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已可在1平方毫米中塞下1亿个晶体管

本周二,英特尔也抢了一回头条,因为芯片巨头逻辑技术部门副主席 Kaizad Mistry 宣布,他们已经有能力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亿个晶体管,“绝对是行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对,这也可以算是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在同等面积内塞入更多晶体管意味着电路设计能得到有效瘦身,不但能降低芯片制造成本,还意味着在同等体积上,芯片能获得更多功能。

这条“里程碑”式的新闻诞生于英特尔首届“技术与制造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上,我们不但得以一窥芯片巨头的芯片布局和封装技术,还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论断——摩尔定律未死,至少对英特尔是这样的。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亿个晶体管”只是个文艺的说法,用专业名词来讲,这就是我们早就耳闻无数次的 10nm。

什么?这也叫里程碑?搭载骁龙 835(10nm) 的Galaxy S8 都快上市了拜托。不过,英特尔还真不服气,它认为现在友商口中的所谓 10nm 已经是用过了美图秀秀的磨皮版,掩盖了栅极间距、晶体管密度等关键指标,自家 14nm 工艺足以媲美那些所谓的 10nm 了。

今年一月份在总结英特尔 10nm 芯片路线图时,芯片巨头还没有公开晶体管的具体尺寸。不过本周,最终数据终于出炉了,英特尔的 10nm 节点将鳍片间距做到了 34nm,而最小金属间距则做到了 36nm(这两个数据在 14nm 节点时分别为 42nm 和 52nm)。

在这次活动上,Mark Bohr(工艺架构与整合资深研究员)直接换了个打法,英特尔不想再和三星、台积电玩“数字”游戏了,以后英特尔要用密度度量法来定义工艺节点。

如果采用这种标准来计算,英特尔最近几年都是两倍两倍的提升晶体管密度。举例来说,22nm 进化为 14nm 的时候,晶体管密度提升了 2.5 倍,14nm 进化为 10nm 时,密度则又提升了 2.7 倍。最重要的是,10nm 芯片在运算速度和功耗上有了较大进步(Bohr 更看重后者的表现)。

不过,英特尔这种度量方法到底能不能在整个业界推行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EE Times 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一位不具名的台积电发言人表示:“英特尔怎么算的算数让我有些晕。举例来说,它们第一代 14nm Broadwell 芯片每平方毫米有 1840 万个晶体管,但换了新的度量方式,晶体管怎么突然变成 3750 万了?英特尔是在玩文字游戏吧?”

因此,英特尔口中的 1 亿个晶体管还是可以挑出些刺的。不过,芯片巨头依然强调每次技术节点升级就能让同等面积下晶体管数量翻番的概念,英特尔将这种升级策略称之为“超标度”。

英特尔的 Ruth Brain 表示,在 14nm 芯片上,公司开始使用名为自对准双重曝光工艺(SADP)的技术。SADP 是多重成像技术的一种,通过该技术芯片就能继续用 193nm 沉浸式光刻技术生产了。

Brain 认为其他公司的多重曝光技术更加简单,光刻时会发生些许偏离。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光刻机在每次曝光时都找准同一地点,一旦出现偏差,芯片表现和良率都将受到影响,而 SADP 技术能回避这一问题。

在 10nm 芯片上,英特尔又用上了自对准四重曝光工艺(SAQP),未来该技术将继续用在芯片巨头的 7nm 芯片中。

当然,未来极紫外光刻技术(EUV)可能也会进入芯片制造领域,原本的 193nm 紫外光将缩小到 13.5nm。

在介绍新的技术突破时,工程师总喜欢轻描淡写期间遇到的困难。“摩尔定律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实现看起来命中注定,但其中的艰难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想不断突破必须有创新。”Mistry 说道。

Mistry 表示,眼下 FinFET 晶体管还是业内标杆,但 2011 年可能就会过时。“在芯片行业,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但一旦做成了,就变成了理所当然,这就是摩尔定律的魔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10 08:27:13

英特尔已可在1平方毫米中塞下1亿个晶体管的相关文章

英特尔宣布可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亿个晶体管

4 月 1 日消息,本周二,英特尔逻辑技术部门副主席 Kaizad Mistry 宣布,他们已经有能力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亿个晶体管,"绝对是行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今年一月份英特尔在总结 10nm 芯片路线图时,还没有公开晶体管的具体尺寸.不过本周,最终数据终于出炉,英特尔的 10nm 节点将鳍片间距做到了 34nm,而最小金属间距则做到了 36nm(这两个数据在 14nm 节点时分别为 42nm 和 52nm). 如果采用这种标准来计算,英特尔最近几年都是两倍两倍的提升晶

