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5个月强制戒网瘾生活:电击令人口吐白沫

看上去,莫安(化名)和普通的高一学生没什么两样——有点潮,有点颓。但他的内心却已是千疮百孔,他害怕铁门、铁栏杆、铁床,甚至不敢走进铁制的校门;他害怕被“关”在教室里,内心的压抑让他无法正常上学;睡到半夜,他会醒来无声地流泪;除了自己的女朋友,他谁都不相信。17岁的女友为了他两度被学校开除,现住在他的家里陪着他,两个少年的前途一片茫然。  这一切都是从两年前他走进广州白云某某心理医院开始的。在那里,他体验了5个多月的强制戒网瘾生活。  “一想到是他们把我送到那里去的,我就想回家把他们砍死,”莫安口中的“他们”是他的父母。  绝望的父母  两年前,莫安的父母接近绝望的边缘。每到上学的时候,莫安就说肚子痛,去不了学校。但在家里一上网就什么事都没有。父母带着他到好几个医院检查,也没有
查出是什么问题。  问起什么时候开始上网的,莫安说不记得了。他说那时候,母亲总在忙,父亲回家也只是看电视,从来不理他,没有人陪他说话。他否认自己是网瘾少年,到网吧去只是为了伙伴们好碰头。玩游戏在他看来是很无聊的事情,网络小说看一两个小时也就会觉得没有意思。  莫安回忆当初的心理:“哪里人多,哪里有人陪我聊天,我就去哪里。”  他比较喜欢在网上写小说。其中一篇讲自己和父母关系的《90后天空不太蓝》,曾经达到20万人次的点击量。  虽然莫安并不承认自己是网瘾少年,但在父母看来,自己的孩子正一天天离正常轨道远去:晚上在网吧整夜不归,白天回家睡一天觉,一天只吃一顿饭,那还是为了有力气去网吧。  初二那年开学第一天,莫安就以身体不舒服为由回家,并且此后一直不去学校。有一次母亲去找在外上网的儿子,天下着瓢泼大雨,因为路滑,乘坐的三轮车摔倒,她被抛到了路边的水沟里。在那一瞬间,母亲的心都快碎了。  父母想办法请来心理医生和莫安交谈,但莫安总能敏锐地发现医生的身份,拒绝深谈。学习成绩曾经名列年级前十名的莫安濒临被学校劝退的边缘。  迫于无奈,父母在网上搜索戒除网瘾的有关信息,找到了不少声称能有效帮孩子戒除网瘾的医院、学校或基地。出于慎重,父亲挑选了广州和北京的两家参观。当时,广州的这家显得比较开放,参观的家长可以和学员交流,而北京的那个特训基地却拒绝了他提出的在里面试住一晚的要求。  父亲决定选择广州的这家医院。父母告诉莫安,广州有家医院,一个星期就可以治好他的失眠。  住进医院的第一天,莫安就发现自己上当了。  有人问莫安:“你是新来的?”莫安听了莫名其妙:“什么新来的,我是来治失眠的。”“他们和你说治多久?”“一个星期啊。”“你被骗了,这是治网瘾的地方,起码要待三个月。”  铁门内的戒网瘾生活  住院前,父母和医院签订了一个协议:住院期间,父母将对孩子的监护权“转交”给医院;第一个月父母和孩子不能有任何联系;之后逐渐可以通电话、探视等。  在医院里,孩子们被称为“学员”。莫安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学员大概有30多人。医院里还有4个教官、3个心理医生,以及若干护士和保安。  军训、吃药、上心理课是医院生活的主要内容。一天三次,学员们排着队到护士那里领药,并且在摄像头的监控下当场服下,之后护士还要检查他们有没有将药偷偷藏在舌头底下。  莫安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药,每个人吃的药数量和品种也不尽相同,但他第二天就知道其中有颗黄色的药丸,吃下去就会昏昏欲睡。在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后,莫安和护士混熟了,有的时候他就将药丸藏在舌头下,回到寝室后再偷偷地吐掉。每次他的舌头都麻麻的。  惩罚是家常便饭,不过却有很美丽的名字。其中一种叫“保护”:双手、双脚、胸部分别被牢牢地绑定在床上。最长的一次,有个孩子被绑了一天一夜。学员只要犯错,就会被惩罚。而什么是犯错,完全取决于教官和心理医生的心情好坏。护士本来没有处罚权,但如果有人得罪她们了,她们会告诉教官或心理医生,孩子照样会受到惩罚。  另外一个就是电针治疗,又叫“电疗”,莫安将之形容为“里面的王牌杀手”。两边太阳穴、双手虎口分别被插进电针,其强度也取决于医生或教官的心情。电力最强的时候,人会整个绷直,进入眩晕状态,那是莫安从没有经历过的“痛”。每次电击完,被电的人都要口吐白沫。5个多月的住院期间内,莫安共接受了电针治疗64次。  这家医院对莫安这样的学员每个月收费9000元到1万元,残酷的“保护”和“电疗”都是作为治疗项目,需另外单独收费。电疗每次收费30元。  莫安在里面待了5个多月,花掉父母近6万元,是他们家好几年的收入。  除此之外,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景,惩罚随时都可能降临。比如俯卧撑、站军姿,以及各种别出心裁的“花样军姿”:头顶着被子,腋下夹着书,两膝间夹书,鼻子和墙之间顶着一支笔等等。  有一次有个学员绝食,医院便给他插管喂食。在此过程中,医生还一边问绝食的孩子“以后听不听话”,如果觉得孩子回答得不好,医生就搅动几下管子。  医生和教官还鼓励学员之间互相“揭短”。  学员们每天都被要求写日记,点评日记是每天心理课的必备内容。一个孩子被要求念出自己的日记,另外的孩子则点评其“真假”。有的心理医生还威胁学员:“你知道谁的坏事就说出来,否则就电击你。”  莫安说,里面的信条就是保护自己不受惩罚,为了不受惩罚,什么都可以丢掉。“在里面没有真正的朋友。你能相信谁?”莫安说。  刻在心里的伤害  莫安在里面呆满三个月的时候,有位心理医生给莫安的母亲打电话,要她把莫安接回去,理由是“孩子在这个地方呆久了也不好”。但等莫安母亲去接孩子时,主治医生却告诉她,现在孩子刚有点效果,需要再巩固一下,如果出去再犯就更难办了。  