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广域网络整个产业无疑可以享受所谓的“终端红利”,即数百亿连接终端设备带来的整个产业链发展。然而,市场红利的启动,仍然需要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两方面条件均具备,LPWAN暂不具备这些条件,还需产业链更多参与者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红利往往是描述一个产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大量供求机遇,让产业能够实现快速增长。过去的30年,人口红利成了中国大多数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当然也包括通信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通信网络未来红利来自广阔的物联网市场,其中低功耗广域网络作为通信网络新贵更是受惠于物联网。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低功耗广域网络商用已经开启并加速,但市场红利启动的条件还未成熟,需要产业链更多参与者共同推动。
相似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对象
观察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多个红利阶段。华为曾提出通信运营商发展会历经多个红利阶段,包括: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四个阶段,具体来说:
·人口红利:通信业刚刚起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联络方式,尤其是移动通信,人口的数量基本上描绘了通信业的市场规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移动通信人数比例很低时,潜在的人口红利巨大,短短的十年间中国就一跃成为世界通信大国正是人口红利的作用。
·流量红利: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对流量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通信的内容将从语言文字向图片视频转移,流量带宽需求成倍增长,流量成为通信市场整体繁荣的保障。
·数据红利:根据华为的描述,基于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从而形成带动物理世界各领域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甚至企业内部IT应用也将迁移到云上实现集中供应,面向企业的云服务以及大数据等将成为提升收入的关键,这一阶段为数据红利阶段。
·信息红利:华为预测2025年将有1000亿的设备连接,此时数字世界的版图将超越物理世界,各种新的可能将被发现,层出不穷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信息红利将基于此产生,该阶段关键在于构建良好创新环境,使数字世界实现“生物式”自生长。
四阶段的红利为通信业描绘了美好前景,目前随着通信用户的饱和,人口红利渐趋消失,而4G大发展和未来5G的前景让流量红利得以持续,接下来将启动数据红利、展望信息红利了。在物联网时代,物与物的通信与人口红利关系不大,各类高速数据流量的设备大量部署,成为流量红利中的主力。
而对于LPWAN来说,由于其低速、窄带的特点,想必无法享受流量红利。不过,与其他通信方式一样,LPWAN整个产业无疑可以享受所谓的“终端红利”,即数百亿连接终端设备带来的整个产业链发展,包括低功耗芯片、模块、通信设备、终端、软件等环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当设备连接形成一定数量后,LPWAN终端产生的大数据也加入了数据红利的行列,形成丰富多彩的应用最终信息红利中也少不了LPWAN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功耗广域网络将经历终端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三个阶段。
供求平衡的市场经济逻辑,产业红利的关键
如何判断低功耗广域网络产业红利?近期,网络上流行的一篇《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到底在哪里》中提出:正常的市场红利,几乎肯定是因为一边有过剩的供给,而另一边有旺盛的需求。笔者认为,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判断市场红利的方法,为什么呢?这正是供求平衡的市场经济逻辑。
我们不妨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一市场红利的判断方法。任何一本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必然是供给和需求两个曲线,分别代表了厂商和用户在一定价格下对于产品供应和需求量的组合。一般来说,价格越低,由于有力可图,用户需求量就越多,而厂商收益减少,因此供应量也越少,反之亦然,从而形成了向下的需求曲线和向上的供给曲线。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厂商愿意供应的量和用户愿意购买的量达到均衡,从而形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如下图所示:
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如何解释呢?过剩的供给,意味着市场上有竞争性的厂商,而且在一个较低价格下还愿意提供大量的产品;旺盛的需求则意味着与之前相比,同一价格下用户的需求量更大。正如下图所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推动均衡市场下产量的增加,若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持续存在,则向右移动的曲线会持续,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扩大,形成产业红利(如下图红线所示)。
因此,从市场供求关系的简单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红利启动的条件。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其产业红利我们依然可以从供求中窥探。
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形成的条件看低功耗广域网络红利的启动
笔者之前曾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趋于成熟,物联网低功耗广域网络规模商用已不远》一文中分析,一方面,城市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对LPWAN需求增加和海量传感器部署中的需求促成了需求侧LPWAN产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已有企业布局、共同发力,促进供给侧做好准备。虽然供给侧和需求侧已对于商用做好准备,但是,笔者认为,整个产业红利的爆发条件还未具备。
正如前述内容,市场红利的启动,仍然需要过剩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两方面条件均具备。从供给方面看,过剩的供给状况还未形成,当前LPWAN供应商中并未形成竞争态势,标准化的工作也在进行中,LPWAN芯片、终端成本下降未出现加速趋势(华为曾预测NB-IoT芯片降至1美元时,产业将迎来爆发增长,但目前成本为5美元左右);从需求方面看,毫无疑问,LPWAN在未来智慧城市、行业应用中有广阔舞台,不过,目前还不能称为旺盛的需求,甚至很多需求方对LPWAN并不了解(笔者数月前接触一位提供智慧水务厂商,在存在远程监测数据无法采集痛点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尝试GPRS方案优化,而并不知LPWAN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因此大量的需求并不明确,还需要引导。
LPWAN商用化已经开始,但终端红利尚未启动,还需更多参与者积极进入这一领域,也需要激发、引导潜在用户的需求,产业链的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百亿低功耗广域连接终端的市场规模,必然形成一批新的市场参与主体。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