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上云平台后,以往一部时长2小时的电影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特效渲染,现在只需不到一周时间,并可以节省40%的成本
全球范围内,电影大片特效渲染这个行业正在因为阿里云、亚马逊AWS、谷歌云服务、微软Azure等云计算巨头的进驻而经历一轮颠覆性的变革。
4月28日,阿里云与国内特效渲染行业市场占比超七成的深圳瑞云科技合作,搭载上云平台后,以往一部时长2小时的电影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特效渲染,现在只需不到一周时间,并可以节省40%的成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瑞云科技董事长梁幸尧了解到,最近一年全球云技术巨头收购特效渲染公司已成为行业趋势,与之伴随的是好莱坞将越来越多的特效制作工作分发给世界各地的工作室,而云平台能让各地设计师实现协同办公,这将对整个电影制作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特效渲染效率提升千倍
80000倍计算量,这是《玩具总动员》(1995年,第一部完全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片)和《超能特战队》(2015年)两部电影在动画特效制作上所需的计算量差别(前者动用了100多台计算机集群,每台单机内存在当时只有16M;而后者用了2000台以上的计算机,单机内存为64G)。这20 年间,电影特效制作所需的计算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特效渲染为何会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支撑?梁幸尧介绍,像好莱坞动画片《怪兽大学》中的毛怪,身上有540万根独立的3D毛发, 由此呈现出逼真的毛发运动效果,这背后需要的计算工作大得惊人;而时下热映的《速度与激情7》中,大量场景特效也是通过计算做出来的。
这就解释了这家特效渲染公司牵手阿里云的原因。一位电影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为节省成本、节约时间,现在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特效渲染工作分发给全球各地的工作室制作完成,由于传统的渲染方式耗时过长,待工作室收到传输的渲染文件后,可能新的修改方案又产生了,而云计算能让各工作室之间实现同步协同办公,效率提升可能达数千倍。
梁幸尧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最近一年,谷歌、微软等全球科技巨头正在通过资本方式(收购、合并、注资等)加速进入电影特效等视觉计算领域,这次搭上阿里云这趟顺风车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在他举到的相关案例中,谷歌在2014年8月收购了在线特效和渲染服务公司Zynk,后者曾在好莱坞大片《星际迷航2:暗无界》中负责特效渲染;微软在去年5月份收购了新西兰云渲染和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GreenButton,将其整合在微软的Azure云平台结构下;此外还有亚马逊收购游戏视频网站Twitch;影视特效和虚拟现实云渲染公司OTOY被注资(由Facebook的投资人俄罗斯科技投资巨擘尤里·米尔纳、摩根士丹利前 CEO约翰·麦克、谷歌董事长施密特、IBM的前CEO山姆·帕米萨诺等投资)。
瑞云科技是一家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与尖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云渲染服务,客户包括至少两位奥斯卡奖得主在内的遍布40多个国家的2万名专业客户,代表作品有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哈布洛先生》、印度特效大片《印度超人》、国内动画电影《秦时明月》(电影版)等。
阿里影业加速延伸“触角”
“电影原来是一门技术活(指特效)。”阿里影业CEO张强在发布会现场的感慨,引来一片笑声。
目前在好莱坞票房前十名中,用到特效渲染的影片比例通常能占到80%;而在中国票房前十名中,这个占比一般只有两成,好莱坞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科技的创新,目前春风得意的好莱坞导演中,多数是技术派人士。
4月初,娱乐宝和淘宝电影这两块资产划归到阿里影业旗下,阿里影业的市值也达到了860亿港元,这是阿里巴巴内部最近一系列业务单元整合的其中一环(还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合并为中国网络零售平台、阿里智能生活事业部和阿里汽车事业部的组建等),这次阿里影业介入到阿里云与瑞云科技的合作中,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张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用大数据分析的思路来制作电影的阿里影业,未来会更多地渗透到电影特效渲染领域。视觉云计算平台能大幅减少影片后期制作周期和成本,阿里影业会在IP挖掘、发行和营销、影视宣传环节让内容制作团队获得更大的商业回报。据透露,目前阿里影业投资的电影中已出现分辨率达6k水平的影片。
据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介绍,阿里云现在服务于全球140万家中小企业,在敲定了美国和德国两个数据中心后,接下来将在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地扩张。事实上,这次合作也是阿里巴巴内部资源整合,并不断向全球拓展业务的一个案例。
在视觉云计算的产业图中,阿里云、AWS、谷歌等位于架构的最底层,上面是瑞云科技这类技术平台,往上是像V-Ray、Autodesk等软件商、再往上则是负责电影制作环节中的影片开发、前期制作、后期处理等服务商,向后延伸到影片的发行、设备等领域。借助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优势,年轻的阿里影业有望在文化产业中将“触角”伸得更远。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