英特尔已为Hadoop开启CPU加密机制

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在加倍努力以扞卫其宝贵的数据中心领地--具体方式为开发其自有技术以推动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例如Hadoop--的实现. 为了确保至强芯片能够在数据中心管理员们的考量之下成为运行大型Hadoop集群的首选平台,英特尔在本周二宣布将为Intel Distribution for Apache Hadoop(其自有.以开源为主的软件衍生方案)添加多项新的功能与技术. 这一轮更新当中包含Intel Graph Builder for Apache Hadoop的第二个版本.Intel

英特尔已收购风河软件89%股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第一大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宣布,要约收购软件生产商风河系统公司的有效期已于周四到期. 英特尔在今年6月表示,准备按照每股11.50美元的价格收购风河.以这一价格计算,英特尔的收购出价高达8.84亿美元.风河制作的软件最初用于帮助大导演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进行电影编辑,此后又在NASA火星漫游车.战斗机控制面板.电视机顶盒和移动设备上得到应用. 英特尔于周五宣布,共有6900万股风河股票预受

英特尔已成微软绊脚石 五大领域威胁微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全球IT市场,英特尔和微软一向被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但有分析师日前指出,英特尔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了微软的绊脚石.最近,英特尔又投资了一家小型开源应用开发商Centric CRM.事实上,这并不是微软首次支持开源产业,MySQL和JBoss也有英特尔的投资.对此,有分析师称,英特尔在下列5个领域对微软构成了威胁:1. Windows Server威胁众所周知,英特尔与红帽的联盟使Red Hat Linux成为了流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也正是因为红帽的威胁,才迫使微软与Novell结

英特尔已不满足于只做CPU

2015年下半年,中国大陆的娱乐行业突然杀出了一位金主.向全世界供应绝大多数的电脑处理器芯片的巨头公司英特尔,被发现在卫视频道的各种最热门娱乐节目,以及大陆票房电影中进行了深度植入. 湖南卫视娱乐运动类节目<天天向上>探访了英特尔位于北京和成都的实验室,还邀请了中韩明星一同体验了从这些实验室中诞生的科技新品:而在浙江卫视的真人秀收视冠军节目<奔跑吧,兄弟>中,这位金主专门定制了一整期的节目,动员了总片酬仅亿元人民币的八位一线娱乐明星一同保护芯片,"拯救"地球的命

希捷联手英特尔将IEEL融入ClusterStor阵列中

希捷正在通过将Intel Enterprise Edition for Lustre (IEEL)融入到自己的ClusterStor阵列中,实现Lustre并行文件系统软件世界的统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Lustre?Lustre是基于Linux的开源并行文件系统软件,全球已经安装的.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有40%都采用了Lustre. 希捷也有自己的Lustre软件,与英特尔的版本是竞争关系,另一个希捷的竞争对手Data Direct Networks在自己的Lustre存储阵列产品(如E

原英特尔投资亚太董事总经理张仲已于5月底离职

北京时间6月24日消息,由英特尔投资获悉,原英特尔投资亚太董事总经理张仲已于5月底离职.目前尚未透露其新的去向. 据悉,英特尔投资于本月10日宣布原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投资总监许盛渊担任其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管理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投资业务. 此前在2008年9月,原英特尔投资中国区总监辛耀州和叶冠泰也由英特尔投资离职,宣布加盟高原资本担任董事总经理.专注于TMT.医疗健康和消费领域的中国早期和成长期公司投资业务. 张仲1983年在香港加入英特尔公司,任质量监督部质检工程师,2000年2月

英特尔的新引擎增速已超过传统PC业务

[芯片行业处在一个巨大的上行压力中,英特尔的定位正在发生转换,这是它需要向外界传递的重要信息] ["新兴的业务增速已经大幅超过传统的PC业务,这些业务的增长未来将会让你吃惊."他预计,这部分业务今年的收入将会呈两位数增长,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左右.] "英特尔已经成为一家数据公司."这是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英特尔向外界传递出的关键信息."虽然中国不是石油的大国,但是如果把数据比作是未来的石油,那么中国一定是数据的第一大国."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

英特尔决定重启McAfee品牌 可怜已被埋没七年之久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英特尔在2010年斥资76.8亿美元收购了反病毒公司McAfee,并将该公司并入到自己的安全部门.但在同英特尔携手走过了七年时间后,如今的英特尔已经决定将这一安全业务剥离出来,并让McAfee品牌独立运营. 众所周知,英特尔在2010年高调收购了McAfee.该公司在当时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这一交易表明安全现在正成为网络计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McAfee的安全技术能帮助英特尔更好的保障用户设备安全". 事实上,在英特尔收购McAfee时业界就有很多反对声音.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