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君今天读了两篇文章:《八大理由告诉你,微信电商为什么走不通》和《微信电商:走不走得通,试试才知道》后总觉得不吐不快,又不知从何起笔,那就先从自己说起吧。
我不是撰稿人,不是评论家,不是观察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创业项目已走上正轨,在几个月前我开始研究微商,并亲身参与体验,小有所成,目前也寻找到了合作伙伴,准备开创自有品牌。
我想通过我这几个月的亲身体验来对以上两篇文章中的观点做一些吐槽,没有高大上的文笔,没有纵观全局的行业视角,您将就着看。通过这几个月的亲身验证我认为我所表达的观点至少是实践出来的“真知”,而不是空穴来风,纸上谈兵。不妥之处,欢迎交流。
吐槽一:用户购买习惯是第一位,微信缺乏DNA
先来说说DNA,微信的DNA是社交,电商的DNA是商业交易。没错,但是微商和电商本质上有巨大差异。微商是基于情感链接的商业交易,电商是基于纯商业行为的商业交易。情感的链接,新老客户的维系靠的是什么?社交属性的DNA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倒是用旺旺DNA来给我维护一下新老客户啊亲。
电商越来越难做,主要原因是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因为这是电商获取流量的主要手段。而对微商来说,就好像早期的淘宝,营销运营成本都不高,这就是机遇。现在的微商依旧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随着行业的发展,门槛自然会越来越高,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怎么治那就是腾讯要考虑的问题了。微博一战,腾讯完败新浪,如今手握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王牌微信,必然不会放任自流。近期的一些数据表明,朋友圈活跃度的确在下降,腾讯要考虑的是如何疏导而不是堵截。
至于用户购买习惯,我能呵呵吗?任何一个行业在早期都会做一件事,培养用户习惯,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想想5-10年前的你吧,上不上淘宝?会不会用手机收邮件看视频?有没有站在CBD路边跟人抢出租车?如文中观点,用户不习惯在一个社交DNA的平台上进行购买,我想反问一下,你有车吗?你有打过车吗?你有用过打车软件吗?你有用过微信端的打车入口吗?打车是不是商业交易?微商的概念我想不应该狭隘的限定在朋友圈卖货上这么简单。如果说先天的DNA不足,而不做后天的基因改良,那我们是怎么吃上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师白干了。
吐槽二:公众号媒体承载电商是一个巨大鸿沟
光看到这行字,我不知道作者的观点从何而来,太多血腥的案例表明公众号的销售不要太火。不用铺开多说什么,我只举一个例子,淘宝祛痘类产品排行第一的品牌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的一些销售成绩:连续30日,日均订单超1000单,最高日超7400单。 520当日成交28万。好吧,这个客户也是我合伙人最大的客户之一。更多案例,大家看看口袋通官网的展示吧,白鸦也在多个场合有过介绍。我不说大道理,不做行业分析,我只看数据看案例。
吐槽三:服务号到微信小店转化概率微乎其微
吐槽无力了,服务号一定要转微信小店?先研究下口袋通吧,我的朋友。我真的不是来给他们做广告的好吗?那就再说一个别的吧,资本市场对微盟的估值是多少,你作为观察者评论家有没有看过想过了解过?一定要转微信小店?
吐槽四:社交与电商“泾渭分明”,电商必然会破坏微信的生态环境
两个差不多内容的标题一起吐,文中作者认为商业交易会令社交行为产生陌生感,进而抗拒如此社交。恰恰相反,我认为先天的DNA基因更有助于微信在商业交易之外,产生更多的社交基因变异。又回到了情感链接的问题上,一次交易后,随着日常的用户维护,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基友好闺蜜好伙伴,而这些强关系的形成皆起源于对产品的信任和对卖家的信赖,这也是电商先天DNA严重缺失的好基因!
强关系的形成会帮助商家更好的进行商业交易,口碑传播的效应会逐渐凸显。当然电商届曾经出现过屌丝逆袭的案例,淘宝胸罩屌丝卖家逆袭,娶得美女豪乳买家。相信有人对这条新闻还有记忆,但这是个例,拼社交微信恐怕还没怕过谁。
商业销售会破坏微信的生态环境,我同意,但你说会因此而损失大量用户,我觉得就有点可笑了。刷屏的你可以拉黑,群发每日问候的你可以拉黑,你看谁不爽都可以拉黑。你真的会因为这些污染你眼球的人而放弃自己的微信号?这到底是什么智商和思维方式?你说这是我朋友啊,不好意思拉黑,那屏蔽总可以吧。至于要作出不用微信这么愚蠢的选择吗?
