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连续7年每年安排5亿元扶持互联网产业,力争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并培育出3-5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对于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每年的扶持力度亦是5亿元
■去年,深圳在境内外上市和过会待挂牌企业总数达36家,首发募集资金277.86亿元,上市数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2009年的深圳,外部是国际金融危机惊涛拍岸,内部则是有条不紊,从容应对。深圳并没有将眼睛只盯住危机本身,而是更加深谋远虑地着眼于“后危机时代”,谋划打造互联网、新能源、生物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三大产业2015年的规模将达到6500亿元。
在30年的短暂历史中,深圳已经历了几次大的产业转型,引领着珠三角的转型之路。而今,深圳再次先行一步,抢占产业制高点。
“危机时代”抢先布局
近来熊匀波有点忙。作为深圳快播科技的高级副总裁,有许多大事需要他主持。3月初,快播和数字电视行业的领跑者北京永新视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进军1080P家庭高清视听服务领域;3月21日,快播公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千亿计划”———要帮助1000家消费电子企业每家实现1亿元的年销售额目标。
和迅雷、腾讯相比,快播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然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作为高清点播技术服务提供商,快播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其播放器每天的用户数量接近3000万,累计下载次数超过4亿。
2009年11月的高交会上,熊匀波坐在台下,问台上的风投机构:“像我们这样的公司能否获得风投的青睐?”而现在的快播,已经有了3个风险投资者,包括腾讯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和原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祎两位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以及赛富基金1000万美金的投入。
从去年上半年至今,快播的员工队伍从20人迅速壮大到80多人,并且是清一色的研发人员。
像快播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深圳并不少。快播、梦网科技、走秀网、一达通、怡亚通等一批未来的“腾讯”正在成长起来。与此同时,百度、阿里巴巴去年均将南方总部选址在深圳。内生和外生力量正在共同描绘着深圳互联网产业的蓝图。
在这背后,是深圳对互联网产业的强力支持。不久前,李彦宏、马云、马化腾、李东生、李开复等业界精英云集深圳,他们均是为参加第二届IT领袖峰会而来。和第一届相比,本届峰会高调许多,深圳市政府动用了尽可能多的能量将这场峰会的消息传播出去。
深圳市发改委的负责人毫不掩饰地说,深圳正是希望借此向全国发出最强烈的“产业新政”信号———深圳将倾注心血把互联网产业打造为明日的主导产业。
2009年,深圳分别通过互联网、新能源、生物三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将连续7年每年安排5亿元全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力争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并培育出3-5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对于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每年的扶持力度亦是5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三大产业达到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让深圳成为这三大产业全国最重要的基地。”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表示。
65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2009年,深圳生产总值8201.23亿元,位列全国第四。深圳大学袁易明教授称,这几乎等于“再造一个深圳”。
“如果只是为了抗击危机而忙碌,危机过后,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而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布局新兴产业,等到危机过后,别人刚恢复过来时,我们已经大大领先于别人了,就可以保持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许勤的一席话,点出了深圳急于先行一步的冲动和明智。
如今,这种政策引导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互联网、LED、太阳能等领域的企业开始大展拳脚———产值超2亿美元的杜邦太阳能薄膜项目去年底正式投产;华南第一个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中芯国际生产线项目投产在即;全球疫苗巨头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相继在深投入10多亿元建生产基地;泰玛光电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重点“照顾”中小企业
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个难题:资金短缺。据调查,深圳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有90%的企业把资金短缺列为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
怎么办?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去年定为“服务年”,将服务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新兴产业和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更是重点“照顾”对象。上市融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诸多金融手段都被调动起来。
2006年,深圳出台政策,对企业上市进行资助,一家企业完成全部上市工作,原则上可获310万元的补贴。2009年,创业板“十年磨一剑”登陆深交所,就在创业板开板前一两年,深圳已经在储备着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开展各种培训,并为企业解决上市中遇到的土地、资金落地等各种障碍。去年,深圳仅创业板就专题培训了1300多家企业。
这样的未雨绸缪让深圳收获颇丰。去年,深圳在境内外上市和过会待挂牌企业总数达36家,首发募集资金277.86亿元,上市数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其中,中小板上市10家,10家待挂牌;创业板上市1家,待挂牌5家;境外上市8家。
在融资担保方面,深圳2009年2月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初期筹集资金10亿元,吸收24家银行和担保机构加入,为中小企业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分担50%的风险。去年5月至今,已经有312笔贷款总额15亿元的再担保业务产生。
而深圳市政府设立的3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初期10亿元)更是为解决种子期、初创期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困难。目前,已由创投引导基金出资,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建立了2个重点支持IT产业和生物医药的创投基金。
另外,深圳积极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底,已经成立24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95.5亿元,去年发生贷款15.5亿元,贷款余额15.3亿元。
今年,深圳又在酝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且还将研究开展民营中小银行试点,试图打造多层次、多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如今,《深圳经济特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已经通过二审,深圳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具有保障。
大部制助力产业宏愿
“市科技研发资金扶持软件产业比例较低”、“财政资金对中小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与公共技术平台未能发挥对软件企业应有的支撑作用”……去年11月1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开了2009年绩效审计报告,软件产业扶持不力赫然在列。
今年3月31日,深圳市科工贸信委就整改后的情况向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说明。而在去年8月份之前,和软件业有关的部门包括深圳市科技局、贸工局、高新园区领导小组等多个部门,现在他们的职能全部被整合进了科工贸信委。
2009年7月31日,深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序幕,一时轰动全国。深圳对涉及经济发展的部门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产业管理部门过多、资源分散、多头管理、聚合度不高、宏观与微观管理不分的难题。
外界对此次改革的关注更多的是深圳的政府机构从46个减少到31个,精简幅度达到1/3,实际上,这场改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并非机构数字的增减,而是行政审批事项的大量减少。
这次改革以“市场、服务、效率”为取向,共取消、调整、转移284项职责及行政审批事项,政府不再承担或不再直接办理的有关等级评定、标准推广、业务培训、办展办会等事务性职责共90项。
“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解决的事项,政府都要把职能转移出去。”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表示。
“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将‘计划管理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圳民间观察者金心异说。
专家评论说,深圳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次含义在于建立与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系统相匹配的政府管理机制,这正是产业转型的掣肘。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的政府职能转变到什么程度,决定着深圳的产业宏愿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