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杰出的企业家;有人说他是贪婪的阶下囚。当朋友和他曾经的敌人在4月26日向他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李经纬在过去三十年间留下的商业奇迹以及与体制博弈中的功与过,再一次被人们记起。
李经纬谢幕启示
有人说他是杰出的企业家;有人说他是贪婪的阶下囚。但,不论是赞誉,还是批判,他现在都已经听不到了。
他是健力宝创始人、原董事长李经纬。
20年前,当李经纬无限风光地宣布买下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一整层时,他不会想到,20年以后,他是在广东佛山三水医院的一间普通三人间病房落寞的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个“中国魔水”的创始人,最终没能看到他一手缔造的健力宝再塑辉煌,也没有在有生之年实现东山再起,成为第二个褚时健的梦想。
甚至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时,身上仍背负着因“贪污罪”获刑15年的沉重枷锁。
当他的朋友和他曾经的敌人在4月26日向他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李经纬在过去三十年间留下的商业奇迹以及他在与体制博弈过程中的功与过,再一次被人们记起。
魔水奇迹
李经纬离世时,他一手打造的健力宝,已经完全淡化了他的印记。在健力宝官网上的公司创业年表里,对“李经纬”这个最重要的创始人没有只字介绍。健力宝的实际操盘者统一企业向外界公开表示,“李经纬去世不会影响健力宝。”
健力宝,这个名字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纪90年代,却是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当红品牌。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李经纬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1983年,在三水酒厂当厂长的李经纬去广州出差时第一次喝到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便萌生了做饮料的念头。恰在这时,当过体委副主任的他得知广东体育研究所研发了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而普通人也能喝”的饮料,便说服专家进行合作。
让健力宝真正名声大噪的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举国欢腾。一位日本记者发现中国女排队员在赛场上一直在喝一种从没有见到过的饮料,便发出了《中国队靠“魔水”快速进击》的报道。其实当时健力宝除了供给中国代表团团外,在国内还没有开始任何销售。这位日本记者认为中国运动员取得15块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某种神奇功效的饮料--健力宝的缘故。
曾任广东健力宝集团副总经理的范柏祥说,他当时在羊城晚报供职,看到了日本记者这个消息就发在了报纸上。李经纬得知后,马上派出专人到全国各大媒体发扬光大,指示多花钱也在所不惜。
“中国魔水”健力宝从此一夜成名,红遍全国。此后一领风骚15年,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据说在最紧俏的时候,佛山三水到处是全国各地前来拉货的大卡车,一车皮健力宝的批条就被炒到了2万元。
就在创业10周年之际,李经纬宣布健力宝进军可口可乐的老家美国市场。健力宝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办事处,还花了500万美元在著名的帝国大厦买下了一层办公楼。李经纬踌躇满志地对美国记者宣称,健力宝在中国的销量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总和。
1997年,李经纬把公司总部迁到了广州新建的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健力宝的发展在这一年达到了巅峰,销售额突破50亿元大关。当年行业数据显示,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均排名第一,成为“90年代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十大知名品牌”之一。
改制博弈
1997年,健力宝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这个“民族饮料第一品牌”陷入了企业管理层与当地政府的内耗泥潭,开始走向下坡路。
这一年当李经纬将健力宝总部迁到广州时,他和三水区政府的关系已经严重恶化。因为这栋由李经纬主导建造的广州健力宝大厦并没有通过三水政府的批准。
作为三水区的国有企业,健力宝十几年间为当地政府贡献利税高达28亿元,鼎盛时期占当地财政收入的45%,对当地政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在健力宝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强势的李经纬跟三水政府的矛盾一直存在,健力宝大厦的落成让这种矛盾彻底公开化。
在政府官员看来,这座未获批准的大厦存在转移资产之嫌,更关键的是健力宝将总部大厦建在了三水之外的广州,威胁到了三水的税收利益。有人甚至质疑健力宝的海外战略也是一个“圈套”,因为“上千万美元的钱被投入到美国市场,可是在那里的超市并没看到健力宝的产品。”
此后,三水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公司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政府审批,经过政府的财政预算,然后划拨经费,知情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三水非常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因此几乎每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都要亲自审批,资金卡得紧,还主动要求替健力宝寻找合作对象”。
据健力宝内部一位中层干部回忆,90年代健力宝一直希望解决“股份制改造”问题,不但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健力宝的改制,就是李经纬本人“对改制也是很有决心的”。
1998年,李经纬决定冲刺上市。一位当事人回忆说,“当时决心很大,专门花了大价钱请了香港的百富勤,准备在H股上市。李总当时非常高兴,专门在广州的利苑酒家宴请了百富勤和香港的一家财务公司。”结果是,H股上市需要的全部资料都已经备齐,甚至路演的时间也已经确定下来,佛山、广东也批了,证监会也只提出补充筹集资金用途这一项说明,但事情准备了8个月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有知情者透露了上市泡汤原因: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包含有管理层股权分配内容的上市方案。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
企业所有权问题迟迟难得到解决,地方政府与李经纬的矛盾对健力宝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滑。到2000年,改制问题再度提出。
深圳的一家咨询公司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管理层持股,一是全员持股。前一个方案中,李经纬与高管持股75%,其中三水政府再给李5%的股权奖励,经营层自筹资金来买股份。后一个方案,给管理层60%的股份,剩余的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
但是这两个方案最终也流产了。前者遭到市政府的反对,后者“几个头不同意”。改制再度搁浅。
在这两个方案里,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层首次明确股权要求,而且是绝对控股。健力宝内部人士的称,政府并不是不同意改制,关键是改制的价格。
股权争夺落败
2000年,李经纬61岁。面对健力宝改制屡次遭遇搁浅的李经纬心境,媒体有过这样的解读:如果不能在任期内解决掉这个问题,那么随着退休——它意味着控制权的完全让渡——不仅控制权的回报没有,股权回报更无从谈起。从那时起,李经纬大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事实上,这个时候,虽然李经纬仍把持着健力宝的大局,但外部坏境已经很严峻了。
在1999年三水政府换届后,与李经纬有多年交情的政府官员基本上全部退出决策层。新一届的主政者对李经纬已经没有多少的包容度。所以,当健力宝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制合作方案,并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国资股份时遭否决,三水政府认为“李经纬开出4.5亿元购买价、分三年付清”的提议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
随后健力宝管理层提出了新方案:李经纬团队持股75%,三水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这个方案也被三水政府以“担心经营层资金来历不明”为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