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相米歇尔24日表示,政府将把袭击事件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比利时《晚报》当天披露,由于面临情报失败的指责,比利时内政大臣让邦和司法大臣吉恩斯提出辞职,但被拒绝。
其他国家对比利时“安全漏洞”的指责也迅速涌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4日称,在恐袭发生前3周,欧盟官员据说就已要求比利时政府弥补安全漏洞。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比利时安全人员没有根据欧盟反恐数据库核查来自恐怖主义高危国家的可疑旅客姓名。在布鲁塞尔机场,未受过培训的边检人员上岗检查护照,机场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情况通报。上述报道暴露出一系列安全漏洞,批评人士认为这些漏洞导致比利时成为恐怖主义活动通道,也使得“圣战”分子能在此策划针对整个西欧的袭击。欧洲理事会2月29日向布鲁塞尔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新的航空乘客数据库以发现外国武装分子,并确保“边检官员必须通过基本的边检培训”。
“炸弹袭击反映出比利时如何成为恐怖主义温床”,《华盛顿邮报》以此为题称,比利时炸弹袭击暴露出该国安全部队在监控伊斯兰极端暴力分子方面存在短板,正是由于监控失败才导致这个位于欧洲心脏的国家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比利时官方早就知道巴黎恐怖袭击是在布鲁塞尔莫伦贝克策划的。这里北非裔人员很多,被视为产生暴力青年“圣战”分子的温床。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在巴黎恐袭4个半月之后,比利时政府还是没能阻止本国发生恐袭事件。文章称,比利时的问题比情报工作失误和抓捕行动失败严重得多。比利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内社会分歧严重,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矛盾竞争关系。联邦政府权威不足,地方管理体系非常复杂。比如布鲁塞尔有6支警察部队,分别对不同的市长负责,各机构之间无法做到信息随时共享。
对于外人来说,比利时行政和司法体制的复杂和低效简直难以理解,《环球时报》对此深有感触。比如仅有100多万人口的布鲁塞尔按照行政划分,有多达19个市,6个警察局,彼此互不归属。布鲁塞尔还有两家情报部门——一家军方,一家民事,极少互通,信息分享更是障碍重重。《华盛顿邮报》举了一个例子,去年11月巴黎恐袭两天后,比利时司法大臣吉恩斯表示,主要嫌疑人萨拉赫可能潜藏在莫伦贝克的一处公寓内。但比利时法律规定,除非犯罪活动正在进行中或发生火情,否则警方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上5时之间实施突袭抓捕。在此情况下,比利时警方只好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实施抓捕,可那时萨拉赫早已不知所踪。
《纽约时报》23日称,只有1120万人口的比利时,正日益被嘲笑为世界最富有的“失败国家”:这里的恐怖分子网络根深蒂固,政府的职权因为说法语、荷兰语或德语的人们之间存在分歧而被削弱,不堪重负的情报机构长期处于明显的混乱状态。俄罗斯《新消息报》援引以色列情报部长卡茨的话称:“如果比利时继续吃着巧克力享受生活,把自己视作自由与民主的国家,如果他们不看清,有一部分伊斯兰极端分子正坐在那里策划恐袭,他们将无法与之斗争。”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