直到再一次探视,莫安的爸爸看到医院让孩子们互相揭短,每天的课程基本是重复,觉得不对劲,感觉“上当了”,终于在5个多月后将莫安接出了医院。  回家后,莫安的网瘾并没有被“治好”,而是更恶化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医院出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上网”,甚至在里面接受过游戏高手的指点。“去那里,没有一个人能改好的。”莫安说。  一开始,莫安还能去学校上课,并勉强考上了高中。但情况越来越糟糕,他每次走进学校的铁门就感到害怕,晚上失眠更加厉害了,睡不着的时候就想冲出去把爸妈砍了——“他们为什么要送我去精神病院?”连家里安装的防盗窗户都被他拆了下来。  看到穿白大褂的人莫安就跑,发烧了都不敢去医院看病,只好在私人小诊所里治治。见到保安,莫安也感到恐惧。总之,只要和医院有关的东西都让他感到恐惧。  他不再和父母说话,拒绝和父母同桌吃饭。他在自己房间的门上挖了几个洞,从洞里观察父母的行踪,等到他们出门或是进了房间才出去吃饭和活动。  他不再相信父母,听到父母用普通话接打手机,他就很紧张,觉得父母是在和医院联系,要把自己再次送进去。  这一切都是莫安的父母始料未及的,深感无奈的他们只好来到武汉,求助于给多个网瘾孩子做过心理疏导的陶宏开教授。  听了莫安的经历,陶宏开一连说了好几个“愤怒”:“他们又没有犯罪,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在那里,他们24小时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长达数月。一个人的行为重复3个月到半年,就会形成惯性。他们是孩子,正在成长和发育,这些遭遇让他们充满了不定感。会否受到惩罚完全取决于教官或医生心情的好坏,他们不知道生活的下一秒是什么。”  陶宏开说,这种经历通常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孩子心理防线的彻底崩溃,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报复父母和戒网瘾机构、反社会,以暴制暴。有个孩子曾被父母连续三次送到山东一家类似的强制戒网瘾机构,被电击29次。这个孩子没有成功戒除网瘾,而是完全变了一个人,和父母不再说一句话。另外一个孩子从强制戒网瘾医院回来,很平静地对父母说:“以后我活着就是为了让你们痛苦。”刻在莫安心里的伤害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修复,甚至最后不一定能完全修复。  陶宏开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有关统计,2004年,国内还仅有两三个类似戒网瘾机构,2006年增加到300多个,现在则有1700多个。  他分析,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空前的大、空前的深,两代人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曾经碰到一个孩子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而且最糟糕的是当众打他。16岁生日那天,这个孩子把妈妈叫过来,揪着她的头发、按在沙发上打了她一通,过了“最快乐的一个生日”。  “戒除网瘾唯一的方法就是父母学习有关孩子成长的科学知识,和孩子沟通,相互去靠拢。”陶宏开说,“这个方法也许慢,但却是有效的,更是唯一的。”  沉迷网络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岔道  刻在心里的伤害却一辈子无法抹去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听完莫安的讲述,我竟不寒而栗。似乎只有非常时期对待
敌人才用的招数,却是由父母间接施加在自己最亲爱的孩子身上。这被称作“强制戒网瘾”,由药物、电击、惩罚组成的“强制戒网瘾”。  我很认同陶宏开教授的分析,这些残酷的遭遇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进入恐惧的黑暗,更严重的则会制造无数反社会的暴力信仰者,先是报复父母,进而报复社会。如果说,沉迷网络也许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岔道,孩子总有一天会回到正轨,那么这种刻在心里的伤害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抹去。  但花费巨资并满怀希望将孩子送进这些打着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学校、素质特训基地等各种名目的戒网瘾机构的父母,对这种伤害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莫安说,他在里面碰到的一个年龄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小学,根本不是“网瘾少年”,到那里去的原因只是父母担心他暑期在家“调皮”。  一边是无奈甚至无知的父母,一边是饱受伤害的孩子。我看看我的左边,再望望我的右边,好像谁也不忍心责怪。  尽管有媒体一再的报道,有一些部门的不断打击,但是在网上一搜索,类似的戒网瘾机构信息仍然比比皆是。这些机构为什么还能生龙活虎地存在着,继续伤害更多的孩子?谁批准了他们的存在?谁承担着监管的责任?  这些问题为何总是无解?谁又能救救我们的孩子?

