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小团队创业 第二集

上一集收到了非常多的好评和和很好的反馈,谢谢。先说一下,这个系列是针对小团队白手起家创业,并不一定适合大团队和很多其他情况。还有人说投资人在早期没有用户时候不会有投资,这个不能一概而论,VC一般不会,但也有专注早期投资的,比如创新工厂,我们的助跑计划就是专门针对小团队早期创业的,只要团队好,多早都没关系。经过第一集里讲述的创业起步过程,几个月之后不少团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有着不错的增长。但很多团队往往就卡在发展期这里,而你的产品一旦验证效果比较好,竞争对手往往也会风起云涌。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比较难一概而论,我分几个方面讲一讲。

团队

很多早期团队,往往过于
注重做事和产品,忘了发展团队,尤其是和创始人能力互补的核心人员。我们最近收到的助跑计划申请里,很多草根团队,产品做得很大了,还是那几杆枪,尤其核心成员就创始人那一两个,和其他的人能力差距非常大,这样的团队会很快被赶超。要知道发展期的比拼就是团队,说难听点,项目没了,团队在,并且强,就还有机会,项目在,团队没了,也完了。所以创始人要有胸怀。在发展期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花在核心人员招募和团队能力发展上,这是第一优先级,不要一发生什么状况,就把这个排到后面去了。这个阶段,就要开始学习找到
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事上,而不是自己都扑上去。在早期十个人以下时,人贵精不贵多,雇人反而要挑剔,宁可2个人干3个人的活,不要3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这不是为了省钱早期开发,做一个东西的人越少,效率越高,沟通成本低,更容易统一思想早期的每个人员,每一个都是希望以后能成长为团队领导骨干的人员,雇两个人比雇三个人,你可以给更高的工资股份 雇更好的人做更多的工作,可以让每个人成长的更快,人员更精简,创始人可以对每个人有更多培养创业公司都要有一股气,朝九晚五,往往会不利于公司精神文化形成,那种激情气势产品开发的递次扩张产品新特性的开发演进要
遵循递次演进的原则,新开发可以是同一功能或产品扩展/移植到更多用户群/平台,或者向现有用户群挖掘拓展新的需求或功能。不要一次性的开发全新的功能去面向全新的用户群,这样一次跨越太大,失败率非常高,消耗时间/资源也很大。总体上演进要以核心功能或核心用户为基础,向外围用户和外围功能有节奏的递次扩张,比如按着用户/平台扩展->功能拓展->用户/平台扩展->功能拓展->  这样的步骤逐步演进。在开发新特性的时候,要有60%以上的资源还是集中于原有核心需求和用户群的继续开发以巩固优势。新特性开发也要按我第一集里的原则,同时只做1,2个,敏捷开发验证,1-2周验证一个新功能,快速决定放弃/增加资源,而不要花5、
6个月同时开发10个功能。最近收到的助跑计划项目里动辄就有要做平台的,往往计划把盘子铺得很大,这样的项目我们都建议能找到好的切入点,扎实的开始。我们之所以设定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应用为此次助跑的主题,除了考虑到行业的发展势头、项目在三个月内产品原型的可完成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因素之外,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考虑。推广渠道、媒体、市场、商务合作、口碑设计、产品机制设计都是广义推广的一部分。下面是推广的基本原则,但往往会被
忽略:1 明确推广的真正的目的。这点经常会搞错,比如明明是想要活跃注册用户的,结果搞了一大堆PV。所以明确目的是第一重要的。你想要的是用户,还是流量,还是数据?是验证产品使用规模,分析目标人群,还是其他有效度?2. 推广前建立符合你的目的跟踪系统、antispam和效果衡量指标。3 选择渠道时不是看渠道总流量有多大,而是看这个渠道有效用户有多少,和你的目标用户群的重合度。追求总量
忽视有效是早期公司常犯的错误。4 反过来说,如过要找到真正有效便宜的渠道,就要
深入研究你的目标用户的习惯,比如他们是谁,在哪里上网,用什么软件,去什么网站,生活习惯是什么等等;5 任何推广,哪怕是“免费”的推广,类似SEO、媒体、交换、独占合作,都是有成本的。最少也要消耗团队尤其是创始人的时间和人脉,甚至产品体验,合作限制等等。有时候免费的反而是最贵的。选择的时候要把所有的方式放在一起比较衡量。6 如果做大规模付费推广,
最好等有收入以后,推广流量能把推广费赚回来。7 每新增一个渠道,要先免费或小额测试效果,算清转化率和ROI后再正式投放。8 选择渠道要和你现在的产品成熟度和需要的规模匹配,最好的渠道不见得要在早期就使用。建立壁垒早期的用户需求一旦确认,有了不错的增长之后,就一定要考虑如何建立壁垒和竞争优势。可以建立壁垒的地方有1.团队人力优势2.产品功能优势3.核心技术优势4.内容优势5.资源优势6.渠道优势7.口碑品牌优势8.商务运营优势9.用户优势:用户数,关系网络,或数据10.生态系统优势要分析所有潜在对手的优势和位置,对比自己的团队,用户群,资源和产品,来确立我们适合去在那里集中资源,建立壁垒当然人人都想要9和10. 但早期团队往往只能从1、2、3、4起步,向5、6、7、8发展,最后到达9和10。一般早期团队最少要达到的是,产品在功能和技术上比竞争对手快4-6个月,团队能力上比对手强。建立壁垒往往可以和用户需求和技术结合,从没有壁垒的地方创造出壁垒。比如迅雷,我当时为什么投资迅雷,在迅雷之前,下载软件除了品牌是没有壁垒的。你用网络蚂蚁,切换到flashget没有区别。迅雷的p2sp创建了第一个壁垒,同样下一个网页上的文件,用户群大的下载软件就是下比用户群少的快,这样,就算有一个新软件比迅雷好,只要他的用户群比迅雷小,他就比迅雷下载慢,就发展不起来。生生为下载软件建立了用户数壁垒。 Gougou从下载扩展到了资源
获取的领域,创建了技术和内容的壁垒,让flashget很久都赶不上,当然后期还有商务运营的壁垒等等。本来还想写早期团队最容易犯的错误,战略决策,团队建设,没想到光这个就写了这么多,没有时间了,其他内容就放到下几集吧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201370100lhjx.html

