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据10月14日《">京华时报》)
人红是非多,莫言获诺奖之后,名气大振,各方借机打起“莫言牌”,试图顺势沾点光,但随即也惹来不少争议。中学生选修莫言作品就是其中一例,反对者与赞同者均有各自的理由,还都有些道理。比如赞同者认为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自然有可读之处,让中学生选修未尝不可。而反对者则认为莫言的作品内容描写阴暗、文字粗俗淫荡,不适宜中学生阅读。
不过,出版社并未选择莫言颇具争议的长篇小说,而是选了一部中篇小说《透明的萝卜》,做为中学生选修教材。显然,也是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了适宜学生阶段的莫言作品。而且,选修教材并非强制性学习课程,更主要是为了开扩学生的眼界,多涉猎一些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文学阅读休养和能力。那么,公众也不妨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莫言作品收录到选修教材里。
文学本来就需要百花齐放,才能促进整体的繁荣茂盛。莫言作品的风格较为独特,“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且具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与常见的国内作家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也必然造成莫言的受众群体不大,喜欢其作品的固然是铁杆粉丝,而不喜欢的人则亦避而远之。
中学生受限于年龄和经历,对文学作品大多停留于浅阅读阶段,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太深,但却不妨碍扩大其阅读范围,只有看得越多、种类越丰富,才能锻炼对文学的识别力,找寻到自己喜欢的类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在生活中,阅读只是一种爱好,看不看、喜不喜欢莫言作品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持住阅读的兴趣,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如此可以看到,重要的并非是谁的作品入选教材,而是该如何看待学生阅读文学这件事,是把它当成学习、考试的工具,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掌握、对文学的兴趣、对作品的理解。要是前者,那么各方都会极力划定学生的阅读范围,目的是为了考试拿分。而要是后者,则就应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视野,甚至不要拘泥于教材所限,多多益善才是,至于该不该选修莫言作品,真不是多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