当这些微商卖家处处碰壁加不到精准用户的时候,生意做的不如意,也许会弃用这个微信号了(大部分也会开小号来做微商),不玩微商了,可是他们会弃用自己真实的微信号不?他们出门打车会不会用微信来叫车啊?(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用反问句?)
吐槽五:朋友圈电商因为私密环境见光即死
见光死一说非常不认同,电商圈一些知名的自媒体大咖除了通过自身品牌创立特色产品之外,也加强了由公众号向朋友圈的内容展示迁移。以龚文祥老师为例,除了正常的公众号信息发布,同时也会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就我个人的阅读习惯而言,基本上朋友圈是必看的,而公众号就不会每篇都看了,背影哥微信好友34万人的案例也给更多自媒体的大咖们开辟了一条“朋友圈”自媒体的新道路。
究其本质原因是因为:朋友圈有比公众号更高的曝光度。唯独朋友圈是私密的,所以在传播上还需要与公众号产生联动,个人号推公众号,公众号推个人号,以此来达到最大可能的曝光和传播。至于原文中提到的自媒体个人品牌价值因电商价值而贬值,能不能通过案例说明如何贬值了?我看到的案例更多的是增值。
吐槽六:微信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微信电商缺乏周密的运营体系,注定要失败
原文中第七点,我又想呵呵了?真的忍不住,呵呵呵……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微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而作为一家社交软件公司腾讯来说,显然是缺乏这个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生态环境的。”
第一,腾讯不是社交软件公司,第二如果说腾讯都缺乏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生态环境,那我认为阿里巴巴也同样缺乏这样的生态环境,BAT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布局恐怕都远比你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起码是不分伯仲。
原文的说法真的很业余,微信前端呈现的确是轻APP,张小龙的文艺情怀也体现在产品体验的各个细节中。可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都统统是后端的作业范畴啊,请不要把前端和后端混为一谈,原文评论中还不乏支持者,你们真的认真看了吗?你们真的认同这种不专业的说法?微信6亿用户,这后端的大数据还是很不足很欠缺的是吧?你给我举个例子,哪个电商的大数据比这个更具说服力?更全面?
“如果说阿里电商是百货大市场,微信电商更像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所以微信电商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因为是小商贩所以就很难取得成功?是不是所有的百货大市场都是一夜之间生长起来的?是不是所有的小商贩都只能做一辈子小商贩而不能做成百货大市场?更何况众多百货集团都在积极的寻求线上转型,因为线下业务一直在萎缩。
现在的微商发展之迅速远超想象,我了解到至少有三家微商企业,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过亿的销售额,更不乏业界毫无名声,低头闷声赚钱的个别品牌。就是当年人们眼中的小商贩,他们如今已经创造了一个个的成功商业案例。说小商贩就难以成功,别闹了好么?马云在家为18罗汉演讲的时候他就不是小商贩?
槽点还有不少,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的内参君觉得没必要浪费更多笔墨和一个评论家观察者撰稿人去争论什么纵观全局的行业视角,事实上这位朋友连很多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没有意义。我在做事,人在空谈,根本不是一路人,今天就这样吧,内参君的观点之前说的不少了。
内参观点:
小卖家安心做生意,市场潜力还有,销售成本也在逐步降低。阿里上不上市,马云移不移民,绝对跟你一点关系没有,影响不到你的。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必然会经过市场的几轮检验,品质不佳品牌不强的产品将逐渐遭到淘汰。所以新掌柜在入门时选择产品尤其重要,手工作坊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被市场抛弃的。
大代理手中掌握渠道,但内参君认为自立门户的成功率还是要打一个问号,卖产品和做品牌是两件事,卖的好不一定能做一个好品牌出来。HR圈都知道最牛的品牌高手莫过于P&G,IT圈都知道最牛的技术和用户体验莫过于腾讯,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的市场压力是针对厂商而言,产品品质要提高,推广营销成本要增加,品牌形象要深入人心,所有的这些并不是搞几场会销洗洗脑,开几场长腿偶吧见面会刺激肾上腺素分了个泌,赞助个电视节目打打硬广就可以解决的。小米品牌的成功虽不可复制,但完全可以选择性的参考。
厂商告别朋友圈营销泡沫后,恐怕真的要静下心来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产品品质、用户体验。从互联网思维来看,目前的微商并没有十分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同样适用在朋友圈。为什么不呢?没有人这么做不代表没有人准备这么做,不追求革新必然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