人员在国内也是领先的,作为国内最早的风电企业,金风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在行业生产制造领域有着15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这是其他后来者不可比拟的。  实际上,金风科技已经超越了所谓的专业化协作模式,金风科技有自己的服务公司,有自己的制造公司,还收购了国际技术公司,而且金风科技的自信还源于行业的底蕴,“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们做客户出身,在整个行业又接触了不同的环节,因此我们对整个产业链里的价值点有很深的感悟。”  追赶捷径  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整个中国风电行业,在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细节方面中国企业还没有太多竞争力。  对于企业的长远规划,武钢的说法是“立足于本国,着眼于国际化”。  金风科技最早的国际合作可以追溯到世纪之初,它的大量技术资源来源于德国VENSYS能源股份公司。经过5年多的合作,2008年4月金风科技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斥资4124万欧元收购德国VENSYS能源股份公司70%的股权。这一举动是在金风科技刚刚上市不足百天。  大背景不得不考虑,在风电热潮席卷中国的同时,印度、美国风电市场同样保持高速增长,这样的结果是全球风电设备制造资源供不应求。风电行业的高速增长使大量公司涌入风电制造行业,风电设计技术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稀缺资源。[page]  金风科技在这个背景之下的并购行动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在广发证券研究所刘智看来,此举存在必然性:荷兰、德国拥有60%以上的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及研
发力量,参与国际化竞争才是中国风电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金风科技得到的实惠武钢最清楚。站在整个制造业的高度讲,中国制造与欧美的差距是无法忽视的,用武钢的话说,“中国人闯劲比较猛,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背景是一直在追赶。”  追赶之后呢?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整个中国风电行业,在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细节方面中国企业还没有太多竞争力。因此,并购就成了一个追赶的捷径,“收购一个德国制造业的公司,我们能够从它的背景上得到很好的东西。”  问及金风科技国际化的下一步,武钢没有否认有新的打算,“有很多的策划,但是不太方便说。”看一下金风科技的人才引进,似乎可以窥见更多的迹象:G E基层设施集团前中国区首席财务官余丹柯任其首席财务官,负责金风科技的战略财务管理;在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任职超过28年、担任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亚太地区人力资源部总监裴一沙(Zuber Isa)不久将加盟金风科技,继续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一职;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加入金风科技,协助总裁负责公司全面运营及管理,并协助管理总裁主管系统工作。  
对话武钢  风电行业风险很大  文|本刊记者宋清华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英才》:你曾经讲,中国的风电行业发展要看政府政策?  武钢:风电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受政府的影响至少大于50%。现在推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国家特许权。国外也用过这样的方法,但仅仅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后来就完全市场化了。国家现在强调产业布局的调整,而风电产业有很多优势。高科技、制造业、可再生能源,这几个很关键的要素比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行业面临变革,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大家就不约而同都朝这个方向走,结果形成了过热现象。  现在发改委实际上也在思考、研究如何让这个行业更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要控制这个行业不要过热。  《英才》:你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乱局,这么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武钢:这个行业一旦过热就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正面影响,但是没有认识到如果这个行业过于快速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来不及消化处理。很多人认为过去做过某种工业的产品,就完全有能力做风机制造,实际上他忽略了风电行业很多特殊的不确定性,没有注意到其实风电还是风险很大的行业。  《英才》:那么风电行业的盲目发展会遇到哪些风险?  武钢:风电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行业一些基本的规范,和本地工业的基础。风机对制造业的要求相对来说比其他行业要高一些,它的可靠性,它的精确度,要求都比较高。风机需要经受不同的气候环境、在不同的风况和温度下运行20年,小小的车轮重量分布不均都会让汽车跳动,重达几十吨的机组在上百米的高空如果失去平衡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工业制造的发展,但是这中间要有一个匹配,如果中国制造工业达不到与之相符的一定水平,两者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匹配阶段,风险就会很大。  《英才》:风电行业在整个能源产业占什么样的地位?  武钢:风电行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为它目前占电网的比例依然很小。全球定的指标基本上是12%,局部地区已经能够达到20% -30%,中国的发展情况还差得多,去年才1000多万千瓦,而总装机量达到8亿千瓦。  《英才》:那么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是什么?  武钢:现在主要制约这个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电网送出问题。因为中国的风电发展是规模化的,大多集中在一些边远的地方,不像西方完全是分散的,不存在这样的难题。如果电网和风电的发展不匹配,这就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时间: 2024-10-26 20:24:47

