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幕后老板?

  导读: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人人等几大国内互联网巨头的真正大老板是谁?答案肯定不是马化腾、李彦宏、马云和陈一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站创始人,而是只出现在各家公司财务信息中的大股东。

  今年以来,围绕阿里巴巴IPO的各种消息和讨论不绝于耳,马云与软银、雅虎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被不断解读。如何处理创始人和大股东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平时这些大股东大多隐匿于公众的视野之外,只出现在各家公司的财报信息中。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QQ软件、微信——目前市值2500多亿的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它的幕后大老板是谁?答案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MIH。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百度、人人网、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身上。而这也是为什么马云一再坚持将控制权掌握在阿里巴巴合伙人手中的真正原因吧。

  腾讯:南非MIH持股近34%

  腾讯是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200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为3.7港元,昨日收盘时已经上涨到416港元,9年多以来的涨幅超过百倍。今年7月,腾讯CEO马化腾凭借560亿元成为《2013胡润IT富豪榜》头名。

  不过,马化腾却不是腾讯的最大股东。腾讯创业初期,IDG和盈科数码分别向腾讯投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股份,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此后,南非MIH集团从盈科数码和腾讯创始人团队手中收购了一部分腾讯公司的股份。

  在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团对于马化腾给予充分信任,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

  百度:美国德丰杰持股25.8%

  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中,百度超过560亿美元的市值远高于其他公司,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进行拆分,目前股价仍然超过160美元。

  同样,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百度从创办到上市前一共进行过三轮融资,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德丰杰都是主要投资人。百度上市时,德丰杰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8%。

  当时,百度高管团队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彦宏个人持股22.4%,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根据百度2012年年报,李彦宏持股比例变为15.98%,其妻子马东敏持股4.8%。

  虽然李彦宏和马东敏持股比例合计为20.78%,少于德丰杰,不过美国股市允许“AB股”的双重架构,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68.17%,稳稳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权。

  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持股31.9%

  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签署协议,前者以76亿美元回购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购之后,雅虎和软银持股比例分别为24%和31.9%,来自日本的软银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

  阿里巴巴管理层目前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马云一人就占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权应与股权比例相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只有10%左右。

  摆在阿里巴巴管理层面前原本只有两条路,要么采用“AB股”架构赴美上市,要么效仿腾讯,说服大股东放弃投票权。此前有消息称,为了让阿里巴巴能够顺利在香港IPO,软银愿意放弃部分投票权。不过,阿里巴巴管理层却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与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

  人人网:日本软银持股34.2%

  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动集团对外宣布,获得软银总额400亿日元(约合3.84亿美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千橡约4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是最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34.2%,日本软银CEO孙正义曾表示,希望将人人公司的持股比例保持在35%左右。创始人陈一舟拥有22.8%的公司股份,但通过“AB股”架构拥有55.9%的投票权。

时间: 2024-09-18 21:04:42

谁是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幕后老板?的相关文章

盘点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未来取胜的几大杀手锏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如今国内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WEB2.0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国内互联网所在向移动和社交微市场发展.如现在比较火的微博.微博.微电影就是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新生者. 而这些新的社交因子也慢慢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产业,慢慢地过去以论坛.门户的宏观模式,取而代之的就是这些带着的"微"字开头的新型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虽然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中仍处于领先不败之地,但各地的原来优势也慢慢退淡了,现在就由沸点网给

互联网巨头加码云计算,出现了这四个微妙的现象

  先是谷歌正式用"Google Cloud"为自家的云计算业务命名,随后传出苹果正计划加强云计算业务的布局,以摆脱对谷歌和亚马逊服务器的依赖. 与之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停止在云领域的动作,网易日前发布了场景化的云计算战略,腾讯开始在云服务领域的疯狂投资,而在国内云计算领域一家独大的阿里刚刚落幕了又一届云栖大会. 一直对B端市场抱有野心的互联网巨头们,终于按耐不住内心对云计算的兴奋.或是已经奋战了近10个年头,或是刚刚发力云计算,几乎所有上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试图置身其中,并成

