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基因检测:一场“伪科学”的敛财闹剧

从口腔黏膜提取DNA做基因解码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网瘾倾向?连日来,武汉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一个全新的检测项目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
网友对所谓的“网瘾基因检测”提出质疑,普遍认为这是“伪科学”、是“科学算命”。  记者调查发现,医学上根本没有“网瘾基因”这一说,所谓“网瘾基因检测”不过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商业噱头”。  ——— 新闻缘起 ———  网民质疑“基因检测网瘾”是“跳大神”  引起网友关注的是一篇题为《神秘的网瘾基因检测:一场正在上演的敛财闹剧》的文章。文中称中南医院体检中心在湖北省首次推出网瘾基因检查,用类似牙刷形状的海绵刷在口腔内轻轻擦拭几下,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码的检测报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网瘾倾向。  “网瘾基因检测”的消息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有网友说:“小孩子出生的时候还没网络啊,哪来的网瘾基因?”更有网友戏谑,“如果有网瘾基因,一定就有贪污基因了,录用公务员时测一下,没准避免录用一批有贪污倾向的人。”“有公务员基因检测吗?”“有没有买房基因检测?”还有网友直斥“科学被中国砖(专)家拿来跳大神”了。  ——— 记者调查 ———  网瘾基因检测套餐需要8980元  这个引起网友广泛质疑的项目由武汉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具体操作都是由联合基因公司负责,但是检测并不在武汉进行,武汉联合基因公司只是总部在上海的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公司的授权代理公司,负责采样,寄送上海检测。公司工作人员称联合基因集团基因检测已运作了很多年,准确率一直高达99.99%。文中称网瘾基因检测套餐需要8980元,除此之外,还提供4000多元到2万元多种价位的多项基因检测。  在武汉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宣传资料中,基因检测分为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和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两大类。基因检测为人们对疾病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提供了依据,也为人们个性化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有效避免临床误诊,为人们健康管理、科学保健提供了客观条件。  宣传册中称:“运用科学的天赋潜能检测加上专业心理测评,系统地对家庭全部成员进行心理、教育环境分析,通过各种参数测评掌握孩子(各项潜能)的实际发展情况,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准确定位孩子的天赋,出具详细的个性化教育培养指导方案。”  在“联合基因集团”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了不少眼花缭乱的宣传口号,如“复旦大学一批教授创立”,“11年来致力于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事业,迄今资产规模已超60亿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基因技术平台”等等。  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恰恰就是这家“联合基因集团”打着发现下一个“郎朗”“刘翔”“贝多芬”“比尔盖茨”的口号,推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时,人们对于其所谓音乐基因、舞蹈基因、运动基因甚至早恋基因等,就已经表示了普遍的质疑,认为这就是打着科学旗号的“算命”。  ——— 专家观点 ———  网瘾的形成不是仅靠基因检测就能断定  针对此事,记者采访了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邹世清。他说:“网瘾基因”这一说在医学上是说不通的。所谓的“网瘾基因检测”,实际上是通过基因检测,综合分析儿童的行为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某些容易引起上瘾倾向的先天特质,再结合孩子的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因素,来寻找相对科学的解决方案。  邹世清表示,网瘾的形成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是仅靠基因检测就能断定,但是通过基因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孩子是否具有执着、好动或者自闭等先天特质,以此作为判断是否易染网瘾的辅助手段。  邹世清说,基因检测实际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部分与遗传基因相关疾病的确诊;二是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好发某些疾病,即疾病的风险预测,从而可以提前做好预防;三是对儿童基因的解读,发现孩子的行为特征和某些方面的能力,为家长的教育提供一个辅助的指引。  “网瘾基因”不过是个炒作噱头  邹世清说,体检中心的确为武汉联合基因公司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接受患者的咨询和检测。  “我们今年四月开始跟联合基因开展合作。”邹世清说,他已经让他的一些朋友先进行检测,目前做了十几起,在与基因相关的疾病确诊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可靠性。“我们还会继续观察下去,看他是否具有可靠性。”邹世清说,“我们与联合基因公司还不是正式合作,我还需要继续观察。”不过他也承认,所谓“网瘾基因”是联合基因公司运作中的一种宣传方式,公司要寻找一种能够被大家所能接受的说法,达到吸引一部分人来咨询的目的。  很多所谓的基因检测项目纯属忽悠  北京市道培医院分子诊断室主任刘红星表示:“很多心理学行为的确和遗传有关,但大多受多种基因影响,距离研究清楚还非常遥远。网瘾这样的行为可能有易感基因存在,但要明确易感基因的指标和意义,还需要很多严谨和细致的工作。即使这部分工作可做,如何提供正确的解释和指导也是很大的难题。如果这些工作都不能做好,那就是炒作概念的忽悠了。” 刘红星表示在医院,基因检测是作为临床的重要辅助手段进行的,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另外,要诊断出病人的准确病情,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既往病史以及体检结果等。刘红星称,尽管自己未接触过网瘾基因检测项目,但对基因检测的“忽悠”深有体会:“有人曾到我办公室推销‘白血病易患风险基因检测’,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从提供的报告单样本来看,只检测3个多态性位点,至于具体哪三个位点,人家保密,就可以得出患白血病风险高低的结论。这个就不是夸大和忽悠的问题了,属于无知加无耻了。”  ——— 延伸阅读 ———  引人争议的基因检测  所谓基因检测,是指从血液或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早在20世纪上半叶,遗传学家就提出了“基因”概念,即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基础。特别是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创立后,进一步从本质上证实基因是决定人类生、长、老、病、死和一切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  可以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是,2006年5月18日,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美国科学家发现,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因此,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  过去几年间,基因检测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在美国,已经有十几家公司开始通过网络提供基因测试服务,检测包括乳腺癌、乳糜腹泻综合征、血色沉着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致病基因。  在国内,则由数十家基因检测公司,不但检测疾病,还检测早恋、网瘾甚至“金婚配”等惊人“神奇”项目。2009年11月,联合基因集团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博星基因推出“金婚配”检测项目,号称花3600元测DNA就可以找到最佳伴侣,引来诸多争议。

