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总导演韩三平:很不喜欢怨妇电影

《建国大业》总导演韩三平  五年前,《英雄》创下2.5亿票房纪录,今年暑期档,进口大片《变形金刚2》从中国掳走4亿多票房,令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经济危机中口红效应凸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近几年,即便是中国大片突破上亿票房早已不是难事。《投名状》、《长江七号》、《赤壁》、《梅兰芳》、《南京!南京!》、《疯狂的赛车》等,当一批中国大片不论题材、导演、档期,都能轻取过亿票房时,当中国导演“亿元俱乐部”成员不再只有单枪匹马的张艺谋、冯小刚时,或许你会注意到这背后的力量——不再是一两间民营公司在苦苦支撑,偌大的电影市场由于中影的加盟变孤军奋战为群雄逐鹿。  在刚刚结束的华表奖颁奖礼上,我们再一次看到政府的力量,出席的明星阵容之齐整史上最强。而韩三平作为中影董事长,执掌着中国电影半壁江山的老大,被陈凯歌、冯小刚等诸多领奖者一再鸣谢,而他的个人号召力从这次《建国大业》中史无前例的豪华配角阵容再一次得到印证。他接受媒体专访的次数极其有限,但这不妨碍他及时地将自己对中国电影的阶段性思考发布给读者;他的名字几乎只出现在影片出品人的位置,这也不妨碍业内外人士记住他。在他走马上任中影董事长的这几年,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影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电影要市场化的频频作为,而这也似乎印证了韩三平个人选择做董事长比做导演更有意义的说法。  韩三平刚进采访室就先来了开场白,颇有大将之风,说完后,他说在了解到南都娱乐的发行量还不错后决定接受访问,也算事必躬亲地为电影宣传做贡献。  谢晓: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活跃在采访前线近十年,最早包装推出国内娱乐圈“四大花旦”策划,曾推出明星
对话录《嘴上的娱乐风暴》。  韩三平作为中影董事长,执掌着中国电影半壁江山,他的个人号召力从《建国大业》中史无前例的阵容再一次得到印证。—谢晓  韩三平:生于1953年10月,四川广元旺苍县人,出身于干部家庭的韩三平,曾经插过队当过知识青年,参军当过兵。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近30年的电影从业资历。  韩氏理论之风格 :很不喜欢怨妇电影,《建国大业》的风格就是简洁明了  《建国大业》的出现其实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悖论”,从筹备到最终上映,它都体现了浓厚的政治意味,但它却不会强行灌输给中国观众任何意识形态的概念,甚至它鼓励观众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历史;它聚集了近两百名明星大腕的出演阵容,放到中国外任何国家似乎都绝难实现,中影集团倾其全力保证它的顺利拍摄和高质量,但尽管有了体制上的优势,它却要与其他普通商业电影一样重视每一个市场环节,从宣传到发行。它仿佛就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巨型机器,而它的操作者——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则洞悉所有矛盾背后的“秘密”以及它们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国内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大多让人仰之弥高,望之生畏,观众还不敢说不好,因为很怕被人说思想境界不高。而《建国大业》的风格矛盾性在于,它用最浅显的电影手段,去表现最丰富的历史时期,你说它没有说教的成分,但你却分明能感受到一种阳光、向上的力量。  谢晓:您对《建国大业》有什么票房期待吗?这么重视它。  韩三平:你如果仅仅讲期待的话,那是多多益善,这是期待。但究竟会是多少呢?这个可以推算,之前公映的很多国内外电影都会先请我看,然后让我估算票房。周星驰说,我在票房预测上有特异功能。但中国有句俗话“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建国大业》的票房我实在是没法推算。这像我站在庐山上看不到庐山全貌一个道理,当这个片子的导演我很难推算这个票房。但是我们利用一切商业的手段来推广和发行这个电影,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举措,片子是否思想深刻,艺术性是否很强,这些标准都没错,但我坚持觉得这都不是根本,根本就是观众,根本是这部电影好不好看。  谢晓:具体到这部电影的营销,有没有特别之处?  韩三平:其实营销策略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在做,只不过是规模会做得更大,做得更细。你看很多报刊评论,都把《建国大业》比做主旋律商业大片,其实这种叫法没有错,这两个东西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什么叫主旋律,只要你宣传爱国主义、宣传美好品德,我觉得就叫主旋律。这一点美国电影就做得很好,兰博是他们的英雄,背后的意识就是他们的爱国主义。在以前,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做得不好,因为出来就把它当做一个宣传片,有些编剧是写得含辛茹苦、声泪俱下,导演是拍得激情澎湃,但观众毫无反应。当你的观念和观众需求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你的观念,否则你没有出路。