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服务,标杆网站是">美味书签。这个网站的域名极有创意:将delicious(美味)拆开做了一个域名。这估计是全球最大的书签网站了(也有消息称Google Bookmarks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这个站点)。
基本上,大多数上网者都有使用过“收藏夹”的经历,也就是收藏一些常去的网站,以省得每次都要敲击域名之苦。不过,收藏夹的使用有两个特点:其一,通常只是收藏一个网站的首页(或该网站某个频道首页),而很少去收藏单独一篇文章;其二,收藏的个数不会太多,几千个网站的收藏已经算是强人了。
但使用网络书签则完全不同。本质上,它也是一种收藏,但更多的是某篇独立网页的收藏,以及大容量的收藏数目(通过美味书签收藏几万个网络地址不算是什么发烧级使用)。
收藏夹和网络书签服务都是收藏一个网址,但前者是“网站”,后者是“网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使用情境的区别。还有一个区别是,收藏夹是典型的图书馆式目录结构(在收藏夹里设置目录,分门别类存放各种网址),但网络书签使用tag的大众化分类结构,收藏更随意。不过,最重要的区别是:收藏夹是本人本机使用,而网络书签可以“分享”。
通过博客侧边栏,或者整合到rss输出里,或者直接写在博客日志里,A用户的网页收藏可以让B用户看到。这是很重要的新媒体精神核心之一:分享。
del.icio.us后来被雅虎所收购,具体金额不详,网上有传言说大致在1500-3000万美元之间。这个消息引发了国内跟风潮。一度,有很多所谓“网摘”站的出现,有好事者专门做过统计,据说有近四十家之多(新浪、和讯这样的巨头都开发过这个玩意儿)。其中的领头是donews出品的365key。
国外网络书签和国内网摘站的运营思路不太相同,这和他们彼此的背景不同也有关系。美味书签始终坚持是“工具化”的道路,将网络书签这个工具不断地强化。而国内网摘站更多的目标是借助用户使用网络书签而形成一种媒体平台。自然,美味书签被雅虎收购后成为配套服务是一个重要原因(至少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
UGC可以产生大量的内容,但未必能够成为一个足够有力(至少单独存活)的媒体。这是新媒体商业运作中需要极其小心的地方。很多人欢呼于用户能够制造内容,但他们却不明白,媒体不等于制造内容。至少对于网摘站来说,它们根本无法做有效的受众聚焦(使用者什么人都有,而浏览者更是无法分类),除非网摘站能做成门户的规模,广告商是不太会愿意上门的。
为了形成足够强势的媒体,一些网摘站开始使用“框架”的做法,即浏览者通过这些站点访问到原文章地址时,浏览器下方会出现一个该网摘站所制作的一个框架。这有助于网摘站的推广,但代价却是伤害了用户的体验。国内书签站点的老大365key一度使用过框架,但之后很快修正了这个错误。365key的这一行为,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工具化没有收入,媒体化又前景渺茫。
网摘站后来沦为很多站长的推广工具。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可以以用户的名义收藏自己的站点网页,然后从这些力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媒体的网摘站中获得流量。网摘站的媒体属性越强,就越有可能成为站长们的推广工具,也就越发让真正的使用者远离。网摘站浑身解数之后,却发现媒体道路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和很多web2.0的应用一样,网络书签同样不能成为一种商业独立的应用。美味书签成为雅虎的附庸后,它的江湖地位一直没有太下降,至少在alexa排名上,基本保持在500名以前的位置。而去看看那些中国的网摘站,就知道这项服务,在中国,真得很是没落了。
结语
新媒体的版图我大致就描绘到这里了,还有一些应用我没有涉及,比如威客这种问答系统,Dig系统,以及很古老的IM工具。另外,还有一项核心应用我没有单独论及,那就是:博客。
从明天开始,我将尽我所知地铺陈这个在中国已经拥有3000万使用者的世界。由于本人的工作关系,我对博客的认识,相较于其它新媒体形式而言,应该是最深的。
因此,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