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创新2.0时代的城市规划

基于创新2.0的大数据将为基于用户体验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跨界交叉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全球城市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流动空间。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创造力的集大成之地。在数字化互联网的年代,城市的本质和形态可能也在悄悄地面临巨大的变革。

古典城市多因交流之便利而诞生。20世纪初,工业时代来临,交通和制造业革命让城市人口规模和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大规模的人口集聚、人口移动、生产制造和交通运输令经典城市规划登上舞台。从“田园城市”到“光辉城市”再到“新都市主义”等,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的种种理论和实践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影随形。

然而,在2003年,威廉·J.米切尔在《伊托邦》一书中,却为我们这样描述了城市的未来:“城市—指的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芒福德、雅各布斯这样的城市理论家们所熟悉的城市—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维系在一起并发生作用了。这一切都是由于比特(bits),他们已将城市摧垮。传统的城市模式无法与"网络空间"(Cyberspace)共存。但是,以网络为媒介,属于数字电子时代的新型大都市将会历久不衰。”

2003年,您看到这段话,或许还有些将信将疑,而到今天,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大、云、平、移”)的迅猛发展却让远方的地平线越来越清晰。十年前,我们不能想象,有一种“新人类”叫“低头族”,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大、云、平、移”所将要带来的深刻变革也正渗透到商业、金融、建筑、交通等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比特”所构建的多次元的空间叠加在城市物理空间上,虽然无形,但是越来越强大。

今天,我们再来讨论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的创新力、竞争力的时候,已经无法再忽视“比特空间”无形之手的巨大的影响力、扭曲力和重塑力。具体结合上海市下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有两个向度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其一,在微观层面,利用大数据思维模式进行规划的前期调研。

上海越来越注重“开门办规划”。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在法治化社会必不可少。公众参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共利益不被公共权力所侵害,另一方面也能使制定出来的政策更具针对性,并能使政策实施过程在公众的配合下得以有效地完成。

传统的“公众参与”可视为小数据时代“随机采样”的翻版。而当前,人类信息的存储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4倍,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快9倍。在大数据时代,“总体”等于“样本”,这是人们发现事实和预测未来的模式的一次重大颠覆。大数据时代,不等“公众参与代表”开口,他们每日上下班出行轨迹、年龄、教育背景、收入水准、家庭结构、日常消费、文化生活等早已统统被他们周边的“准智能空间”以各种介质和形式摄入在一个海量的数据库中。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挖掘和分析,对于更好地组织公众参与、完善调研、支持决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商家来说,大数据的精准挖掘是冶金炼银之术,而对于城市规划者,大数据的采集和精准挖掘也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其二,在宏观层面,在制定新一轮总体规划时,重新审视规划的前提和目的。

此次总体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未来上海要打造“具有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的创新体系,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如要增强上海未来的城市竞争力,此语切中肯綮。

我在《数字化服务经济年代的十大商业趋势》系列讲座中曾经提到:全球各大城市正从“产业中心”转变为“产业中心+创新中心”。

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指出,未来纽约将被打造成“东部硅谷”和“创业之都”。有数据表明,纽约现在已成为美国第二大高科技中心,2012年1至8月,全美各城市新增科技就业岗位的排名中,纽约以8976份仅次于硅谷的9874份,居全美第二。《国际城市蓝皮书》指出,“顶级国际城市不但在基本控制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往往也是创新中心城市。”

上海一直在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制定总体规划,我们需要关注“大、云、平、移”所催生的城市生产、生活和创新的新格局。“工业革命使家和工作场所分离,而数字革命正将它们合二为一。”(米切尔)与此同时,消费场所、公共空间、创新空间也正以新的形式出现。经典规划中的功能分区和交通布局基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这一前提正在慢慢发生质的变化。革新派城市学家韦伯(Melvin Webber)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曾放言:“人类历史上将首次有可能在山顶定居,并同商界或其他合作伙伴保持一种亲密、实时而又真切的联系。”

展望未来二十年,生活/工作一体化的社区、24小时社区等有可能将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空间和时间配置将因为“大、云、平、移”而变得更为灵活。生活、工作、分享、交流、创造可以交替混杂进行。“卧城”和每日长途通勤将部分成为过去时。在“大、云、平、移”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创新2.0的条件将更完备。所谓创新2.0,即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如果说创新1.0是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应用为本。在“永远在线”的模式下,以用户为导向的平台经济已经初露端倪,今后将获得更为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此为基础积累的大数据将为基于用户体验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跨界交叉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

此外,在不久的将来,产品和服务将以新的方式流通。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被重新组合。更灵活的生产、营销和分配方式将会出现,最终将消除许多传统上对于工商业的地域限制,从而构成新型的城乡空间模式。城市竞争力越来越聚焦于城市依靠其自然禀赋(气候、环境、自然景观等)和政策环境所能集聚的创新精英。全球城市(Global City)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流动空间。

《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中所列举的“树立科学的发展导向”中提出的六点:以人为本、区域一体化、生态优先、功能提升、睿智增长、开放包容讲得非常精到。展望未来二十年,谁都不能说我们已经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了。数字化和互联网带给我们至少五个方面的重大机遇—产品和服务的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减少机动出行(demobilization)、大规模定制生产(mass customization)、智能化能源管理(intelligent operation),以及柔性的城市改造(soft transformation)。基于这几个原则,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往往呈螺旋式上升,城市空间的嬗变也不例外。

