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1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

11.11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

由三维成像传感器获得的点云,实质上是在特定视点下对物体表面的离散采样。由于受自遮挡的影响,单个视点下获得的点云是不完备的,无法完整覆盖三维物体的各个表面。因此,大量研究集中于如何将来自多个视点的点云变换到统一的参考坐标系下 ( 即点云配准过程 ),进而将这些配准后的点云融合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

一个典型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通常包括成对点云配准、多视点云配准以及三维表面重建三个部分。早期的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大多借助转台或标记点等方式手动实现[4] ,费时费力且应用场景受限。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高精度且稳健的成对点云自动配准算法[5] 。该算法首先在点云上检测关键点并提取 RoPS 局部特征描述子,并利用特征描述子相似性获得两个点云之间的匹配特征对应点对;进而采用关键点的局部参考坐标框架计算可能的刚性变换关系;最后,采用改进迭代最近点 (ICP)算法实现点云之间的精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情况下,点云配准的旋转误差小于 1.0°且平移误差小于 1 倍点云分辨率。如图 3 所示,当重合度大于 60% 时,所有点云对均能实现正确配准。当重合度在 30%~60% 之间时,75% 的点云对能实现正确配准。此外,本文的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对噪声和数据分辨率变化十分稳健。
多视点云配准算法的任务,在于获得点云之间的邻接关系及邻接点云的变换关系。经典算法包括张树算法[6]和连接图 (connected graph) 算法[7] ,其缺陷在于运算量较大且只能对来自同一个物体的多视点云进行配准。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形状生长算法用于实现多物体混合多视点云的高效配准,并由此设计了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5] 。多视点云配准算法示意图如图 4 所示。首先以所有输入点云作为初始搜索空间 Φ,然后从搜索空间中选择一幅点云作为参考形状 R 1 。对于搜索空间中的点云 S i ,首先采用成对点云配准算法将其与参考形状 R 1 配准,如图 4(a) 所示。若二者之间的重合点数超过一定的阈值,则认为点云 S i 与 R 1 成功实现了配准,并将点云 S i 中与 R 1 的距离大于平均数据分辨率的点添加到参考形状 R 1 中,从而实现了参考形状 R 1 的更新,并将 S i 从搜索空间 Φ 中删除。接着,继续采用形状生长算法对搜索空间 Φ 中尚未验证过的点云 S i+1 进行验证,直到所有的输入点云均已更新到参考形状 R 1中,或 Φ 中没有输入点云可以实现与 R 1 的配准为止。在算法迭代的过程中,R 1 逐渐生长为一个完整三维形状,如图 4(b) 所示。与此同时,形状 R 1 的姿态在整个形状生长过程中均保持不变。因此,所有点云均被配准到一个公共坐标系(即R 1 所采用的坐标系)下。当形状生长过程完成后,便得到了所有可配准输入点云与参考形状 R 1 之间的刚性变换矩阵。采用这些变换矩阵将所有的输入点云变换到 R 1 的坐标系下,从而实现了输入点云的粗配准,进而采用多视点云精配准算法对结果做进一步优化,从而将配准误差均匀分配到整个三维模型中,如图 4(c) 所示。最后,采用体素空间隐式曲面表示法实现多视点云的融合,并采用 Marching Cubes 算法实现三维表面重建,从而到一个光滑无缝的完整三维模型,如图 4(d) 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多视点云配准算法对输入点云的次序不敏感,计算效率优于张树算法和连接图算法,能高精度全自动地实现单物体或多物体的多视点云配准,在对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点云上均能获得很好的三维重建结果。图 5(a) 展示了多个物体在多视点下的点云,图 5(b) 至 (e) 为多视点云自动配准后的结果。

时间: 2024-09-17 03:45:44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1 三维模型重建算法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3 三维目标检测与模型重建一体化算法

11.13 三维目标检测与模型重建一体化算法 学界在三维目标检测识别和三维模型重建两个方向均开展了大量研究,现有三维目标识别算法大多采用基于模型的策略,需要预先得到感兴趣目标的三维模型[7] ,而现有三维模型重建算法均只应用于单个物体的点云,尚无法从多个包含背景的场景点云中重建出独立的三维物体.针对此,本文在假定目标在场景中存在移动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新的三维模型重建.目标检测及姿态估计一体化算法[8] .该算法可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检测出场景中的未知目标,并从包含背景的点云中完成目标的三维模型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15 结束语