宁皓很成功就在这里,三百万拍个电影能拿到三千万票房,一千万拍个电影能拿到一亿二票房,证明观众爱看。  谢晓:但像《建国大业》这样重大题材的作品,广电部对电影是正面还是反面的预期反应是有要求的。  韩三平: 所有主流意识形态影片都是正面表现的,比如我刚刚提到的史泰龙主演的兰博,你仔细眯着眼睛想,他是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我发现年轻观众还是喜欢看那些正面表现人生的作品,你说你大量表现吸毒、同性恋,未必他们喜欢。电影是梦幻,侏罗纪、恐龙、赤壁、水浒都是梦幻,从街头流浪汉到大企业老板是梦幻,从士兵到将军、从穷人到富翁也是梦幻。他们不喜欢那种怨妇情结浓郁的电影,我也很不喜欢,老是寻寻觅觅、悲悲惨惨、凄凄切切的情绪,动不动就说我受欺压,被奴役啊!人们喜欢看有梦幻的电影,小人物成英雄就是梦幻,最典型的就是《阿甘正传》,你看整部电影有没有说他吸毒后又不吸毒,电影里有没有说他是同性恋,都没有,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美好的,他虽弱智但却最终能够拼搏向前,获得成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现在的年轻人多阳光,多昂扬,多向上!我干嘛要老教育你,说你得吃苦。所以,简单的恰恰是最有力的,这就是《建国大业》,从内容到形式,全是最简单的叙述,最简单的电影手法,最浅显的电影手段,我反对用过多的特技和技巧。但是它表现的那个时代却是丰富多彩的,一样有英雄情结,跟现代追星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电影因有这样的英雄人物,观众必定喜欢、必定买票观看,这就是追星。我们的电影中表现了众多的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一定会让人喜欢,就是会让观众去崇拜,去追。  韩氏理论之卡司论:明星的好处在于专业和影响力  李雪健、高明、刘佩琦等老戏骨都是从经典的主旋律电影走出来的,比如《焦裕禄》等,但他们确实不能算我们惯常理解的“明星”。明星与主旋律影片薄缘,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律。尤其是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里,依然需要的是形神兼备的特型演员。但这一次,《建国大业》破例了,而且向市场迈出了一大步,包括章子怡、黎明、赵薇、陈坤等在内的大量偶像明星加盟此片,可谓史无前例。用韩三平的话说,这是一个超长纪念品,将来回望,这个时代最当红的明星大都在这一部片里了。  谢晓:请来这么多明星出演,是当初预料到的么?  韩三平:真实地讲,是在开拍之前,陈凯歌导演给我的建议,我采纳了。甚至陈坤演蒋经国都是陈凯歌导演直接推荐的,陈坤一直说他不想演,说演不了,后来我们给他做了很多工作。从我们拿到剧本到现在才十个月,这个非常麻烦,我们确实调集了所有的资源,包括演员的、制作力量的、设备器材的,来拍摄这部电影。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有优势和经验的。毕竟我是中影集团董事长,毕生已经参与过三百多部电影的制片、出品。[page]  当然,现在各种议论都有,我想也好,至少它激发了观众极大的观赏欲望,用明星最浅层次的目的不就是这个么。因此,在商业上,我们走的这第一步就成功了。从艺术层面上讲呢,请一些具有高超表演技巧的明星来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是唯一的选择。当然神形兼备最好了,就如冯小刚演杜月笙,神形兼备,他自己也觉得像,最好的一个检验是,在上海拍摄的时候,有个电话打来说杜月笙的亲生女儿要见导演和冯小刚,第二天我没去,冯小刚去了,杜月笙的女儿八十多岁了,见了冯小刚之后叫来她的儿子(已经六十来岁了),叫爷爷,就像到这种程度。比如像陈凯歌演冯玉祥,他五大三粗,浓眉大眼,那陈导演就200斤,膀大腰圆,而且气质也很像,军事家和导演,气质上有共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尽量做到明星和形象的神形兼备。在神形兼备不行的情况下,我们会更注重神而非形。  现在商业理念有个叫“注意力经济”。你比如说看姜文和陈道明从来没有在同一部电影里演过戏,这次不仅在同一个电影里,而且是在同一个场景中,而且直接构成戏剧冲突。两个人物演得很有意思,姜文演的是国民党特务毛人凤,陈道明演的是一个中级特务行动队队长阎锦文,姜文向他下达暗杀冯玉祥和张澜的命令,再比如张国立和陈坤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俩,也挺有意思的。一个导演要在一部电影中和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合作,这是极难得的一件事,但我们做到了,这些明星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他们的专业和号召力。  谢晓:他们是不是冲着您个人魅力来的啊?  韩三平:我觉得不能这么说, 60周年庆,这个国家强大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了,他们来演,他们觉得有这种情感在里面,而且还有个意义是,这部电影就像一个超长的纪念品,多年后再看,这些当红的明星比如章子怡、赵薇啊都在里面,人们会研究原来他们就是当年中国最红的演员啊。他们演的都是真实人物,比如章子怡演的龚澎,当年是一个很厉害的北大毕业生,长得也很漂亮,气质高贵,一口流利的英语,最后嫁给了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她大概演了两三分钟,却逼着她去适应这个历史人物。  谢晓:我想许多普通观众就会冲着明星买票来看一下,但是其实看了之后又会觉得很不过瘾啊,或许他们喜欢的明星只有很短的镜头,会不会有种失落感?  