数字化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城市可能又会回归聚落组团式的空间。这些聚落可能带有部分TOD (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和SOD (Service-Oriented-Development)的特点,融合了升级版“前店后厂”(规模定制)、体验式商业(部分类似AIP,即Applied Innovation Park)、公共的创新平台(类似Fab Lab),24小时居住/工作空间、教育设施等混杂功能的紧凑型开发组团,有着独立和联网的智能化运作系统,并通过“柔性”的开发和改造手段和原来的城市机理和文脉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如能借助数字化和互联网做到上述这些,那可真是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的福音,这也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起点。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具备独特的预见力,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4-05-08

时间: 2024-10-27 21:04:38

大数据与创新2.0时代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文章

面对大数据与“工业4.0”时代 我们该做些什么?

大数据时代和工业4.0时代同时达到一个爆发期,这可以看作两化融合的最高阶状态.我们可以相信和憧憬,在这个数据与工业4.0充分融合的时代会给人类带来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的生产力提高和解放.大数据和工业4.0融合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开始于2001年,我是比较认可这一观点的.因为大数据这个词语被创造出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2000年的时候第一次在学术论文上有人将它提出,在2003年的时候在FrancisX.Diebolt在<宏观经济测量和预测的大数据动态因子模型>一书中正式

大数据重塑政府3.0时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日前在参加由启迪控股和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举办的"互联网+政务"高峰论坛暨中国数字产城联盟签约仪式时表示,大数据的使用将重塑政府,使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可以称为政府3.0. 孟庆国表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背后其背后隐含着非常强的互联网发展的因素,未来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面临重塑问题.政府3.0是指在大数据环境下,在建构以每一个人为中心的构架下,政府更加主动开放数据,更加强调政府数据的分享与合作,实现共享与共治的模式. 政府3

【干货】大数据在工业4.0演进中的价值

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来分享工业4.0研究院对工业大数据的认识.具体来讲,我们将讨论工业4.0演进过程中,大数据将呈现什么价值,我们将从商业模式的设计来认识工业大数据的潜力. 在正式开始前,我先解释一下工业4.0的认识,它是怎么样来定义的.刚才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对工业4.0的认识,有的是认为它是一种技术,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模式,或者是一种完整的创新,我们把工业4.0定义为一个新工业时代,德国人对工业4.0时代有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这也是工业4.0研究院关注德国工业4.0概念的原因.

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徐红星 :蚂蚁金服大数据开放式创新实践

8月30-31日20:00-21:30,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大会-- "蚂蚁金服&阿里云在线金融技术峰会"将在线举办.本次将聚焦数据库.应用架构.移动开发.机器学习等热门领域,帮助金融业技术开发者深入解析互联网应用的前沿应用与技术实践. 蚂蚁金服&阿里云在线金融技术峰会专题:https://yq.aliyun.com/activity/109 峰会统一报名链接:http://yq.aliyun.com/webinar/join/38 来自蚂蚁金服的高级技术专家徐红星 ,将

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重视 | 记清华大数据“应用·创新”讲座

"大数据基础设施是面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的创新性系统工程.它一方面指支撑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解决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以下称"数据院")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强博士说到.数据时代,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数据科学发展的瓶颈,提高人们对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迫在眉睫.10月26日新一期 清华大数据"应用·创新"讲座上,数据院特地邀请赵强博士做了

贵阳高新区发布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

贵阳国家高新区正式发布建区以来扶持力度最大的创新扶持政策:<贵阳国家高新区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对在该区内从事大数据技术研发创新的企业抛出诱人橄榄枝--最高可获得一次性500万元的扶持奖励. 据悉,<贵阳国家高新区促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支持大数据技术创新主体,包括对研发平台及企业的支持;二是扶持大数据技术创新"全过程",包括对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示范应用和开放共享等"

中国的Palantir诞生,开启大数据关联挖掘的新时代

Palantir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还比较陌生,但要说在美国政府10年追捕本·拉登的行动中,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发挥了核心情报分析作用,抓住了本·拉登,相信大家就都有所耳闻了.Palantir与政府打交道,客户包括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很多其他反恐和军事机构,也正因此Palantir也被称为美国最神秘的新创公司.外界对Palantir的了解一般仅限于其数据处理软件可用于打击恐怖分子和抓捕金融行业的犯罪分子. 如果,中国也拥有Pala

国双把握大数据契机 领航新媒体时代

文章讲的是国双把握大数据契机 领航新媒体时代,2014年3月20-22日,第22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4)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领先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企业级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双科技,携自主研发的广电多屏大数据决策平台亮相CCBN 2014.国双科技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6207展位展出相关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案例并进行现场讲解. ▲图:国双科技在CCBN2014的展台设计图 国双科技高级副总裁续扬表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广电行业带来巨大

赋能传统企业 首家“SAP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落地贵阳

10月21日,SAP与贵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贵阳市政府")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建全国首家"SAP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通过搭建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创新平台,赋能贵阳乃至贵州的传统企业,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新(左)与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大洞察时代还没有到来.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更重要的事情是考虑数据的价值在哪里."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