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那场官司已经慢慢远去,回忆当初卷入官司时的心态,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显得相当轻松。昨日,李开复第一次造访广州,到中山大学演讲之前,他特地拜访了本报,本报记者也就市场竞争、企业文化等话题采访了他。
关于官司:
基本没什么影响
(去年7月,Google宣布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已正式加盟Google,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也是被Google挖走的微软级别最高的管理人员之一。同月,微软在总部所在地华盛顿州将Google和李开复告上法庭,理由是二者违反了李在加盟微软时签署的非竞争合约及保密条约。这场官司历时5个月,最终在圣诞节前以和解收场。)
记者:去年的那场官司使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您有什么影响?
李开复:其实基本没什么影响,去年7月至8月份,主要在准备打官司,忙得没时间去看新闻。9月至12月份被法院作出一些限制,但我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按部就班地在做,比如招聘人才。12月份达成和解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了。
记者:当初您为何离开微软?
李开复: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两个原因,其一,希望回到中国来发展。其二,Google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创新机制,你很难想象,一家七八千人的公司,还能如此保持创新,这么有激情,进入Google工作也是我千载难逢的机会。
关于文化:
上班可以跳舞跑步和洗脚
(去年9月,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院法官冈萨雷斯就李开复案作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只能负责在中国招聘人才,9月底,李开复飞抵北京就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并启动全国各大高校巡讲,为人才招聘活动作势。官司和解之后,李开复为Google在华展开了大规模招聘活动。)
记者:你们每年招聘多少高校毕业生?他们在Google上班是怎样一种氛围?
李开复:目前Google在中国有276人,广州也设有办事处,其中工程师有一百多人,大多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的人才招聘没有上限,每年至少招聘200人。
我们对这些工程师的上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想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但他们大多会在公司待十三四个小时,会在公司跳舞、唱K、跑步、洗脚或者打牌游戏等,想干什么都可以。当然,工作也会有七八个小时。
记者:像您这样的演讲水平花了多长时间?
李开复:花了10年时间,并不全职在学,但一直在用心观察,以前曾有一个教练来指导我,他著写的一本书《Presenting to Win》挺不错,介绍给你们。
关于竞争:
不会利用手段去提高份额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在用户首选使用的搜索引擎中,百度的市场份额达62.1%,Google为25.3%,同比下滑8个百分点。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百度占有北京、上海和广州超过60%的市场份额,而Google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跌幅。)
记者:按一些统计数据,你们上半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下跌不少,是什么原因?
李开复:我相信这些调查的采样也是有根据的,但可能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用户都会同时使用两个搜索引擎,比如新闻记者每天可能搜索10次,而学生可能只用1次,简单计算会影响我们的排名,搜索的流量也不能完全作为采样的依据。
Google遵循按部就班的策略,最重要的是人,其次是产品,最后才会去关注市场份额。一年前,我也可以把Google的市场份额做得很大,比如和流氓软件捆绑等手段,但我们没有这么做。
另外,Google.com和Google.cn基本是在美国5个工程师今年6月、7月做出来的,和别人的几百个工程师相比,可能有些差距,现在我们已有超过百个工程师,也许今年或明年,结果就不一样了。
记者:未来你们在哪些方面可以比对手做得更好?
李开复:衡量标准是看你的搜索结果够不够精准、够不够快、够不够广、功能多不多。在这几点里,精准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但在过去的6个月来,我们的速度快了很多。
以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com万一上不去,用户就不想上了,而.cn则不会断网。前段时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招聘上,现在则放在产品上,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就会赢得用户喜欢。我们目前的流量在持续增加。另外,Google在中国还有很多产品没有本地化,比如Google earth、Gmail都正在做,中国团队还会做很多新产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