韩三平:首先我要说,任何一部电影,观众出来都会有一种失落,不会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可能会有失落,但是我觉得你首先不能说我们只有成龙没有李连杰,那哪行,对不对?他们冲着演员进去,坐下来以后,还是会看这个整体的电影。电影是综合艺术,因此必须具备综合魅力。  韩氏理论之市场:现在用超常规的方式树样板是允许的  《建国大业》的政治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选择在60周年国庆前夕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档期。但时至今日,用政治手段来推进电影票房显然不再适宜。《建国大业》的出现,就是一次实践,证明如何用商业的手段,在满足它的政治诉求之余,还能够赢得票房上的成功,将政治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互相刺激的巧妙合作。  谢晓:该片将在9月17日上映,而不是国庆,是怎么考虑这个档期上的安排的?  韩三平:这个商业档期和政治档期是吻合的。首先是政治档期,是国庆献礼,各行各业不是都在献礼吗?但是如果你用一个商业手段来经营这个档期,它就会更有效果。你不要因为说是主旋律影片,只要主管部门下文件就可以了,咱们也别宣传了,爱看看,不爱看就算了,反正我们成本也不高,那你就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姿态,那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我们就把这个档期确定在9月17日,刚好是国庆的前期,组织观众,鼓励观众去看也比较合适。电影观赏还有一种叫情绪性观赏,大庆之日必涌动红色情结,我们也是为适应这种情结而拍摄制作的。  谢晓:《建国大业》会不会开创献礼大片的一种模式或成为榜样?  韩三平:如果可以盈利,那我估计它就会成为一个模式了,成为一种将来在国庆节献礼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正在考虑,中国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庆典活动即将到来,1921年的建党,我们准备搞一个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可以做一个献礼片。我已经在找人写剧本了,计划明年下半年来拍,后年上映,我们还将邀请众多明星来出演。《建国大业》片中的众多人物都会在片中出现,但更年轻、更有创造力,情节会更丰富,我想会更有观赏性。  谢晓:这种众多明星捧场的方式可以推广吗?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请那么多明星出演的!  韩三平:因为中国电影产业刚刚起步,我们用一些超常的手段树立一些样板是可以的,但是它肯定不能成为商业电影的操作常态,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部电影发行到两亿,那么所有明星付费都可以。当然他们也没向我要过钱。李连杰前后四五天,我说我们不给钱,李连杰说没问题,但是你赚了钱就要把钱放到“壹基金”的账户里头做慈善基金。刘德华也说这个条件,如果真正发到两个亿,我都会把他们的片酬发到他们的慈善基金里面去。  谢晓:您现在对这部戏满意吗?  韩三平:我当然是很满意,为这个片子我尽了心、尽了力、尽了情,因为我有一个很强的英雄崇拜情结,我们那一代人对毛泽东和一大批中共领导人有崇拜。我们希望年轻观众通过这部电影去了解那个时代,如果说要从他们身上去学习什么东西,领悟什么东西,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是应该自然形成的。  谢晓:电影是以呈现历史真实人物为主,但会不会觉得在接近商业的时候有局限,没有那么自由?  韩三平:商业元素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到电影院有不同的追求,一部电影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追求,对不对?我就不喜欢看《变形金刚》,它对我来讲是没有观赏性,绝对不会买票去看《变形金刚》,我的年龄就受不了。那你就不要给60多岁的人听重金属音乐。反过来讲,你让那些年轻人忍着节奏舒缓、轻慢的音乐,那年轻人也不会喜欢。《建国大业》如果能够有中国现在13亿人口中的一千万人进电影院去看,它已经有3个多亿的票房了,一个人花三十块钱。它有3个多亿的票房,你说它有多广阔,对不对?商业性必须要有针对性。  谢晓:您对这部电影最在意的是口碑还是票房?  韩三平:我还是看重它的票房,坚持我的观点和立场。艺术是可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未必是个硬指标,我们很多在国际上得了大奖的影片,在国内就十几万票房,非常悲惨。当然我们搞的是一个艺术产品,希望它有艺术性。比较而论,重要的是观众,而不是几篇评论。有的年轻人的胆子也太大了,至少在我看来就是不负责任。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问你看过这电影没有,他说没有,那你怎么知道的,网上说的,这样行吗?  谢晓:这部电影能成为您作导演的代表作吗?  韩三平:我觉得这么说吧,我从来没想过我是导演,这次让我直接做导演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所以无所谓是不是代表作。我的确是学导演的,跟黄建新是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我是从照明班出来的,照明组长,然后文学编辑、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联合导演、导演、副厂长、厂长等等,然后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最后董事长,我三十多年就从事了这么多个职业,差不多两年半一个职业,但好在都在电影产业内。