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早已离开大旗并独立创业的马总爆出猛料,宣布新创办的博联社将开国内博客实名制之先河,以真实姓名注册和发布网络信息。
据悉,博联社不实行开放式的自由注册,而是通过推荐、邀请和自荐三种方式,
经过严格的职业资质和身份审查接纳博客作者,并标注真实姓名、职业和个人近照,以保证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所发布信息的严肃性。目前,博联社已有近2000名用户注册。
此举,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仅
是因为马晓霖在业界的名望,更因为博客实名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实名制的争论,业界见仁见智。而国内绝大多数博客网都在持观望态度,等待信产部最后的裁决。
在风头浪尖上,马晓霖率先打响国内博客实名制第一枪,这种劲头不亚于他当年在大旗网执笔时的激情。对于博客实名制的一名追随者,笔者两年前就在以身试行,不论是DONEWS博客,还是和讯博客,笔者都是实名注册,并屡试不爽。
业内有人
认为,博客实名制,是网络民主精神的倒退,不利于言论自由。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没错,网络是人们
借助现代科技打造的一个虚拟平台。但这不代表网络上的一切都需要虚拟,有时虚拟也是真实的虚拟。如果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能够真诚相对,传递事实,虚拟无疑是好的。但随着网络的飞
速发展,这个虚拟世界却有些失真,成为滋生谎言和恶搞,进行人生攻击和散布小道消息的温床。去年,发生在中国的博客第一案:学生博客诽谤,老师怒上法庭以及央视名嘴周涛遭遇“博客”侵犯等事件使更多的人们惊呼,博客空间急需净化。
在Web2.0时代,个人诚信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实名制所倡导的正是“诚信”这样一种理念,在
网络世界中,用户凭借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信息,保证其在网上信息的可靠性。去年9月,由北大、清华等高校大学生社团联合发起的“北京大学生网络文明与实名制”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网络文明相当关注。调查表明,有46%的大学生经常遭遇匿名辱骂等不文明行为;有46%的大学生认为实名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文明。
随着网络向人们生活、工作、娱乐各个方面的渗透,“匿名”将逐渐成为历史,年轻一代网民的坦诚交流和真实情感表露将上升为重要的需求,实名制将成为
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为顺应“文明办网”的大趋势,韩国的赛我网此前就率先实行实名制度。目前,实名用户已占赛我网用户的99%。赛我网在中国的150多万用户中,实名用户已占到了60%以上。实践表明,实行实名制,不但没有扼杀赛我网“自我,率真”的活力,而且在年轻网民
心中赢得了极大的尊重和反响,开创了社区网站真实且自由的先河。赛我网总裁全胄镐更是一言道破天机:“实名制是赛我网与中国网站的最大区别,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如果没有实名制,赛我网在中国很难成功。”
由此可见,实行博客实名制,人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上以真实的面孔交流,发布信息,传递友情。这样,就会进一步拉近人们心与心沟通的距离,弥补因网络的应用所造成的面对面沟通时间的减少,进一步促进人们真实率真地表达情感和指点江山。
实名制,也不会扼杀网络民主和言论自由。因为,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其实,在实名制的保护下,博客的自由会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博客的言论也会更合乎实现,贴近生活。
当然,基于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现状,我们不可能要求实名制一下改变和提升全体网民的道德水准。对于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我们需要耐下心来,用时间去消磨心腹之痛。急火攻心,猛药治病,反而会事得其反。
目前,我国博客人数已突破2000多万,如此庞大的规模,一下子完全实行“实名制”显然不符合实际。特别由于网络是“虚拟社会”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已根深蒂固,如何解决用户的抵制是实名制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业内,一些实名制的始作俑者因此而出现过前车之鉴。比如,2005年7月,腾讯公司曾决定对“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但由于这一计划遭到了网民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淡出视线。
笔者建言,网络实名制,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网站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对一些特定的博客社区率先实行实名制,这样既不触及侵犯用户隐私,又能对一些专业性强、政治敏感度高的博客加强规范引导。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实名制的博客或匿名制的博客,对自己上传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量身定制。另外,实名制,也可以先从“名实”开始,只要求用户以真实姓名注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加入身份证号与实名对应等要求,实现真正的实名制。
博客实名制,绝不是洪水猛兽,但也非万能净化器。它只是在一个方面反映了Web2.0时代人们不同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风向。从木子美到流氓燕,从余秋雨到徐静蕾,博客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雅俗共赏的传播介质。在网民共“博”的饕餮盛宴中,信息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称,人们正在被爆炸式的信息垃圾所吞没。实名制,或许能矫正这场信息的危机,还网络以真实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