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UWB发射与接收方案综述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width)无线通信早期应用主要是在雷达和军事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已逐步转向在通信应用方面的研究。超宽带技术是由一系列周期非常短、频率非常高的脉冲波实现的一种通信方式,通常也被称为脉冲">通信技术。根据FCC的定义,信号的10dB带宽不小于信号中心频率的20%或者信号的10dB带宽大于500MHz都是超宽带信号。和传统窄带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有如下几个优势:高速的数据数率、丰富的多径差异性、极低的功率消耗,而且多址的实现也较简单。这些特性使得超宽带技术成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可行技术。由于超宽带的信号范围和已有的窄带设备之间有重叠,FCC对超宽带的发射功率作了限制规定。为了能在限定的发射功率下获得期望的性能,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方案,其中一种利用MIMO技术和UWB结合。

  1、引言

  1.1UWB技术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width)无线通信早期应用主要是在雷达和军事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已逐步转向在通信应用方面的研究。超宽带技术是由一系列周期非常短、频率非常高的脉冲波实现的一种通信方式,通常也被称为脉冲通信技术。根据FCC的定义,信号的10dB带宽不小于信号中心频率的20%或者信号的10dB带宽大于500MHz都是超宽带信号。和传统窄带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有如下几个优势:高速的数据数率、丰富的多径差异性、极低的功率消耗,而且多址的实现也较简单。这些特性使得超宽带技术成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可行技术。由于超宽带的信号范围和已有的窄带设备之间有重叠,FCC对超宽带的发射功率作了限制规定。为了能在限定的发射功率下获得期望的性能,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方案,其中一种利用MIMO技术和UWB结合。

  1.2MIMO技术

  多天线(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因而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热门研究课题。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利用无线信道的多径特征来抑制信道衰落。MIMO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同时可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MIMO系统在收发两端使用多个天线,每个收发天线对之间形成一个MIMO子信道,假定发射端有M个发射天线,接收端有N个接收天线,则在收发之间就形成了N×M的信道矩阵H,在某一时刻t,信道矩阵H为:

  其中H阵中的元素为任意一对对应收发天线之间的增益。对于信道矩阵参数确定MIMO信道,假定发送端不知道信道信息,总的发送功率为P,与发送天线的数量M无关;接收端的噪声用N×1矩阵n表示,它的元素是静态独立零均值高斯复数变量,各个接收天线的噪声功率均为σ2;发送功率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发送天线上,则容量公式为:

  固定N,令M增大,使得,则容量公式近似可以表示为:

  从上式可见,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因此可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MIMO技术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不额外增加所占用的信号带宽的前提下带来无线通信的性能上几个数量级的改善。

  1.3MIMO-UWB技术

  将MIMO技术用于UWB系统具有很高的链路可靠性和速率适配能力,与窄带无线通信系统不同,UWB系统中多径衰落的影响要小得多,因为UWB非常窄的脉冲在多径传播时引起大量独立的衰落信号分量能够被分辨,从而能实现有效的多径信号分集接收。MIMO-UWB系统能够在时域上很好地解决有害的码间干扰和信道间干扰问题,原因在于接收信号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及互相关特性。

  近年来,国外开始进行MIMO技术在超宽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出现了一些研究结果[1-6]。本文对MIMO-UWB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包括MIMO-UWB系统的多址技术、发射链路技术和接收与检测技术等。

时间: 2024-11-05 14:50:50

MIMO-UWB发射与接收方案综述的相关文章

5G无线:从Sub-6 GHz到毫米波市场机遇与技术挑战

对于大规模MIMO系统而言,第4代氮化镓技术和多功能相控阵雷达(MPAR)架构可提升射频性能和装配效率--David Ryan,MACOM高级业务开发和战略营销经理 向5G移动网络的推进不断加快,无线吞吐量和容量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期内,我们将看到Sub-6 GHz无线基础设施开始部署,以弥补现有4G LTE网络与未来毫米波 (mmW) 5G实施方案之间的带宽差距,后者采用的频率要远远高于6 GHz. Sub-6 GHz基础设施将继续利用2.5至2.7 GHz的大量可用频谱,同时增加3.3至3

NI助力5G毫米波技术发展 模块化测试平台灵活应对未来挑战

相信不少人已经感受到,如今,5G已经越来越不再仅止步于一种网络概念,而是成为不少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正在部署和进行试验的对象. 不少电信运营商已将2020年作为其商用5G服务的预期时间点,心急如Verizon甚至宣布计划2017年就要开始5G试商用.同时,来自市场研究公司Ovum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5G将占据整体移动市场收入的6%,到2021年占比将增至11%. 然而,实际上,目前5G的定义和技术点尚未正式确定,其中,可能性比较大的5G待选技术包括毫米波大规模MIMO和UDN(超密集组网

