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每一个创业小伙伴心中对成功的渴望。休假一周后,我们的连载也来到了第三季,在经历了第二季那些看似“天马行空”和“匪夷所思”的不同估值方法后,有更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精英们加入了讨论,其中不乏学术界的前辈和商界大牛。但仍然有许多刚刚入行的热血青年以及不少没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孩子对大量基本概念一无所知,而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业并不只是头脑发热,激情是必备的,鲁莽并不是美德。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不容易,且行且珍重。这一季我们要开始回归这些基本理论以及试图探讨估值中一些非常深层次的问题,文章以科普为主,尽量简化模型和计算,如果能对小伙伴们有所启蒙,有所帮助,那么一切都将是值得的。
在这季的开头,我想要先说说产业资本,VC和PE这三个概念。
产业资本的定义: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从他的概念上可以看出,产业资本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创造和实现剩余价值,以一个做实业,做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VC和PE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VC指的是Venture Capital,即风险投资。PE即Private Equity,翻译为私募股权。这两个单词实际上都是指的对企业或者项目进行有风险(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成功,风险需要靠VC/PE在投资前期进行评估)的投资。不同的是,VC投早期的项目,可以承担巨大的风险,有的项目还是萌芽,有的项目初具规模,但是商业模式可能还不成熟,一般投资额并不大,我们经常看到的互联网行业中的早期投资项目,基本上都属于VC;
而PE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是商业模式成熟,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投资额往往都比较大(千万元以上)。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大的VC已经变成了航空母舰,很多也会参与投资大标的和中后期的项目,而PE的发展则出现两极分化,大量小型机构反而缩手缩脚,有不少还在几百万这个级别转悠,甚至还不如一些个人天使投资,所以目前来说,VC和PE之间的界限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模糊。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VC和PE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因为他们代表的都是风险投资(只是风险控制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随后将其与产业资本对比,来阐述他们的不同之处。
1.首先,产业资本与VC/PE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产业资本主要注重于收购与并购,一般由具有实业背景的产业操盘人运做。而VC/PE主要是以风险投资为主,他们倾向于投资现在/未来可以独立运营发展的企业或团队,在选择企业时,他们喜欢拥有完善的体系或者股东结构的,而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有较好的发展收益,否则VC/PE看不上眼。
2.产业资本基本不以退出为目的,也并不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麻雀战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他们沿产业链垂直和外延进行布局,倾向于收购与并购,这导致了产业资本甚至可以有策略性亏损,因为他们考虑的是被收购/并购企业是否能与自己的业务具有协同效应。与产业资本不同的是,VC/PE 在最后却是要退出的,他们一般是仅进行风险投资,为被投资企业出钱或者出力,但是对方还是一个独立的企业。他们以 5~10 年作为一个投资周期,到了一定年限后,他们通过 IPO、并购或者破产清算等的方式退出,同步还进行对其他企业的投资,并利用退出收益不断进行循环重复的再投资,支付合伙人对价和带给股东回报。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与某移动医疗团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他们有多名合伙人从事以医院为入口,提供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和个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软件和硬件服务,先后和石家庄、马鞍山和盐城的某些医院有过合作,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技术实力,现阶段他们这个6人技术团队想独立出来,做自己的产品。但是问题来了,由于他们是一个纯技术团队也没有完善的运营体系和资金,因此他们希望找一个机构对他们投资数百万元进行项目启动。小伙子们信心满满,冲劲十足,不过经过推演后,我告知他:目前获得VC/PE投资的概率为零。项目领导者是个有为青年,不过多年的职业生涯和风险承受能力所限,他设计了一个非常稳健的业务发展模式,以不亏损为第一原则,按他的计划在几年后大约有百八十万的利润。于是他质疑,风险这么小,并且稳定回报的项目,为什么风投会不感兴趣呢?他有朋友胡扯一个计划书也能拿不少钱。投资人们难道“脑子进水了”吗?
这并非个案,而是不少创业小伙伴遇到的真实情况。就像Dr.2于这次海南度假时第一次潜水后的感悟一样,进入新的领域,当你需要摒弃多年以来用鼻子呼吸的方式,换一种别的呼吸方式才能生存的时候,这种认知上的巨大落差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的,而人总是会站在自己曾经认为绝对正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请小伙伴们尝试先放空自己,换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风投基本不投“小而美”或者远期规模太小的企业,这是软银资本合伙人和我们交流时候的原话。既然是风投,就是可以承担风险的,但是他们期待的是爆炸性增长和以并购和IPO为主的退出方式,分个几毛钱红对他们毫无任何价值。这是根本思维逻辑上的不同,宁可去赌博可能一夜成功的“童话”式的兔子,也不愿为“慢速但扎实的乌龟”浪费时间。过于稳妥或类似“不见鬼子不挂弦”式的骑墙策略,这与风投的投资哲学是背道而驰的。不过不需要灰心丧气,第一,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思路慢慢滚动发展,企业和人一样都是会成长的,策略也是可以变化的,因为只有做事的人才真正了解自己的项目,很多外人都在胡说八道。第二,这个世界不是只有VC或者PE,还有产业资本,而且产业资本并非就一定都投大项目,其实他们很灵活。
经过随访反馈后得知,这些小伙子们最终获得了某医疗器械厂商的 600万元投资,已经开始实际运作了。昨天微信沟通后得知他们获得了好几个医院的单子或意向,现在忙不过来,开始超预期发展了(这是一个刚刚发生的真实案例,并非虚构)。
产业资本投资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为了某些人才,为了团队的体系(这在后面连载中我们会重点提到对“人”的估值),为了渠道和品牌,或者独特的知识产权、产品,某项特殊的技术等等。最重要的原因是:该团队的产品和企业的业务能够有协同效应,在未来能够共同合作,有双赢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等到他能独立运营后就顺势退出,而是要进行产业跟进与互补。甚至对于重资产企业,趋势性沉船企业,或者这种不能独立运营,甚至只有几个人而且未来业务规模也比较小的团队,VC/PE是不可能投的,但是产业资本却可以对他们进行投资或收购。产业资本可以利用行业和产业链的完整性对他们给予支持,相当于这种类型的小团队是一艘船的钢架,而产业资本就是森林,可以使用木材来将他们补充完整,共同创造更大价值。
产业资本与VC/PE虽然看上去都是通过对企业估值,出资给公司让他们去发展,但是他们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关于产业资本的并购思路和理论基础的“协同”,我们将在下一章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