照明工啊!但是我干到今天,那证明我还是有一种精神。我有两个情结,一个是电影情结,我不相信中国电影不行,我不相信中国观众不喜欢看国产电影,只不过我们可能没做好。另一个是国有企业情结,我不相信国有企业做不好,我不相信国有企业出不了好片子,我更不相信社会主义会比资本主义差,真的。  谢晓:您这次拍《建国大业》就为了证明这个?  韩三平:对,你说得很对,就是为了证明这个。  韩氏理论之大片:“形式大于内容的大片是时代局限”  虽然韩三平并不愿意直接接过这个话茬,承认他在作为国企的中影里努力宣扬电影市场论的主导作用,但这些年中影的发展业绩大家已看在眼里。确如他的那个比喻,时代呼唤个人英雄。没有提倡产业的大环境,韩三平也就不是今天的韩三平。  谢晓:现在中国电影票房增长,但18亿票房只是由12部片子产生的,您觉得这个比例正常吗?  韩三平:非常正常,我跟你讲一个观点,人和产业领域,特别是电影产业领域,就是个二八黄金分割,百分之二十是好的,百分之八十是一般的或不好的,美国电影也是这样。  谢晓:这几年感觉中影投资大片特别多,是不是和提倡产业的大气候有关?  韩三平:完全是,中影其实是《无极》开始参与大片的。但是到了2005年到2008年这四年,中影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速度,到了2008年就占了一多半。这个具体数据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到了2009年就更不得了了。刚刚说了,五部过亿影片,中影就占了三部,它就占了百分之六十。一个企业在一个国家的产业中,它占了百分之六十的行业份额,那是超级大公司。尽管它现在小。如果中影稳住,同步增长就行了,只要你不要再扩张,你稳住你这个比例,三百亿的时候,你不要说占六十,哪怕占三十就很厉害了,很强大了。  谢晓:记得您在以前的采访中提到过前几年大片的形式大于内容问题,您怎么评价这几年的大片创作?  韩三平:应该这么说,大片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大片和制作大片的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提高当中。所以你不能说站在今天说那天错了,不能这么说。站在那一天,他只能那样弄,这就叫做,时代的局限。开始用什么啊?就是大场面,强大的声音和特技把观众拉回来看中国电影。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都不看中国电影了,而我们再去把它弄得十全十美拿出来?它只能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用这种手段把中国观众先拉回来,拉回来了以后,他再来调整自己。所以你们讨论这个问题,别老抓着原来的问题。还有动不动就和美国同类比,没法比,这种比较往往容易弄得妄自菲薄。我们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我也不同意动不动就把我们的今天和美国刚刚搞资本主义的时代比,和它们一百多年前去比,也不合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大片问题上,《无极》、《英雄》、《夜宴》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那个时代的大片,就没有今天中国票房的整体发展。到现在还是第五代导演创造的东西,你说第六代、第七代出了什么优秀人物,出来了什么优秀作品,不是一个而是一批。现在还很难说。  谢晓:你们现在是不是会生产更多对电影产业有帮助的大片,对文艺小片不太重视?  韩三平:致力于投资大片,同时扶植青年导演,事实证明中影又成功了,扶植两个青年导演,现在正在扶植第三个,徐静蕾的《杜拉拉》,我觉得它明年会过亿,中影大股投资,我们会跟踪发行、推广。我们中国电影有20个像陆川、宁浩之类过亿的导演,那么他们就创造了几十亿票房了。再有个十几个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这样一个人三个亿,十来个,又是三十多个亿了,这就六十个亿了。再有一大批五六千万的导演,我们再弄几十个亿。国产片就一百多个亿了,这就厉害了,成就就结实了,它竞争能力就强了。真正的产业格局就建立了,中国电影往外走的基础就具备了。目前还确实不行,目前首先是把本土做好。  谢晓:但这个产业应是多元的吧,就是说以产业大片为主,然后文艺片也有生存空间。  韩三平:小众不怕,那你就低成本呗,不能说你成本又高,然后你还抱怨,这不又成了怨妇情结了吗?你可以拍小众电影,成本低一点,不要到最好的档期去,不要占最好的放映时间,你非要晚上七点半放一个小众电影,观众不进去,你还觉得观众水平低,这就一错再错。没人看你不要抱怨,你或坚持或改进,你适应,适应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改进。采访助理_本报记者 艾辉 录音整理 实习生_李敏 摄影(部分)_本报记者 邵欣  主编手记  韩三平,这个在中国被称为从事电影业不可以不认识的人,就这样守时、快步、低调地走进了我们的采访视野,我们正紧张地寻找客套的寒暄话语之际,他已经直抵我们中间的沙发落座,并主动开始了他的话题。在整个采访中,虽然是以一对多的阵势,但我们几乎插不上话也似乎不用插话。韩总手上拿着我们此前提交的采访提纲,在话题的间隙稍作浏览又迅速地进入了他的下一个话题,要么做足功课,对我们的提问了然于胸,要么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直到时间接近尾声,韩总看了看表几次准备起身离去,但又被我用问题留住。如此几个来回,话题未尽,但时间终究到了。回去的路上,我脑海里深刻地记住了韩总这两小时给我们传达的几个理念:电影市场化才有出路、职务选择标准“物以稀为贵”,个人努力与时代呼唤分不开。