11.15 结束语 本文从局部特征出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局部特征描述.三维模型重建,以及三维目标识别解决方案,并给出了模型重建与目标检测一体化算法框架.本文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提出了一种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算法算法框架及其实现技术.一套系统的点云局部特征描述子基准评估体系.一种基于形状生长的三维模型重建算法.一种层次化的三维目标识别算法.一种三维目标检测与模型重建一体化算法,以及一种表情变化下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特征学习.低质量点云的特征检测与描述.海量数据下的三维目标检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9 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算法

11.9 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算法 在模式识别任务中,特征提取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维计算机视觉领域,点云特征提取是点云配准.三维模型重建.三维形状检索.三维目标识别,以及三维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的基础.现有特征提取算法可分为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两大类[1] .全局特征利用点云中所有点的信息构建得到,这类特征包含的信息较丰富,但同时对遮挡及背景干扰等十分敏感.而局部特征则首先在点云上检测一系列具有丰富信息的关键点,进而采用关键点局部邻域内的几何信息构建特征描述子,因此其对遮挡及背景干扰非常稳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40 面向知识库的实体链接

11.40 面向知识库的实体链接 近年来,万维网上的数据量飞速增长,万维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数据仓库之一.万维网上的数据大多是以自然语言的形式而存在,比如新闻网页.个人主页.微博.论坛等.自然语言本身具有很高的歧义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数据中经常出现的实体来说.一个实体可能拥有多个不同的名字,一个名字也可能指代多个不同的实体.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库在信息检索.问答系统等领域的关键作用,人们渐渐意识到知识库构建对于未来万维网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且随着知识共享社区(比如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51 基于幻象技术的异质人脸图像合成

11.51 基于幻象技术的异质人脸图像合成 基于稀疏特征选择的方法,以及现有的大部分算法在合成人脸图像时,多是采用线性组合的方式.线性组合,即线性加权平均,可以看作一低通滤波器,会过滤掉一些高频细节信息,如图2所示.此外,由于现有的异质人脸图像合成算法对图像分块多采用相邻块覆盖的方式,故在最后融合生成一整张人脸时需要将重叠区域平均,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模糊效应,过滤掉部分高频细节信息. 那么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输入测试照片到残差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学习丢失的高频细节信息?而人脸幻象 (face hall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50 基于稀疏特征选择的异质人脸图 像合成

11.50 基于稀疏特征选择的异质人脸图 像合成 分析发现现有的人脸画像 - 照片合成算法[3-7]多是基于 K 近邻的,即对于任意的输入图像块,均从训练图像块中选择固定个数 ( 例如 K) 的近邻.而实际中对于某些测试块,由于训练集大小限制,找到的距离最近的或者最相关的块的个数可能比K小,也可能比K大,并不一定完全等于K,而多出来的"近邻"块对算法而言相当于噪声,这给合成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噪声. 稀疏表示在图像超分辨重建[8] .图像去噪 [9]以及图像修复[10]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54 结束语

11.54 结束语 异质人脸图像合成主要指的是不同模态图像之间的相互转换,涵盖了很多相关的领域,例如人脸画像 - 照片合成.人脸超分辨率重建以及人脸动画等.本文重点以人脸画像 - 照片合成为例,分析了画像和照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提出多种方法来解决不同问题,并对合成后的画像如何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后续设计相关客观质量评价算法提供参考.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43 研究内容

11.43 研究内容 基于前面对实体链接任务和其应用领域的介绍,可以看出实体链接任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非常有意义的基础研究工作.实体链接问题的解决对于知识库扩展.问答系统.信息提取.信息检索和内容分析等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应用需求推动下,对随手可得的万维网数据中的实体进行有效.准确地链接显得尤为重要. 而万维网上的数据存在形式纷繁多样,有非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文本(如新闻报道.博客文章等),有结构化的万维网实体列表或表格,有短小且低质的社交媒体微博文本,还有面向领域的领域文本(如计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1.68 基于锚点标签传播的判别式跟踪 方法

11.68 基于锚点标签传播的判别式跟踪 方法 在跟踪中,物体的表观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变化且不可能是独立同分布的.一个鲁棒的判别式跟踪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样本来拟合目标表观潜在的数据分布.然而,精确的有标签样本通常只来自于第一帧,因此数量有限.为了获取更多的有标签样本,大多数算法都是利用当前帧的跟踪结果加较小的扰动 ( 通常是一两个像素 ) 提取正样本,在远离跟踪结果的区域中提取负样本.一旦跟踪结果不精确就容易造成标签分配不准确,误差累积会使分类器的性能下降从而跟丢目标.在无需假设任何数据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