武钢分析下滑内幕:金风科技风电龙头能否止跌?的相关文章

武钢:资本市场典范带动风电行业发展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26日在中小企业板五周年座谈会上表示,金风科技作为风电行业最早进入风电制造领域的企业,体现了借助国内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发展并带动风电行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武钢认为,上市募集资金带动了企业发展,积极扩大了产能和市场份额,公司先后在北京建立研发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在包头.九泉.西安.新疆扩建了新的产能基地.公司成功上市,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武钢表示,上市后随着企业知名度增加,金风科技在国内外人才市场上吸引到了很多高端人才.上市一年多来,金风科技不但从资本市场

风电路线分野 双馈直驱谁是未来风电市场主宰

一个占据市场主流,一个迎头赶上,双馈和直驱谁是未来风电机组市场的主宰,仍难以下结论. 风电机组不同路径的竞争正在呈现你争我夺的态势.2月14日,国内风电龙头华锐风电通过权威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称,其研发的单机容量为6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首台样机将于今年6月下线. 按计划,金风科技今年将完成6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及零部件详细设计,2012年6月底前,完成首台样机安装.这预示着,国内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双馈技术和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直驱技术在大型发电机组上将正面竞争. 据了解,一直以来以双馈技

金风科技:应对红海的战略转身

随着风机产业日渐加剧的白热化竞争,"红海"时代将要来临.金风科技未雨绸缪,构建风电产业多元化格局,正在完成从设备制造商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性转身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风电设备行业列入了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名单,对于金风科技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这一政策将把众多的市场挑战者拦在门外,有助于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 2009年9月1日,金风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在未来几个月在香港上市.根据公告,金风科技H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国际化业务拓展

金风科技明年订单情况乐观

从2007年底迄今,金风科技(002202)在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三年.中国风电第一股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对金风科技起到了脱胎换骨的作用,未来通过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金风科技将逐步完善产业链,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他还表示,明年订单情况非常乐观. 三年股东回报率达432% 中国证券报:上市三年间资本市场对金风科技起到什么作用? 武钢:资本市场对金风科技基因的改变很大.上市以后,公司更加市场化和规范化,进入资本市场也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形象,订单也因

金风科技获4035万财政扶持资金

金风科技(002202)今日披露获得财政扶持资金的公告.9月30日,公司收到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开发区2010年度经营扶持资金的通知>.根据通知,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和财政局拟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基地,并以金风科技为龙头,加速实现关键零部件本地化制造,为此决定给予金风科技4034.97万元扶持资金.

新兴能源发展规划欲出 风电光伏资本市场显强

7月20日以来,由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透露出"未来10年,我国将累计向新兴能源产业增加投资5万亿元"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为支撑A股指数5个交易日持续上攻的主要动力. 与此前的"4万亿"将上证指数由1664点推高至3478点相比,数额更高.重心更为明确的"5万亿"似乎还没有完成其提振市场的终极使命,值得期待的是,伴随该规划的申报历程,二级市场或将再掀波澜. 然而,针对这份呼之欲出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市场似乎发现了核电.风电.光

金风科技获4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

网易财经10月10日讯 金风科技晚间公告称,公司于2010年9月30日收到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开发区2010 年度经营扶持资金的通知>.根据通知,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和财政局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拟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基地,并以金风科技为龙头为此,决定给予金风科技4034.97万元扶持资金. 公告称,4034.97万元人民币将计入公司2010年度营业外收入. 中报显示,金风科技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73亿元, 同比增长4

风电已经平价上网,光伏还会远吗?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了<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国能综能[2017]19号),正式提出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具体见附件. 示范项目不给予补贴,但给予全额消纳的保障! 在目前限电严重的情况下,这对投资商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风电要试行去补贴,那光伏项目何时能实现去补贴呢? 一.风电.光伏项目的补贴强度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风电的补贴强度在0.136~0.205元/kWh之间:而光伏的补贴强度在0.368~0.459元/kWh之间,是风电补贴强度的2倍! 然而,上述电价仅仅是标杆

险资深陷华锐风电长盛等7基金打新亏损两千万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风电龙头,发行价创沪市主板20年来最高纪录:破发18%:49家机构被套,浮亏过3亿:上市两个多月即拟实施"双10"慷慨分红:股市"拓荒者"尉文渊.阚治东(微博 专栏)将共分得1亿元(税前). 这些词句像个故事,主角就是今年上市来破发幅度位居第2的华锐风电. 4月13日,华锐风电3个月锁定期满,网下配售的2100万股可上市流通.当日收盘价73.87元/股,较首发价90元已跌去17.9%. 脸上最无光的是49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