时间: 2024-09-10 05:09:59

网瘾基因检测:一场“伪科学”的敛财闹剧的相关文章

“网瘾基因检测”等同算命打着科学旗号敛财

据新华社8月1日电 从口腔黏膜提取DNA做基因解码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网瘾倾向?连日来,武汉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一个全新的检测项目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 网友对所谓的"网瘾基因检测"提出质疑,普遍认为这是"伪科学".是"科学算命". 记者调查发现,医学上根本没有"网瘾基因"这一说,所谓"网瘾基因检测"不过一个以偏概全的"商业噱头". 引起网友关注的是一篇题为<神秘的网瘾基因检测:一场

中国青年报:网瘾是不是病

南宁少年在戒除网瘾训练营身亡一事,突出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待网瘾的不正常反应,以及这种不正常反应带来的社会危害.现在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假借戒除网瘾的名义骗家长的钱,他们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甚至采用暴力.酷刑手段对待无辜的青少年.这是绝不能允许的.出现这些乱象的根子,不是简单的市场秩序问题,而是网瘾治疗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一种伪科学. 网络成瘾的准确说法是网络成瘾性行为.按照成瘾性行为研究权威.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的理论,成瘾性行为的本质,是在先的消费提高了在后消费的边际效用,以致

中国青年报:治疗网瘾标准谁说了算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一则<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惹来诸多争议.这个由北京军区总医院部分专家研究制订的<标准>,在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组织的有关专家的论证后,便被一些媒体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家国内权威通讯社称,"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这一<标准&

技术拯救的网瘾少年,安全盒子王松的执念 | 宅客故事

    就算放弃现在的工作,我也不会放弃安全盒子!" 平时嘻嘻哈哈的王松忽然严肃起来,眼神透出不容置疑的神情.然而说完,他停顿了两秒,又补了一句:"不过现在确实还在探索." 怅然若失. 19岁的王松曾是奇虎360的高级安全工程师,目前在360补天漏洞平台担任漏洞审核,但他在圈子里更被人熟知的称谓是:安全盒子创始人王松. 两年前,他和一群同样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组建了安全盒子团队,他们想做个安全社区.起初,随着安全盒子媒体网站和论坛的兴起,这群少年在安全圈子里有了些名气.但是他们精

网瘾少年戒网大战:亲人变得比陌生人还冷漠

刘斌 网络诞生后,关于"网瘾"的话题一度喧嚣四起. 2009年8月2日,广西南宁一名网瘾少年在被送往南宁市一家戒网瘾训练营的10多个小时之后突然死亡,由此关于"网瘾"的讨论在2009年达到最高分贝. 网瘾,是"疾病"还是"偏见"?本报记者就此探访一名曾沉迷网游而试图自杀的网瘾少年.他的家长和我省第一家寄宿式戒网中心,告诉你"网瘾"的背后故事. 网瘾少年:"这是一场战争!" "这

基因检测和健康保险,慢病管理上下游的掘金者

要: App是慢病管理最快捷的入口,因为慢病患者的用户黏度高.日活跃度高,流量有很强的变现渠道. 前一阵沸沸扬扬的百度卖吧风波让"病友群体"这一互联网上不容小觑的人群走入人们的视线.当贴吧中空降的"三无吧主"身份越来越可疑.社区内的资源信息越来越真假难辨时,开辟在贴吧之外新的根据地就成了病友们的当务之急. 令人欣慰的是,糖尿病这样的"大众病".慢性病病友们已经形成了多个交流圈.在App Store里搜索糖尿病,你可以发现几十个糖尿病社区.在其中,

网瘾要改称病理性上网陶宏开建议给网监发工资

本报讯 (记者黄莹 通讯员王博)"网络管理方面,政府已出台很多制度.政策,但哪一个真正落实了?"著名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一场针对青少年网瘾及犯罪的论坛上拍案而起.昨日,新媒体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论坛在深圳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维龙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 未成年犯一半有网瘾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网民有4860万人,其中青少年网民数超过一半,在3000万左右,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青少年

网瘾大学生遭北大劝退续:今年再度考上清华

刘淼正在家读书.资料图片 昨日,刘淼独自乘火车来京,计划下周到清华报到.去年,因痴迷网游,刘淼被北大劝退后回家复读. 2006年,18岁的刘淼以理科685分考进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但随后就沉迷于<魔兽争霸>游戏中.大一下学期末,因多门成绩亮红灯,刘淼首次接到校方警示,但仍旧无法自拔. 2008年春节归来,进入大二下学期的他被北大校方劝退,父母含泪将其带回. 此后,他返回重庆八中母校就读高二下学期,用一年半的时间重新准备高考,今年以理科680分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科类录取. - 记者手记 2

陶宏开:根治青少年网瘾要三管齐下

日前,一位教授一句关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评论引发了一场始料不及的人肉搜索和激烈口水战--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因"非正面"评价了一句"魔兽"游戏而遭受众多"魔兽"游戏迷的"声讨",并受到了诸多非理性的攻击.陶宏开教授认为众玩家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恰好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网游审核标准和管理措施. 事情源于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在一期关于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