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这八大注意你不得不看!

你要买房吗?你要贷款吗?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骚扰电话,时下公民信息泄露严重。昨日下午,广东省公安厅召开“安网1号”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案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代号为“安网1号”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系列专案收网行动,行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团伙78个。该行动是近年来广东省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一次破案战役。

12省联动 收缴被倒卖信息1.1亿条

发布会上,据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逯峰介绍,互联网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一些新型犯罪。特别是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非法窃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持续高发,由此滋生出网络诈骗、网络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为遏制此类犯罪高发,省公安厅决定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安网1号”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系列专案收网行动。

6月12日至17日,全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并派出工作组赴海南、广西、湖南、福建、云南等11个省开展抓捕。行动中,共抓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团伙78个,破案130宗,带破诈骗、盗窃等其他类型案件832起,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等714部,收缴被泄露、窃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1.1亿条。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有三大特点

1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作案方式;二是利用假冒正规网站骗取受害人信息;三是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

2 被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种类多

从收缴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来看,被窃取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各个方面,受害对象有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各行各业各类人员。

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目的是牟利

近年来,盗卖公民个人信息逐渐滋生出非法牟利的黑色产业链,受利益驱使,犯罪分子或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销售获利、或倒卖个人信息赚取差价、或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绑架、暴力讨债等犯罪。

典型案例

1 作案团伙手握100G个人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在线索梳理中发现一个以吕某为首,在广州从事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作案团伙。据查,吕某等人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的形式非法获取了大量公民信息,再将购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与客户交易,将其出售给征信公司、贷款公司、咨询公司及其它下线买家,相关下线买家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非法追债、获取个人征信报告办理货款业务、调查个人情况,实施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

6月12日凌晨至13日,在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指挥下,广州警方出动警力560人,分成29个抓捕组,在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等10个区开展统一抓捕行动,共捣毁窝点21个,抓获涉案嫌疑人133人。经核查,吕某团伙收集的个人信息达100G之多。

2 物管人员窃20G业主信息出卖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5月,深圳警方接群众举报,在深圳市南山区天利名城某房地产中介公司有工作人员涉嫌非法获取深圳各大楼盘业主个人信息,以供其公司的工作人员拨打业务电话和发送房产信息使用。警方调查发现,位于当地天利名城B座的某房地产经纪公司负责人赵某某(男,38岁,深圳人)存在涉嫌非法获取并储存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以例行检查为由进入该房地产门市店铺内,当场抓获涉案嫌疑人赵某某,查获其服务器非法储存的个人信息数据容量约30GB。据赵某某交代,其电脑储存的公民信息是从2006年开始至今收集得来的,获取渠道大多是从网上下载,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公民电话、住址、车辆登记信息、征信信息、银行卡信息,其中约有20G公民信息是从物管公司美联物业的柯某某手中非法购买的业主个人信息。专案组随后在深圳市罗湖区抓获另外一名涉案嫌疑人柯某某(女,33岁,深圳人)。

民警称,柯某对其窃取美联物业所保存的约20G公民个人信息并提供给赵某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经查,柯某某这20GB的业主信息囊括了深圳60多个楼盘的居民个人信息。“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在深圳的高档楼盘,整个楼盘内的业主信息最高可卖到十几万元,所以这个市场很大。”办案民警说。目前赵某某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柯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3 快递员私自下载客户信息贩卖

2015年12月25日,惠州警方接到举报,有一快递公司的员工私自下载客户资料后进行贩卖。调查发现,作案的嫌疑人为该快递公司的员工林某,其随即被抓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林某于2015年12月4日至2015年12月24日,利用快递公司电脑下载数万条客户资料,通过微信进行贩卖,短短20天内通过微信卖给1人就从中获利上万元。

在侦办过程中民警又发现惠城区某快递公司有一员工私自下载客户资料贩卖,警方随后拘传三栋镇某快递公司员工陈某。经查,嫌疑人陈某从2016年3月25日至今,利用公司电脑查询客户资料后用手机拍照将客户资料以每张0.5元至1元的价格通过QQ贩卖给两个人。民警循线抓获上下线4人。

随着该案的深入调查,惠州警方发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流向了惠城区本地多家公司。在全省“安网1号”集中收网统一行动中,惠州警方成功抓获了涉案人员45名。经审讯,多家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内容涉及房产、物业、保险、快递等,通过发送短信和邮件、拨打骚扰电话等方式招揽业务获取提成,公司的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参与,并从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来源,更有甚者还用于贩卖。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 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 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 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 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 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8 只要掌握了苹果ID对应的电子邮箱的账户和密码,就有可能修改苹果ID的账户和密码,苹果用户要加强苹果ID和关联电子邮箱账户密码的保护,慎防账户密码数据泄露。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8-02 10:52:31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这八大注意你不得不看!的相关文章

