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手机新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16日,关于移动宽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论坛一致认为,手机应用将取代手机技术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角,开发手机新用途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各显神通,手机新功能令人瞩目
日前结束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手机新功能成为了倍受瞩目的焦点。各大厂商推出的新产品使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包含了多种新奇功能,使各方对于手机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首先,最受关注的是手机的定位功能。一些专家提出,它不能仅限于普通卫星导航仪的功能,还可以发送用户的地理位置,记录用户的行踪,并在用户抵达目的地后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其次,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设备中将大量嵌入SIM卡,手机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15日在此间大会上宣布进军医疗保健领域,在该领域应用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进行远程疾病诊断、健康监测和报警。
第三,“手机电子货币”将得到普及,它可以代替纸币和银行卡,使人类迎来“无卡化”时代。这不仅方便用户,而且减少了交易系统的成本。据预测,到2012年底,全世界将有3.6亿人使用手机支付功能;到2014年,约有30亿成年人将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进行电子货币交易。
第四,约旦王后拉尼娅在16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应当把手机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比如教育。她说,移动通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随着移动通信的日益普及,利用手机实现“指尖上的教室”已经成为可能。
此外,大会关注的手机新用途还涉及教育、新闻、娱乐、广告等领域。很多专家认为手机已不仅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它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转变角色,应用当道内容为王
单一的语音通信已成过去,移动设备+互联网平台成为主流的今天,手机作为传统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正在经历着向物联网时代的新型终端转型的过程。
目前移动通信已经基本实现了人与人的互联,未来将是人与互联网,人与物之间互联的时代,手机作为终端的用途将大大扩展,“随时、随地、无所不在”将成为新终端的基本特征。
提到手机的用途,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打电话、发短信、上网……但未来手机的用途可远不止这些,它可以是指尖上的银行、影院、教室,可以为你提供定位服务,甚至可以远程操纵家中的洗衣机和微波炉。
16日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论坛一致认为,手机应用将取代手机技术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主角,开发手机新用途将是未来竞争的焦点。
传统语音通讯领域的竞争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被淡化,竞争的战场已经转移到对于新网络终端市场的抢占。LTE移动基础设施向1Gbps传输速度的4G迈进,将成为各种应用的强大驱动力。目前市场上的终端尚不成熟,不足以匹配新网络的特点,发挥出其强大的功能。
一旦基础设施、设备的竞争白热化,趋于平衡之后,最终是否能吸引消费者,将取决于应用和内容的丰富性,这将为软件开发者和内容提供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而对平台企业来说,更好地吸引开发者和内容资源,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对于终端制造商而言,如何为新的应用提供支持成为设计制造的主导思想。特色功能的实现,需要手机商和内容商的合作,移动通信与其他行业合作的解决方案,如建立在移动网络基础上的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在大会上已有体现。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正促使行业内部进行一轮资源的“大洗牌”,内部行业之间的界线正趋向模糊,行业间的融合成为趋势,资源重新分配将不可避免。
融合发展,机遇挑战适者生存
IT业已经走入了后PC乃至后传统互联网的时代,移动设备+互联网平台成为主流。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都将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新位置。原有的分界线已经模糊。微软、Google、Intel、华为、爱立信、中移动等等厂商的高层都在一个舞台上交流探讨,为这一点做了注脚。
当前手机的新功能已不能满足于手机本身技术的创新,而需要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的水平为导标,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全方位合作来达成。因此,终端商,运营商,软件提供商等内部行业的融合将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
融合对行业本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眼光准,动手快的企业,将在起跑线上给自己争到一个有利位置。
融合之后的业界,运营商与生产商以及软件开发者,内容提供者之间将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同时,融合带来的将是应用内容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各种应用内容丰富之后,用户必然的将面临选择,因而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定制化内容,仍然会是未来手机服务的主要模式。
当然,机遇当前,挑战也是巨大的。各大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一方面想要巩固自己的优势领域,一方面想要笼络强手,在新领域扩张地盘,矛盾也就在所难免。例如手机电视方面,电信与中广传播各推一套标准,浪费资源不说,发展下去难免又要出现类似“南电信,北网通”这样的局面,给发展的大路上多添一笔曲折。
因而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找准方向,看清局面,在向物联网时代过渡的这一时期,以开发特色实用的手机新应用为目标,确实提高终端适应新网络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