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巴格达6月12日电(记者 张淑惠 梁有昶)6月12日是“世界无童工日”。孩子,本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孩子,本应该背着书包去上学;孩子,本应该尽情地在阳光下嬉戏……
但是在世界一些地方,因为战争和贫困等原因,许多孩子并不能享有同龄人本该拥有的幸福生活,他们被迫沦为童工,用稚嫩的身躯去面对生活的艰辛。在饱受战乱和暴力冲突的伊拉克,也有不少孩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工作。
当地时间10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又迎来一场沙尘暴。清晨,13岁的哈桑早早打开家门,走进灰蒙蒙的黄沙之中。他并不是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而是准时去“上班”。他过去两年来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哈桑和家人住在巴格达老城区一栋简陋房子里。知道有记者来采访,哈桑特意穿上一件红色球衣,衣服虽然已经磨损了,但仍然是他最喜欢的衣服。快到青春期的哈桑也知道要穿漂亮一些,并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但是成熟的发型仍然掩饰不了哈桑的稚气。
现在,哈桑在一家小型家具厂当学徒,一天能挣1万伊拉克第纳尔(约合8美元)。虽然他也很想上学,但是他的母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父亲和哥哥只能打零工,家里还有幼小的弟弟妹妹,所以他不得不辍学到这家家具厂当学徒。
“我读完小学五年级后就离开学校了,我的父亲和兄弟们没有足够收入,所以我也只能出来工作。”在采访中,哈桑多次强调“去工作是支持家庭的唯一选择”。
在这个简陋的家具厂车间里,当了两年学徒的哈桑已经能够熟练操作大部分工序。瘦小的他,像成年人那样使用着具有危险性的打钉机和切割机等。由于常年劳作,脏兮兮的小手粗糙不堪。总是跟在他身边的,是另一名仅有10岁的学徒乌萨姆。两个孩子,在充满粉尘和各种危险的车间里忙个不停。
孩子就是孩子,说起足球,哈桑的脸马上笑开了花,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同住在家周围的孩子们踢球,是哈桑最期待的事。但让他经常失望的是,他因为需要工作而错过了很多踢球的时光。
在常年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像哈桑这样辍学出来工作养家糊口的孩子并不少。走在巴格达的街头和市场,到处都能看到打零工的孩子。在地标之一的解放广场,经常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兜售口香糖或是电话卡。在烈日下,这些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孩子被晒得像打蔫了的花朵。而在一些市场上,一些孩子和大人们一样,抢着为采购大宗货物的客人搬运货物。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此前公布的数字,至少有11%的14岁以下伊拉克孩子沦为童工。除了贫困这一主要原因外,很多孩子工作是因为父亲或者其他家人在恐怖袭击中丧生,家庭因而失去收入来源。
这些童工除了饱尝生活辛酸失去童年快乐时光外,他们大多在危险和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许多人受到包括性侵犯在内的各种伤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年幼的孩子不容易被警察和检查站盘查,他们因此会遭到恐怖分子诱骗,帮助恐怖分子携带炸药和炸弹进入包括巴格达市中心等安保严密的地方。一些孩子甚至会被恐怖分子招募,经过训练后成为人体炸弹。记者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在巴格达亲眼看到过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把一个简易炸弹装在一辆汽车下面。
伊拉克战争已过去10年,但是这个国家仍然面临着动荡、冲突,重建之路远未上正轨。谁来保障伊拉克孩子们的未来?这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张淑惠 梁有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