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的人,我发现,理工科专业所训练出来的理工科思维,在以下四个方面,反而形成了阻碍而不是促进作用,从而影响了人生一些重要的规划步骤,现列如下,望与理工科人士共勉:
1、大部分理工科行业知识对于人际交往无用
理工科大部分知识均用于轻、重工业生产行业,即常说的第二产业。这是一个对社会民生攸关的产业,但对于人脉的建立来说却不是优势产业。
你听说过同学朋友聚会,会讨论锅炉的工艺、芯片的流片、代码的可重构性的么?政府政策、医生的医术、借贷款的能力,甚至艺术的细胞,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也就是,机器所不能代替的第三产业。
正因为机器不能替代人在政策、医学、金融、文化方面的作用,人们才会有求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人脉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的。
---从小就受各种科普,科学家的影响,没有人教育人际关系,如何管理人,操控人,注定没法当治人者
2、理工科人士在讨论时过于注重知识带来的优越感
不错,理工科人有着最全面系统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框架,对问题的讨论往往能抓住本质。然而,这种能力有时表现为一种优越感,让别人感到不快,也就不可能再进一步和你分享更有价值的信息了。
比如说,两个商场上的朋友,一开始在讨论为什么智能机耗电快。他们的理由很幼稚:因为屏幕大。如果一个理工科人这时迫不及待地“科普”,说一大堆专业名词让他们哑口无言,换来的可能只是“还是XX有本事”之类的奉承,于自己学识的增长,于讨论的深入都无作用。
然而我没这么做,后来对话的内容,是我这一理工科人无论如何也单独见识不了的:XX公司已经写号成功,还没宣布,我们可以先入一笔。。。。
---恩,然后陷入一种,别人用你的技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受,最简单的比如重装系统,解决个电脑疑难杂症.
3、理工科的人,往往不愿承认,利润和机会的关系,比利润和技术的关系更紧密
理工科的人,在学生生涯中,见识了这世上最炫的技术,及技术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对技术改变世界抱予了很大的厚望。有了技术——改变世界——获得报酬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然而,社会并不是这么运作的。利润的获得,往往靠的是机会,而不是多么NB的技术。而这种机会,就表现为某地某种产品的缺少,和对产品的需求。理工科的人往往看不起低技术的需求。
ipad刚推出时被嘲讽,没有USB接口,不支持大部分软件,没有摄像头,没有原创技术等等等等。然而后来ipad大卖,靠的就是抓住了“开机快、待机时间长、重量轻”这些笔记本,甚至上网本都抓不住的机会。
---特别在中国, 有技术的google干不过垃圾baidu
4、理工科的人过于喜欢折腾技术,业余时间没有用在点子上
人的业余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付出同样多。时间用在对职业生涯有利的点子上,是很多理工科人士没有做到的。
我的好些个理工科朋友,业余都在做什么呢?有在研修量子力学给国外投稿的,有花钱花时间自己打造智能家居的,有买三维打印机搞小玩意花钱如流水的,有编写iphone的软件赚外快的,有自己写3D引擎希望超过Unreal公司的。。。。
我的非理工科朋友又在做什么呢?有搞摄影并办了展览,钓了个女朋友的;有常去舞厅,歪打正着结识了小领导的;有喜欢下馆子品美食,锻炼了一流的应酬能力的;有跟人学做大宗期货,赚得个盘满钵满的。。。。
---业余时玩HTPC 玩单片机控制云台摄像头 玩无线电 玩远程wifi 还乐在其中
综上,缺少一种意识,缺少一种如何理解社会运作,并从中谋取发展的意识,是大部分理工科人士的通病- - ,把自己的技术小世界和社会孤立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