时间: 2024-07-29 01:08:36

《建国大业》总导演韩三平:很不喜欢怨妇电影的相关文章

《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前传

◎我说民族很悲苦,个人命运很凄凉,我们老是受压,我们的人性.人格老是被扭曲,现在别人不喜欢看这些东西.你第一次还可以,第二次叫呻吟,第三次叫无病呻吟.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上一个不良趋向,从悲悲惨惨.凄凄凉凉开始,最后无非留下两篇好文章而已.猪往前拱找食,鸡往后刨它也是找食.找食是什么?生存.光是怨妇有什么用. ◎我说我有英雄崇拜,或者叫英雄情结,我不光喜欢看毛泽东的书,我也喜欢看有关斯大林.列宁,包括秦始皇甚至包括希特勒.蒋介石.东条英机,这些书是我的首选,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这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红网:韩三平誓将“明星大业”进行到底

<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黄建新率演员邬君梅.陈坤.王学圻.刘仪伟等到广州宣传该片.在将该片全国票房期许提到4.5亿的同时,韩三平当天承认正在筹拍<建国大业>前传,"姑且暂定名<建党大业>".<建党大业>将成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于2011年上映,明星更多,唐国强或出演袁世凯.(9月16日<广州日报>) 拍完<建国大业>拍<建党大业>,并且<建党大业>中的明星会"更多".由此