无限的野心?点评互联网巨头近来的扩张之路

"行无界,心无疆",原本是形容人生的最高境界--说走就走,说爱就爱.然而,在很多人还在这个目标奋斗的时候,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近几年已经迈出了自己无限扩张步伐.带着无限的野心,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小米等都在肆无忌惮地跨出原本的"地盘",走向跨行业服务之路.不管是垂直整合抑或横向发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5.86亿美元注资新浪微博.2.94亿美元入股高德.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腾讯4亿多美元注资搜狗.360向云端/移动互联网转移.小米打造自

格局悄然变化 互联网巨头的转型“暗战”

张意轩 丁菲菲百度专注搜索,腾深挖社交,阿里聚焦电商,这是业界对于三家企业市场格局的描述.但随着网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这一格局悄然变化8月初,腾讯微信5.0上线成为互联网上讨论的热点.新微信联合财付通引入支付功能,对接银行卡,可扫描条形码.书籍封面等实现购物:也在同一天,基于淘宝与新浪微博用户账户互通和数据交换的"微博淘宝版"正式上线.而此前不久阿里巴巴宣布将推出"微博淘宝版"时,发表声明称,"为了保障淘宝消费者的用户感受和控制交易风险,暂时停止了与微信相

盘点国内页游巨头的发家路程

国内网页游戏巨头发家史 [2007年--页游萌芽] 页游的萌芽大约是在2007年的51wan,盛大,猫扑开始. 最早期的页游是盛大的纵横天下,猫扑网的猫游记,上海维莱的部落战争.早期的页游一类是德国人创造的部落战争类型的SLG玩法,一类是猫游记这种页面社区 游戏,在2007年页游在大多数人脑中还没有什么概念,认为仅仅是互联网早期类似第九城市的社区,在正统端游从业者看来网页游戏根本就不算是游戏. 在2007年网页游戏的运营还和当初的端游类似,自产自销或是代理运营,而联合运营的模式也没有出现,更加没

WiFi成创业者和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

很多智能手机用户来到陌生消费场所基本都会说的一句话;"WiFi账号.密码是多少?"如今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使得人们上网时间全天候.碎片化的今天,人们身边无处不在的WiFi已经成了各路创业者和互联网巨头的一个新战场. 这是一个神秘同时又疯狂的生意场,也是一个充斥着血雨腥风和混沌的战场,京华时报记者将为读者揭秘商业WiFi草根玩家们的创新.混战.命运和忧患. 京华时报记者廖丰 谁在鏖战商用WiFi 北京白领小王是中国几亿智能手机用户的一分子.这两年,小王发现,除了机场.高级餐厅.咖啡

互联网巨头并购地图厂商另一意图:车载物联网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周末看完球赛,和几个科技圈的朋友就当前中国在线地图导航领域的格局做了一些讨论. 普遍的观点是阿里巴巴已经买了高德,腾讯入股了四维图新,那百度或许会看上凯立德. 作为中国地图导航领域的老三强高德.凯立德.四维图新,目前只剩下了凯立德一家耕耘在地图和车载导航领域,业界的这个猜测事实上早前已经被一些媒体提出.不管最终地图导航领域的这颗独苗何去何从我认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凯立德这种公司其真正的价值何在?为什么会被多家巨头所觊觎?难道真的就仅仅是"O2O

七夕中国情人节,闲谈互联网巨头的那些爱情

站长之家(Chinaz.com)8月13日报道:七夕是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互联网巨头们在残酷商业世界里拼搏厮杀时,也不忘偶尔也温情脉脉的贡献一场让人觉得"唯美"的爱情. 爱情有三种:最般配的门当户对.最励志的"灰姑娘"嫁入豪门.最让人艳羡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互联网巨头的爱情也不例外.七夕来了,一起盘点下2013年那些互联网巨头的爱情吧. "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名人"同样没有"绯闻"的互

从余佳文的吹牛谈起:谁是90后创业明星的幕后推手?

从余佳文的吹牛谈起:谁是90后创业明星的幕后推手? 时间:2014-11-30 23:30 来源:瑞莱观点 作者:李东楼 这几天,一个名叫余佳文的90后创业者在央视一个节目上的演讲视频在朋友圈疯传,标题起的也非常危言耸听:"一个90后,把整个互联网圈都激怒了....."让我也忍不住点进去看完了整个视频,而今天又在不同的群里,看到关于这个视频的讨论,让我实在是不吐不快. 吹牛 其实是行业"潜规则" 首先,余佳文在视频中一些关于企业运营数据的描述争议很大,比如用户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