时间: 2024-07-31 03:12:28

揭秘5个月强制戒网瘾生活:电击令人口吐白沫的相关文章

陶宏开赞微博互动网友称其网瘾得电击

腾讯科技讯(乐天)1月17日消息,在腾讯微博获得乐趣的戒网瘾专家陶宏开今日袒露心声,称在微博上互动收获大.陶宏开这条微博发出后立刻获得热烈回应,广大 网友称陶宏开自己也患上网瘾,应该被"电击".据了解,陶宏开于去年11月正式在腾讯开通微博,此后还学会了使 用手机短信发送消息,在短短的几个月很快拥有了4万多粉丝.陶宏开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与 网友们互动,并就一些社会低俗现象展开抨击.此前陶宏开公开抨击车模兽兽.宝马女马诺败坏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成长,最近陶宏开又通过腾讯微博怒批人大裸模苏紫

电击治网瘾:监护权是“保护伞”吗

山东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利用电击治疗网瘾已被卫生部叫停.但由此产生的争论并未停息.不少曾接受治疗的网瘾患者对杨永信进行了全面批判,但陪护孩子一起治疗的几百名家长则态度相反.面对一些孩子反映"生不如死"的电击治疗,家长认为没什么不安全,且有效果.甚至"叫停"后,仍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去接受治疗. 家长有权利强行押解孩子去医院,接受电击治疗吗?应"家长要求",医院对其采取强行禁闭.电休克等方式治网瘾的孩子,特别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是否构成非法拘