时间: 2024-10-31 04:41:34

汪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小团队创业 第二集的相关文章

汪华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小团队创业(1)

本文作者:创新工场 管理合伙人 汪华 注:本文针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小团队创业,文章摘自作者博客. 找到一个足够大,快速增长,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大方向,创业要顺势而为,太小太窄,太早太晚的都不合适. 找个你真正熟悉了解信任的人搭伙建团队.创业是个艰难的过程,才认识1 2天的人哪怕相谈甚欢,也最好先花足够长的时间先加深了解,建立信任.一个人创业是个孤独的过程,2个人无论在精神,技能,分工上往往有更好的效果 找到一个好的产品切入点: 1 你的产品是为谁服务的, 可以一句话清晰描述的明确用户群(所有上

创新工厂汪华:移动互联网创业怎么去抓爆发式增长点

近日,由CSDN和创新工场主办的2014移动开发者大会举行,创新工厂联合创始人汪华做了以"互联网工业革命和年轻一代引领的消费升级"为题的演讲.他认为,十几年前,我们考虑的是如果只靠互联网,能否生存下去.现在,我们或许在思考,如果离开互联网,我们能否生存.一开始的十年,互联网把一半的人口,大概10%的真实世界,卷到了网络世界,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逐渐开始把剩下来的那50%的人口和剩下的90%的真实世界,也开始逐渐的卷入到数字网络里面.过去15年其实只是构建网络的基础设施,培养用户

汪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跃迁式增长

10月31日-11月2日,由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和开发者生态系统平台CSDN与中国知名全方位创业平台创新工场联合主办的2014移动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 下文是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演讲实录. 回想2010年第一次举办开发者大会,到现在5年了,最近5年发生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这些变化甚至让我想起来,90年代我刚刚开始进入互联网整个行业的时候.我还记得在那个时候,1999年9月份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活动,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那时候整个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萌芽,

汪华: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

[搜狐IT消息]11月13日消息,MDCC2013移动开发者大会今天在京召开,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发表了<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主题演讲.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深水区,互联网人一定要跳得进去,还得跳 得出来.他的主要观点有:1.移动互联网前4年的发展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变革明年才会开始,我们站在变革的门口.2.目前互联网只触及到国民经济的10%,而移动互联网只占互联网的10%.但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可以比互联网达到更高的高度,可以影响国民经济的50%.60%或者更多.移动开发者应

从线上到线下,一个小团队创业两年的渠道转型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文|方阿建,葡萄信息联合创始人 在年终,有幸收到好基友老缅的邀请,让我写写团队转型方面的东西跟大家分享.其实对于创业小团队,基本都处于快速探索阶段,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转型.但是在创业两年多的过程中,我们推广渠道从线上转到线下,再扩展到平板和海外,这其中的一些思路变化,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熟悉我们团队的朋友应该知道,2012年创业之初我们做的产品叫"葡萄社交助手",因为2012年算是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年,微博.微信风头正劲头,唱吧.陌陌.

创新工场汪华:解读BAT的并购卡位战

创新工场汪华近期,互联网界频频大手笔.阿里以5.86亿美元投资新浪微博,又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再早之前,百度收购了点心,阿里收了友盟.此外,搜狐视频与PPTV.奇虎360与搜狗.所有人和UCWeb的绯闻也仍在发酵中,这算得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鼎盛的产业投资并购时期.笔者独家专访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他对移动互联网投资并购,百度.阿里.腾讯(BAT)的布局,入口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读.汪华,美国斯坦福MBA,在谷歌中国商务发展总部工作3年,创建了谷歌中

创新工场合伙人汪华:95后“原住民”缺真正产品

2009年9月,李开复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宣布创新工场成立,提供全方位创业培育,初期投资将主要关注包括云计算.电子商务和移动平台等领域. 2013年9月,李开复被诊断出癌症,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到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721.html">2014年9月,创新工场已成立5周年,成员由最初4位创始人发展到4500多人,并培育出豌豆荚等130多家初创企业. 如今创新工场投资方向依然是早期,但跟5年前有很大不同,除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外,它还关注

创新工场汪华:创业者要花50%的精力找人

图为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 (TechWeb配图)11月16日晚上消息,由新浪微博主办的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在会上做了演讲,并提到草根微博应用开发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这些个误区包括眼高手低,不注重团队培养等,因为这些误区使得创业者遭遇失败.汪华称,在他与创业者交流中发现,许多创业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第一是很多的开发者及创业团队在创业的时候太注重于 所谓的创新,或者是太注重于点子,而忽视可执行性,或者是忽视一些起点.汪华 认为,早期创业团队最好是从

互联网海洋小本创业经验谈

再好的产品和创意,再好的构思所形成的商业模式,最后还是要靠一个个团队去落实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你就永远没有团队,也无法达到创业的第三阶段,现实是大多数企业就是只能走到创业的第二阶段就停止而且还倒退,这就是为什么你的企业老是离不开你老板个人,一离开你的企业就瘫痪. 所以说赚钱不容易,要保证永远能赚更难.也就是做个企业家,一个很成功的B很难.为什么?因为那是要创立一个系统,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好多创业者连什么是商业模式都搞不清,你不要以为赚到钱就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了,想想曾经赢利十几亿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