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算机世界杂志日前刊发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 》,指称腾讯不进行自我创新,总是抢入其他互联网公司试图发展的领域,这家公司“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由此引业界大量不满,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争议和冲突?
管理科学家、卓学管理学派朱则荣:目前中国经济处在急剧转型时期,有许多悬而未解的、人们思空见怪的思想、模式正在遭遇挑战,过去累积的压力、不满、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爆发点,从而进入新的转型思考时期,并逐步定型,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会有很多事件出现,腾讯就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全球创业活动分为两种,分别是英雄式创业和适应性创业,中国过去30多年的创业活动,实际上主是要适应性创业占据了主流,这与中国走向世界的新经济时期不合时宜,腾讯实际上代表的就是适应性创业,而且是适应性创业中的标杆,这种全行业的责难迟早都会发生。
适应性创业:以柯兹纳的学说为主张。他认为经济成长不必仰赖熊彼德所定义的英雄式创业精神,强调进行模仿、或者只是微幅改良,只要发现犹未被察觉的利益予以图谋,就是创业精神的体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及亚洲地区目前已经是适应性创业精神的主要影响区。
英雄式创业:以熊彼德的学说为主张。这一学说强调创业者的破坏性与革命性,他们所发动的创造性大变革、大开大阖式的创业精神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力。美国政府、美国学者以及美国社会所遵循的便是熊彼德学说。
朱则荣:今天,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适应性创业的重灾区,在中国经济起飞阶段,模仿本身不是坏事,一旦群体效仿,就会削弱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我们知道中国制造已经沦为粗制滥造、廉价产品的代名词,浙江低价模式、深圳山寨模式、长三角代工模式现在已经引发了许多国人的反思,这些模式背后是以丧失国家信誉、削弱民族品牌、损失中国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竞争实力为代价的。中国难道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中国人难道只能够生活在模仿、抄袭、复制的过程中吗?中国人何时有自己的创造?
正因为这些大量反思的存在,适应性创业的代表者和佼佼者——腾讯就首先成为被媒体和社会问责的对象,中国新的经济时期需要鼓励原生的、野生的创造力,需要扶植和帮助那些脆弱但拥有梦想、拥有创造力的小型企业走向经济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呼吁并尽可能去做的事情。我们知道有许多人、许多企业会认为利益第一,但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呼吁,我们的一个小产品、一个小服务、一个小公司里,都包含几分国家尊严、民族自信,做好了都能走向世界,这才是我们创造性地做好产品与服务的首要目的。
朱则荣强调:未来30年是专业级产品和专业级公司的世界,每一个行业都不再会出现10大,而会出现1000强,会有1000个专业级产品和公司在产业纵深领域崛起,大型企业只可能成为产业空隙替补企业,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没有专业级产品和公司时,大型企业才有机会。这是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在这种趋势中,我们中国人究竟拿什么产品与服务来向世界展示?还靠模仿、抄袭与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