复旦大学开设训练营帮助学生预防网瘾

记者 林颖颖 实习生 张 越 晨报讯 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933.html">网络依赖症状,复旦(微博)大学将于4月开设"战网工作坊"帮助学生预防网瘾.该项目负责人赵强告诉记者,训练营不会采用传统治疗网瘾的电击疗法或"集中营"方法,而是采用相对缓和的"替代疗法".虽然"战网"课开设在复旦校内,但"战网工作坊"

网瘾之殇 不仅仅是青少年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最近,南宁一15岁少年"戒网瘾"致死后,"网瘾"这个争论了多年的话题再次被推向舆论的中心点,关于网瘾治疗.戒除网瘾训练营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而来.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感越来越强,网瘾这个词不断地被媒体提起,而在这背后我们更应该反思上网成瘾的深层次原因,而且,不只是青少年,许多成人也换上了网络综合症. 去年

暑假是网瘾的高发期预防成关键

暑假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部分家长们最担心的时期.一些孩子不分昼夜地泡在网上,常常魂不守舍.无精打采,开学后发展到旷课.逃学去上网.暑假成为网瘾(IAD)高发的一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避免网络成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联系到了国内著名的戒网瘾专家孔令中老师,孔老师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作好预防工作,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很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略了平时对孩子上网的管理,而青少年本身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面对游戏强大的吸引力,很难做到自我控制上网的时间和频次.这

美治疗中心盘点网瘾患者11项典型症状

美国西雅图附近的ReSTART,号称美国的第一个居家式网瘾治疗中心,2009年7月开始为网瘾患者提供帮助,目前中国韩国的网瘾严重患者也有申请前来,其网瘾现象也被关注和研究. 在虚拟世界你很容易进行交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ReSTART 位于雷蒙德附近,而雷蒙德恰好是微软总部所在地.以及世界电脑业中心. ReSTART为患者提供为期45天的治疗计划,治疗费用为1.4万美元,旨在帮助人们走出病态的电脑使用世界.所谓病态使用,是指沉湎于视频游戏.在线聊天.Facebook.eBay.Twitter以及

政府买服务帮少年戒网瘾

珠海试水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 本报珠海讯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姬坤)"一日不上网全身发痒",但在社工的帮助下,珠海青年小文(化名)成功戒除网瘾,这得益于当地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昨日记者从珠海市香洲区府获悉,该区梅华街道办日前与3家社区机构签订了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协议,成为珠海首个购买社区服务的街道,包括帮青少年戒除网瘾.困难单亲家庭维权就业.老人养老等都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据介绍,为探索街道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模式,促进社区服务得到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开展,珠海计划今后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即约1600万人.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对早报记者介绍,现在全国各地有300多家治疗网瘾的医院.基地.中心或学校,绝大部分是采用强制性的打针吃药.电击电疗.禁闭关押.打骂恐吓.暴力训练等方法."有4个流派.我是属于两把椅子类的,面对面沟通的:陶然为代表的以药物为主治疗的:杨永信为代表的,以电击治疗为主的:还有一把戒尺的." 他说,不管是药物,还是电击.暴力治疗的,都是表象上的,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网瘾

陶宏开又发雷人言论:网瘾危害猛于“强拆”

近段时间,社会上屡屡爆出"强拆"事件,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原本这件事情与游戏并无任何瓜葛,然而近日却被一位游戏界知名人士将这二者联系到了一起--此人正是江湖人称"戒网瘾斗士"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先生. 陶宏开发博文 联系网瘾批时政 2010年11月15日上午9时56分32秒许,陶宏开先生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转发了<新京报>一篇名为<太原强拆致死续:官员提赔偿近千万元私了条件>的文章.虽然转发的是与游戏或网瘾毫无关联的社会新闻,陶教授仍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