韩三平透露《建党大业》8月开机又将明星云集

韩三平透露<建党大业>8月开机 华西都市报3月29日报道 在中国电影界,有着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人称"三爷",四川人士,他的名字叫韩三平,掌舵中国电影集团,2009年的<建国大业>172位明星全部零片酬参演,让他电影界大佬的名声更加显著.27日,韩三平应邀回到家乡成都,参加由本报与某网站联合发起,全国数十家知名媒体参与支持的大型公益活动--2009年"榜样中国"年度金榜评选.获颁"榜样中国领袖人物"后,韩三平感言:作为电影行

中影董事长韩三平:天时地利人和共铸中国电影大业

这几年来,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精品佳作异彩纷呈,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中国电影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特别是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 记者:以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为标志,中国电影有了突破性进步,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市场回馈.以<建国大业>来讲,您当时说这是一个实验,现在看来这个实验是成功的,您认为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韩三平:在新中国电

韩三平预测:今年中国内地票房过百亿没悬念

前两月票房总和超20亿元,韩三平对中国电影票房很乐观. 本报讯 中国电影市场在刚刚过去的贺岁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中国电影发展标杆性企业的中影集团也于前日公布了一份2010年重点上映及拍摄的影片的大致名单,<无人区>.<让子弹飞>等影片均名列其中.韩三平在前日的电影资源推介会上表示:"本年度1月和2月的票房总和超过了20亿元,今年票房过百亿没有太大悬念." 办推介会不"等客户上门" 前日,中影集团邀请了80多家合作伙伴,举行了一场2010年

韩三平张艺谋冯小刚详解影国大佬“炼成”史

娱乐圈,在人们心里,或许就是一个光彩鲜亮.歌舞升平的世界.八卦.绯闻点缀其中,满足着圈外人的好奇心.窥探欲.在满足了人们的感官享受之外,还丰富着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这光鲜明丽的世界,并不是娱乐圈的全部.它,是一个更残酷的小世界,在荣耀与光彩背后,在以实力的名义下,"江湖大佬"从来不是传说-- 中国电影圈从来不缺乏权力大佬,只是在2009年之前,"大佬"之说还蒙着一层面纱.谁才是这个圈中的"大佬"?"大佬"的地位是靠什么决

《建党大业》正式启动韩三平欲发展综合实力

<建党大业>正式启动 时光网讯 4月22日晚,<建党大业>启动仪式暨青年导演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影基地举行了隆重典礼.<建国大业>导演.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与黄建新,吴宇森.宁浩.柳云龙.徐静蕾.蒋雯丽.陆川.刘仪伟.邬君梅.黄立行.刘烨等导演和演员都来到了现场. 韩三平:硬实力+软实力=综合实力 <建党大业>将由上海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全程赞助拍摄.韩三平笑称电影和汽车工业很有缘分,"汽车是硬实力,电影是软实力,硬实力加软实力组合成综合实力."

《杜拉拉》轻松破亿徐静蕾:没给韩三平丢脸

徐静蕾 徐静蕾新片<杜拉拉升职记>创造5天坐收6千万,13天轻松破亿的票房佳绩,但殊不知,在寻找投资的最初阶段,很多投资人均不看好该片,或者不敢投,或者要求改剧本才能投.对此,导演徐静蕾感觉既无语又无奈.在做客<凤凰网非常道>节目过程中,徐静蕾讲述了当时的艰难处境,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懑,痛批国内投资人"只敢跟风,不敢自己尝试.没有想像力".同时,老徐也对最后给予她极大信任.助其一臂之力的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深表感谢,大赞其"有眼光", 也自称没给

中影公布今年重点影片计划韩三平称票房过百亿

<无人区> 本报讯刚刚结束的贺岁档创造票房超过30亿.在3月3日中影召开的2010年电影资源推介会上,董事长韩三平称中影前两个月的电影票房比去年翻了一番,他预测今年全国票房可过百亿. 这次中影集团首度举办的电影资源推介会还公布了一份2010年即将上映和拍摄中的计划片单,很多今年备受期待的华语大片都名列其中,如姜文的<让子弹飞>.宁浩的<无人区>等,当中还有不少引进大片,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巨作<奠基>以及漫画动作大片<钢铁侠2>等.凑巧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