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无孔不入,谁掌握了数据,谁就能成功。在这个时代,道格拉斯的大胆预言“一切皆可量化”成为商业决策者追逐的目标。
然而,大数据,首先要数据大,如何采集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成为商家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这也让很多有能力进行数据化采集和分析的">技术公司应运而生。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大量消费者的信息被收集起来,作为在这个个性化消费时代进行产品定制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兴的技术领域,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采集方式正让人充满忧虑。由于缺少法律的规制(法律滞后性不得不带来的结果),信息采集者逾越了消费者个人权利的底线,比如隐私权被侵权,甚至对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为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保护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合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是苹果“后门”事件带给我们的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课题。
事实上,苹果后门并不是孤例,早在今年3月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分析验证,D-LINK、Cisco(思科)、Linksys、 Netgear、Tenda(腾达)等多家厂商的路由器产品存在后门,黑客可由此直接控制路由器,进一步发起DNS(域名系统)劫持、窃取信息、网络钓鱼等攻击,直接威胁用户网上交易和数据存储安全,使得相关产品变成随时可被引爆的安全“地雷”。
而在此之后,IBM、微软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而在层出不穷的信息安全问题背后,又同时折射着不同的政治目的和商业目的。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所谓后门,一般是开发软件的程序员为了某种目的,在软件中保留的不为外人所知的程序,通过后门,可以绕过软件的安全机制直接获得控制权限。比如一些路由器厂家在研发成品时,为了日后调试和检测更方便,会在产品上保留一个超级管理权限。
即便设计者没有任何其他意图,消费者的风险仍然存在。因为虽然一般情况下,这个超级管理权限是不容易被外人发现的,但一旦被黑客所发现并破解,就意味着黑客可以直接对路由器进行远程控制。
但是,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本质越来越向数据和信息倾斜,谁能掌握消费者的关键信息,谁最能把握消费者的喜欢,谁就有可能从商业博弈中胜出。所以,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这些为全球商业公司所掌握的技术不可能也不应该被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