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承受之轻

【中国企业家网】一年前走访一群在上海的韩国企业家,老实说韩国人在中国的生意并没有引起我多大兴趣,但他们的状态让我很惊诧。他们举家迁来中国,在这里一板一眼守着韩国规矩,在中国生活令他们安之若怡,大有他乡即故乡之感。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开始全球化尝试,整体比韩国晚了约十年。这十年隐藏起来的,最难以跨越的全球化的沟壑恰恰在此。其实道理言简意赅,当高管们享受他们的全球化生活时,这些公司则拥有稳定而持久的全球化收益。相反,那些以类似“赛季”心态扛过一年又一年的海外煎熬的高管们,他们所负责业务多数都缺乏长期与持久规划,何谈融入当地社会。  我很愿意跟大家唠叨下我所见的韩国高管们的全球化生活。1998到2000年前后一批韩国公司来到中国,其时韩国刚刚尝试从金融危机中起身,作为公司开辟
中国市场的第二拔海外少帅,他们多数到目前在中国居住已接近十年。  M是韩国家喻户晓的杀虫剂公司CESCO的中国首代,到中国十年,M在中国的业务其实并没有什么起色,上海接近赢利,北京还只在规划中。这对一家中国企业来讲有点不可想象,但M对此处之泰然,M认为这与总部的预期相符,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打下坚实的扩张基础。  M每天早晨7点钟到办公室,安排一天的工作,晚上会等所有外出工作的员工回来再离开。采访时,正好临近傍晚,两个出去为客户做杀虫处理的员工刚刚回来,M笑盈盈地看他们换下工服,道过辛苦然后才离开。这看起来更像是30年代大上海的某个家族作坊,哪里像是跨国公司的中国分部。M的家在上海韩国人聚集的社区,太太每年会淹韩国泡菜,孩子们在中国的韩国学校上学,他已经很久没有回韩国了。每天下班吃过饭,他会准时到楼下的澡堂里泡澡健身,这是小时候在韩国养成的习惯。  多数人起初可能会跟我一样,认为这或许是某个特例,但恰恰相反,见过一圈韩国公司的老板后,我发现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几乎如出一辙。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韩国企业开始他们在全球扩张的步伐。20年来,韩国企业全球化的另一个侧影是在中国平地而起的大大小小的韩国社区,各式韩国餐馆、各种韩式学校,以及各类热播的韩国电影、电视剧,在这些韩国氛围之下,韩国人在异国他乡沉淀下来,变成韩国企业全球化背后最持久最稳定的推动力。  这种情形在美国、日本包括印度的全球化公司中,都司空见惯。然而在中国的全球化公司中却恰恰相反。  一位空降于美国被收购公司的中国高管,在一个人单打独斗7年后坦言“该退了,自己能力有限,挑这样一根大梁独力难支”。尽管在一刻钟之前他还在大谈自己这七年的辉煌战绩,如何换掉CEO,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但转眼间心生退意,似乎一切都无可留恋。他说,尤其“孩子正在慢慢长大,离开家太久了,把家搬过来不现实,留在这里太孤独……”在这样的语境里,这个40岁的中年人望向遥远的窗外,掩饰不住的茫然。  一个强悍的管理者,如此外强中干的现实。这不是我见过的第一个萌生退意的海外少帅。  几年前朋友也讲起另外一个例子,华为的一位海外高管,刚生完小孩,抛家舍子远赴海外,当地同事问起,这么努力为了什么,这位新妈妈泪流满面,随后收拾东西辞职回家。几年前这个故事在耳边轻轻飘过,人到中年再听这类故事,才感同身受。  负责中国企业全球化业务的海外少帅们多数都在这个年纪,父母渐渐老去,孩子慢慢长大,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在挫折中一点点萎缩,回归家庭变成内心里最躲闪不及的声音。中年人的责任除了自己,无非一家老小,如果说30岁之前是他们为梦想让路,40岁之后呢?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爱国者老板冯军曾在微博上写,与”毛将军”(毛泽东之孙)在某论坛上见面,毛将军握住冯的手,语重心长谈,要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指导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一堆企业家狂转这个贴,直呼“求直播”,差点笑喷。不过毛将军可谓歪打正着发现了全球化的精髓,即“持久”。有些中国企业将全球化视为一场战争,即便延续此思维的话,这场战争的重点不是占领,而是战后重建,是渗透、经营,以及再没有彼此之分的融合。后者远比占领来得艰难。不见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攻城何其易,绞死萨达姆也简单,但重建则漫漫无期,现在收获的仍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人的诅咒。  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可承受之轻。  那些拼搏在海外的一棒又一棒的全球化接力手们,如果不能落地扎根,融入并享受他们因此面临的生活的转变,一旦当他们追求生活质量,追问自己所求为何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当如何继续?当然,总是有年轻的后来者,总是有追求新奇的接力手,但这是不是终极解决方案?不知道大智大勇的柳传志、李东生、麦伯良们是否有不一样的答案?分享到:

时间: 2024-09-20 09:25:29

持久战: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承受之轻的相关文章

埃森哲:中国企业全球化已成为不争事实

调查显示,89%的企业目前已开展全球化业务.但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管理员工的能力,是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的主要困难. [财新网](记者 严江宁) 咨询公司埃森哲在11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事实.但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仍面临不小的困难.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波认为,"全球化"不应局限于进行海外并购或是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埃森哲公司对"全球化"的定义是"指企业的经

Orange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加速

在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迈出国门,进入国际舞台.在早期,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产业扶持等政策成就了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繁荣,以此打造了一大批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如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策标杆也转换成了"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顺应了开放区域结构转型.国际产业转移.国家间合作结构转变.以及国际经贸合作与机制转型等多方面的需要,旨在为中国企

中国企业全球化、互联网+创新有捷径?Bespin Global提出“云”方案

随着美的.海尔.三一重工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在加速.但是,中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运营复杂性,以及如何建立全球运营管理体系的挑战. 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也推动着企业在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等方面进行创新,这对企业传统IT架构也带来了冲击. 5月11日,国际云管理服务提供商Bespin Global(贝斯平云科技)在中国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云"方案,阐述了在云管理产业剧烈变革的今天,如何在中国市场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策略和

利基战略:中国企业全球化策略选择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我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营销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营销的问题.企业要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根据我国企业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等国企业在自己处于弱势期间采

埃森哲:中国企业进入“多极世界”全球化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活跃期.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 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其中2008年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的海外投资比重超过海外投资总额的75%.在埃森哲耗时 三年完成的报告--<多极世界,长袖善舞--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中显示,受访的89家中国企业中有89%目前已开展了全球化业务,此外有5%的企业表示将在两年内开展全球化业务.除了投

中国市场成欧洲企业全球化首选 生物医疗、智慧城市技术打头阵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层面宏观战略正稳步持续推进,国外金融机构亦瞄准这一时机进入中国市场.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翼迪投资,是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私募股权公司,所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0亿欧元.因其所投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需求,该机构正试图进军中国市场. 翼迪投资CEO克里斯托弗·巴维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欧洲许多中小企业如今考虑全球化问题时,首要选择已从美国市场转向中国市场.在越来越频繁的中欧经济交流中,目前最有前景的机会在创新领域

中国企业领导人如何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企业在国内快速发展,并有志于向国际市场进军,以成为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驰骋的跨国公司. 而我们审视成功的跨国公司,发现:管理跨国公司的领导人,有必要具备特殊的领导力素质:如何选拔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素质的各阶层领导人,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大型企业一旦走出国门,进军世界经济舞台,就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全球化对公司及其领导者的挑战!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领导人的素质特征,自然就明白了,中国CEO要培养自身怎样的素质,才能很好地融入全球化浪潮. 全

彼得-诺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仍处初级阶段

3月21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2010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表示,现代世界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全球政治经济正在一个十字路口,而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与产业集约进程中仍然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诺兰认为,全球化与产业集约是目前全球发生的背景.针对中国的表现,诺兰表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中国想要成长为国际化企业的公司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在与高收入国家大企业发展合作方面,道路还很漫长. 诺兰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就高于世界3倍以上,09年

成本管理: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高效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高效根据近期安永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过去10年中,在华企业(包括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取得了杰出成绩.然而现在有何不同?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始引擎正在降温.众所周知,在过去两年中,无论是来自国际的需求还是国内的环境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生产率增长也趋于下降.先前几轮的市场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已基本完成,而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向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也已接近尾声.因此,提高生产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挑战已不再是单纯依靠降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