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算是大数据的鼻祖?

  NBA可谓大数据的鼻祖,同时也是最好践行者。NBA详实而细致的数据统计,不仅可以提供单个球员的查询工作,还可以对比两名球员,包括两人对位攻防时的表现,比如詹姆斯场均能得28分,科比为27分,但当两人相遇时,科比场均能得到30分,詹姆斯只有24分。

  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完善,NBA的数据统计和管理更为成熟丰富,还能提供包括场上效率、得分区域等分析。比如2012年席卷NBA的华裔运动员林书豪,在爆发期间一直被专家诟病的一点就是失误太多。这正是来自强大的数据统计,他的助攻失误比仅为2.0,也就是说每送出两个助攻就要伴随一次失误,而顶级后卫保罗的助攻失误比为4.6,超出林书豪一倍,显然更为出色。看到这你难道还忍得住不点开大图看吗?

时间: 2024-11-14 12:24:55

NBA算是大数据的鼻祖?的相关文章

NBA将大数据用到极致!

      今天为大家分享两篇非常精彩的案例:       (1)NBA--将大数据用到极致!       (2)NBA 赛场上的导弹探测技术       你知道吗,在篮球比赛中,投篮地点和拿下前场篮板的几率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关系:球员每远离篮板一英尺,拿下前场篮板的几率就会降低1%,但到三分线时,几率又突然变大:此外,90%投丢的球都可以在距离篮板11英尺的范围内拿下.        这不是编出来的数据,也不是老教练的经验之谈,而是南加州大学(USC)的两位教授Rajiv Maheswaran和

大数据的起源和错失大数据市场的鼻祖Google

今天的讲话有三个主题: 大数据是什么Google的大数据发展Google为什么在大数据市场没做好,就是为什么没赚到钱也没有实际的影响力 大数据是什么 我从08年开始实际接触Hadoop的,这得益于当年IBM和我在的学校的一次合作,做一个研究项目:怎么样用蒙特卡洛的办法来解决数据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这个解决方案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计算量非常非常的大,第二是计算和计算之间相对独立.这就使得基于Hadoop的并行计算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数据作为一个名词其实是晚于Hadoop的,更是晚于MapReduc

大数据,小数据,哪道才是你的菜?

美国著名科技历史学家梅尔文•克兰兹伯格Melvin Kranzberg曾提出过大名鼎鼎的科技六定律其中第三条定律是这样的[1]"技术是总是配"套"而来的但这个"套"有大有小Technology comes in packages, big and small". 这个定律用在当下是非常应景的.因为我们正步入一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但对于以往的"小数据small data"我们能做到"事了

王坚:千万不要想拿数据去改进业务 这不是大数据

王坚,阿里巴巴最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爱者极爱,恨者极恨. 5月12日,我和MTC的朋友,在杭州发起并主持了一场关于云计算的沙龙,虾米的思践聊了云音乐,快的打车陈伟星聊了云时代的产品设计,短趣网王强宇聊了云时代的创业,当然少不了王坚聊一聊他对云计算的看法. 当天,青龙老贼发了一段王坚的部分观点,遭遇了他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最强烈的退粉,也激起了圈内人的各种讨论,这就是王坚的"影响力". 我把王坚的分享做了个第一人称详细版的梳理,里面涉及了阿里云的定位.对大数据的反思.对APP创新的不看好,

一个苦逼工程师对大数据的一点浅谈

2012年12月13日中国云计算大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开始了第二天的日程,由于同事无法参加,于是我便趁此机会感受一下IT领域的前沿科技,做为公司里一名普通工程师的我,也比较喜欢关注IT互联网领域里的最新动向,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名词,比如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这些披着华丽外衣的新鲜事物被各个厂家炒的不亦乐乎,有时候和同行们交流的时候,不整点新鲜词汇好像都被时代淘汰了一样. 对于一个每天埋头苦干的我来讲,接触最多的就是系统.数据库.应用等等,我们每天要很努力的保证他们不出意外,否则就要丢掉饭碗,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的相对绝对关系

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还在寻求容身之所的时候,美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27.html">国家安全局(NSA)全方位收集电话和电子邮件记录之事经过他的披露,已经引发了不安和愤怒. 奥巴马当局声称,监听数据带来了安全,然而左翼和右翼都在谴责这种窥探行为是对隐私的侵犯. 数据不是信息,而是有待理解的原材料.但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当NSA为了从其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信息,耗资数十亿改

大数据的明天将驶向何方?

大数据是否"过气"? 在喜新厌旧的技术初创企业界,已有 3年 历史 "大数据" 听起来似乎已经过气了.虽然 Hadoop 在 2006年 已经出来,但 "大数据" 这个概念大概是在 2011 到 2014年 左右才真正火起来的.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是在媒体或者专家眼里,"大数据" 成为了新的 "金子" 或者 "石油".然而,至少在我跟业界人士交谈中,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项技术已经在某种

大数据,并非一蹴而就

前言 大数据,并非一蹴而就. 大数据的时代,已悄然而至,殊不知,我们已被数据的海洋环绕.环顾左右,有人争相控之,有人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当然,也有溺者. 当第一次接触大数据的时候,并不感冒,感觉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已.尽多时之力,试从各个方面接触,无大获. 以当时资料显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抽象,抽象的很,来自一个大数据小白的真实感受.

包罗万象的大数据

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还在寻求容身之所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全方位收集电话和电子邮件记录之事经过他的披露,已经引发了不安和愤怒. 奥巴马当局声称,监听数据带来了安全,然而左翼和右翼都在谴责这种窥探行为是对隐私的侵犯. 数据不是信息,而是有待理解的原材料.但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当NSA为了从其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信息,耗资数十亿改善新手段时,它正受益于陡然降落的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价格.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约翰·古塔格(John Guttag)和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