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为云计算描画产业发展路径
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交水电、煤气费,远程预约物业管理的维修或保洁服务;身在办公室,随时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喜欢听的歌,上传到“音乐云”即可实现同步储存……这些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小事,都与一项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它就是云计算。
2010年,中国云谷在哈南工业新城落地,哈尔滨开始步入“云时代”。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汇集“基础云”、“金融云”、“物流云”、“媒体云”、“政务云”、“行业云”等“云产业”的发展基地。
目前,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云计算、物联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如何利用好“先天”和“后发”优势,提高“冰城云”在国家产业布局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拉动城市经济倍增,成为今年两会上市政协经济委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集思广益之后,委员们也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进入国家产业布局
数据显示,2010年,哈尔滨市云计算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已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011年底,哈南工业新城的中国云谷签约超亿元项目达12项,协议投资总额240亿元。今年,市政府设立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同时,启动每年5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专项引导资金。
——独特自然禀赋使产业发展具有“先天优势”
哈尔滨市位于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黄金纬度”:平均气温较低,可大幅度降低云计算中心散热降温成本;地质条件优越,少有地震灾害;水资源丰富,有助于循环降温;电力供应充足,避免远程输送造成损耗;空气质量良好,可减少对机器的损害。
目前,作为全国“三网合一”试点城市、中国云计算基地(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国家软件及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哈市云计算、部分物联网产业已进入国家产业布局之中,中国云谷已列入国家《2012年云计算白皮书》。
——编制“云涌规划”打造“中国云谷”
近年来,在市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下,云计算、物联网产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产业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并提出相应的保障和推进措施。
市政府已出台《哈尔滨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编制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云涌规划”,旨在建设江南、江北两个基地,打造国际数据品牌——“中国云谷”。同时,确定物联网产业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始应用。
——众多IT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哈尔滨市已形成哈南、松北两个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松北物联网产业园区,为产业集聚提供基础条件;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发展云计算、物联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云计算产业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吸引了IBM、Intel、中国移动、万国数据、盛大、曙光等众多IT界领军企业到中国云谷投资立项,已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此外,满足数据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基础体系初步形成,为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创造了必要的运营条件。
——有望成欧亚电信枢纽节点推进千亿产业发展
哈市是国际通信主干网一级节点城市,今年,我省又启动建设第三条中俄跨境国际陆地光缆项目,并正在谋划链接欧亚大陆的“北极网”北冰洋海底光缆项目,建立国际关口局,此举有望使哈市成为欧亚通讯网络的重要枢纽,由此将极大推进哈市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千亿元大产业。
基础弱规模小制约产业发展
委员们提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哈尔滨市云计算、物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弱”:信息产业基础薄弱,企业不多,尤其缺少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缺少芯片、云端设备、云服务器等高科技产品。
“小”:产业化规模小,虽然哈尔滨市科技力量较强,科技成果水平较高,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不强,尤其是“军转民”技术转化水平还不高,真正形成产业化产品的数量还很少。
“少”:云计算、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缺乏,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成本较高,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作用不强。
“缺”:高端人才稀缺,技术和运营经验严重不足。
“多”:亟需解决的产业发展问题多,例如,鄂尔多斯市给云计算企业提供用电为0.32元/度,呼和浩特市为0.37元/度,而哈尔滨市云计算企业的优惠电价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培育核心产业提升产业规模
由于还处在产业形成期,我市的云计算、物联网产业还需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提升。委员们通过调研认为,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打造基础平台、出台扶持政策、引进领军企业等措施,重点培育核心产业,鼓励发展支撑产业,以应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据悉,预计到2015年,全市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可达到200万台服务器,云计算企业达200户,云计算及相关收入突破500亿元,争取达到1000亿元。
物联网产业将培育和引进5户龙头企业,物联网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物联网信息集成服务业销售收入将达100亿元,以科技创新城为核心初步建成“智慧松北先行示范区”。
制定云计算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委员们建议,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谋划,把握好哈尔滨市产业发展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主导产业和特色园区发展布局,加大产业链建设和培育,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抢占发展先机,推进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整合资源环境优势使产业成新经济增长点
依托哈尔滨市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优势,不断整合哈南中国云谷和松北科技创新城的产业园区优势,迅速形成云计算、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云计算研发机构、云服务商、云计算测试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企业和机构入驻园区,构建云计算产业链,打造国际数据品牌的中国云谷,把哈尔滨市建成立足东北亚、面向全球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使云计算、物联网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医疗云”“食品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把云计算、物联网产业作为“智能城市建设”和提升现代大都市管理水平的形象标志,探索其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强“医疗云”、“政务云”、“食品云”、“金融云”等公共数字信息平台的建立推广,极大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通过“三网合一、两化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信息化、工业化)试点,加大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等模式推进,使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
——形成产业集群做国家产业链中的关键点
哈尔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云计算产业园区,并进入国家产业布局,现应尽快着手规划建设松北物联网科技研发园区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区,并选择重点扶持具有相对优势的项目,实现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同步发展,使其成为国家云计算、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关键点,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迅速形成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壮大和跨越式发展。并发挥优势资源,建设国家数据中心,打造全国一流的海量存储品牌。
——错位发展提升云计算产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发达地区错位发展,努力把“中国云谷”建成全球重要的数据节点,这是哈尔滨市云计算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项目。应积极争取国家部委、企业集团在哈尔滨市设立云数据中心,建设国家灾备中心;建立哈尔滨市云计算运行服务中心和物联网数据中心,为物联网使用单位提供数据及平台服务;以云应用激活产业链,除建立“电子政务云”、“食品云”、“金融云”、“医疗云”外,将数字图书馆、数字公共阅览室、数字化博物馆和美术馆、影视节目等资源打包上“云”,打造“文化云”。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实力
加快建设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推进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鼓励哈尔滨市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性,制定或参与制定适合行业应用、顺应产业发展的云计算、物联网行业技术标准,确立哈尔滨市在全国云计算、物联网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进云计算、物联网管理和研发高端人才。
——争取电价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完善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对云计算、物联网企业和项目在贷款规模、抵押担保条件、贷款时限等方面放宽条件,解决企业的资金瓶颈。加强基础设施服务,积极向国家和省政府争取云计算企业享受大工业电价的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制定发展技术路线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成立云计算、物联网产业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制定哈尔滨市云计算、物联网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布局,制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研究出台清晰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整合政府资源,加强政府采购,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使用云存储基地和物联网产品,激发云计算、物联网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带动哈尔滨市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
云计算产业发展各地“风起云涌”
目前,北京、上海、成都、佛山、重庆等地均发布了地方云计算战略规划,许多省市开展了以云计算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数据中心建设,全国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约30个10万台服务器以上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多个地方的规模甚至达到数百万台。
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家之一,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现在,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众多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2015年全国产业收入将达万亿元
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虽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相关产业业务收入将达7500—10000亿元,与国外的差距逐渐缩小。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责任编辑:蒙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