双向卫星解决方案

SkyBlasterTM 交互式卫星通信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VSAT系统之一,它具有将宽带视频和数据信息直接提供到局域网或桌面办公系统的能力.其最大特点在于远端小站是由一台微机充当的,起接收和发射作用的是由安装在微机主板上的接收卡和发射卡完成的.将数字视频广播与Gilat公司独特的回传访问方式相结合,用户就可以利用微机享受到公司内部局域网或桌面电脑的内交互式通讯的优点.SkyBlasterTM 为宽带通信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基于IP的解决方案,包括商务电视,公司培训,数据推送和Intern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及部署原则探讨

3G前期网络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对网络投资以及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将来网络发展的基础.3G发展的怎么样,网络质量是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网络质量做支撑,再好的业务也无法实现或无法更好实现.衡量网络质量的指标可以说有很多.对于3G来说,网络规划(包括无线和核心网网络规划)可以说是实现高质量网络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着重从WCDMA的建网原则.无线网络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帮助运营商建设高品质的3G网络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 WCDMA的建网原则--三个部署阶段 a)

WCDMA和TD-SCDMA网络优化流程及分析与比较

一.引言 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越来越重要.对于未来的WCDMA/TD-SCDMA网络运营商而言,如何经济有效地建设一个WCDMA网络,保证网络建设的高性价比是运营商所关心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在支持多种业务,并满足一定QoS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网络容量,满足一定的无线覆盖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容量.覆盖.质量之间的均衡关系提供最佳的服务.为了达到高性能,WCDMA/TD-SCDMA采用很多先进的技术,所以二代系统所使用的规划和优化方法就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有新的规划方法和工具. 二

FDD和TDD都弱爆了,看看最牛的NDD!

  话说FDD和TDD两兄弟为了争宠吵得不可开交时,突然从石头里蹦出个NDD,宣称自己才是世上最牛的"DD",FDD和TDD两兄弟顿时惊慌失措.黯然失色,私下里打探了一下NDD的底细.今天我们就来揭揭NDD的底,看看他到底牛在哪里? 首先要从双工方式说起. FDD(频分双工):采用两个对称的频率信道来分别发射和接收信号. TDD(时分双工):发射和接收信号是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中进行的. 有人说,FDD是全双工,TDD是半双工.从一定意义上,这两个都不是全双工,因为都不能实现在同一

6个影响WiFi速度的因素

网速慢几乎成了每个宽带运营商收到客户投诉频率最高的话题.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到的WiFi速度一般仅是其路由器带宽上限的50%左右. WiFi速度之所以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跟这六个因素有关. 1. WiFi信号拥堵 用户在通过WiFi接入网络的时候,其实就像收听电台一样,使用的是一个固定频率的无线波段,因此用户所在地区周边有多少类似的信号发射.接收设备就会对WiFi的使用体验构成多大影响. 在无线热点方面颇有研究的新西兰工程师史蒂夫-比德尔(Steve Biddle)曾在上周撰文表示:

WIFI上网为什么这么慢?

  网速慢几乎成了每个宽带运营商收到客户投诉频率最高的话题.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到的WiFi速度一般仅是其路由器带宽上限的50%左右. WiFi速度之所以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跟这六个因素有关. 1. WiFi信号拥堵 用户在通过WiFi接入网络的时候,其实就像收听电台一样,使用的是一个固定频率的无线波段,因此用户所在地区周边有多少类似的信号发射.接收设备就会对WiFi的使用体验构成多大影响. 在无线热点方面颇有研究的新西兰工程师史蒂夫-比德尔(Steve Biddle)曾在上周撰文表

无线可穿戴产品致胜设计六大策略

当美国漫画家Chester Gould在Dick Tracy的手腕上画出手表图案时,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科幻小说能在70年后变为现实.作为一名连环画画家,Gould想象出未来设备,却没有考虑太多细节.如今,这些非常真实的腕上设备和其他无线可穿戴设备(WWD)为工程师带来一系列他们必须克服的设计细节挑战.工程师必须在经济实惠.引人注目.超紧凑的设计中无缝集成复杂的传感.处理.显示和无线技术,且可在单一.小巧和具有成本效益的电池供电下工作数个月,甚至数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对于可穿戴设备.技术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