如何预防信息泄露? 移动安全大数据或可发挥作用

23日,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移动安全与区块链应用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实验室主任王嘉捷论坛上表示,移动互联网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包括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 王嘉捷说道,目前有300多家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发布门槛比较低,恶意APP市场野蛮生长."比如有的APP安装时,要申请一系列的权限,这其实相当于窃取了用户的大量隐私,有些还涉及读取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等,这可能产生第二个短信截获验证码,给用户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移动办公平台能否守住信息安全防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移动办公平台凭借随时.随地办公特性,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然而,移动办公平台的风行,同时也伴随着外界对平台信息安全的讨论.质疑. 据360发布的<2017手机安全风险报告>显示,整个16年,累计截获的安卓平台恶意程序样本达17万个,从感染量看,共170万部手机遭到攻击.而IDC一份调查显示,60%的企业员工会将商业机密数据储存在其智能手机中.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企业核心数据或个人信息泄密,对企业用户.对移动办公平台都是巨大的灾难. 一方面是信息安全的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是

谁是明星信息泄露背后的黑手?机票销售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 机票销售渠道中包括航空公司和机票代理商都是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的环节 造成航班信息泄露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工作人员恶意出售航班信息:二是售票系统安全意识差,通过转链接等形式泄露信息:三是系统被侵入. 孙杨.傅园慧身份证号40元一个,300元"我知道的明星手机号.证件号,打包带走".从普通旅客莫名收到"航班取消.改签"的短信,到明星航班信息屡被泄露,究竟谁是明星"身份证+航班信息"泄露背后的黑手? 明星航班信息公然叫卖 "张继

个人信息泄露致电信诈骗猖獗 专家:治理亟须完善立法

最近发生了几起电信诈骗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引起公愤,虽然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但与这几起案件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公众普遍质疑这样的问题,即犯罪嫌疑人怎么这么快就能够得到受害人的准确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是否有人给他们提供了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者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公害 目前,个人信息的泄露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严重的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一些违法行为人利用受害人的信息进行精准诈骗,竟然屡屡

动态应用加固(DAR)技术破局登录信息泄露难题

本文讲的是 动态应用加固(DAR)技术破局登录信息泄露难题,据2016 McAfee网络安全威胁报告数据显示,36%的网络攻击来源于浏览器,在网页内产生.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试想一下,当我们渐渐习惯于网络购物.消费,频繁的登录行为让我们麻木,往往意识不到,安全威胁即将发生.在某一个不知名网站输入的个人信息,极有可能也是我们个人银行登录信息. 基于浏览器登录场景的攻击是最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涉及面广,破坏性大.攻击者下发一个恶意脚本到你的浏览器中,就可以获取你的密码信息,不需要去攻破网站的数据

信息泄露要闹出人命才算“情节严重”吗

只要公安.电信等多部门.多区域联动,现有的网络侦查技术完全有能力应对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等案件.防范公民信息泄露关键要建立长效机制,守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新学期开学后,兰州市很多学生家长接到各种社会培训机构打来的招生电话.这些培训机构不仅熟知学生所在学校.年级.学生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甚至能说出学生的家庭住址,直言"辅导班离你家多少米".惊恐不安的家长向警方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学生信息遭遇泄露是肯定的,但需构成"情节严重"才

打击电信诈骗需从源头遏制个人信息泄露行为!

自山东徐玉玉因遭遇电信诈骗悲愤不已不幸身亡以来,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广东省也出现了类似遭遇电信诈骗而引发命案的情况.这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公安部门近期也加大了打击力度.特别是国务院总理近期也表态要加大打击力度. 而随着各方力量对电信诈骗的持续关注和披露,我们可以发现,在电信诈骗这条长利益链条上,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是很重要的一环,是源头.目前,打击的重点放在了电信诈骗团伙上,这种打击虽然能够发挥强大的打击威慑效果,但是这种事后性的打击,往往对受害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保持高压的打击

金融安全资讯精选 2017年第十六期:逐条解读现金贷整顿对P2P影响,工信部宣布1亿以上用户信息泄露为特大网络安全事件,太平保险集团信息安全主管的企业安全方法论

[金融安全动态]逐条解读现金贷整顿对P2P影响 概要: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此通知比较全面的对现金贷业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资格监管,业务监管和借款人适当性监管,并给出了存量逐步退出的安排.通知涉及的业务主体包括现金贷助贷类机构.网络小贷公司.银行类金融机构.P2P网贷类机构等,其中对助贷类机构影响最大,下面网贷之家研究院将进行逐条解读.

阿里安全技术平台资深专家玄泰解密:“如何防止信息泄露”

近年来,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漏事件不断发生,由此引发的精准诈骗也经常被媒体报道.有着庞大用户群体和海量交易的阿里巴巴却能独善其身,这背后有什么独门秘籍呢? 当我们表明来意时,阿里安全技术平台资深专家玄泰反复提到"御城河"三个字.阿里安全技术平台资深专家 玄泰 "我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御城河."玄泰沉吟片刻,"它是阿里巴巴独创的数据风险防控体系,围绕着数据在整个阿里生态的流转链路,从数据风险的预防.发现.定位.处置,再到更深层次的立体感知和溯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