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平均每5名投行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人是保荐人
近日,一则“传X信今天不是发信说取消
保代津贴了”的微博引起了大家的
普遍关注,随后也有媒体证实
中信证券的确以发文形式,确认取消了保代津贴。
有投行人士表示,在“2+2”模式下,保代不再是稀缺资源,优质保代才是行业需要的。再加上IPO放缓,投行收入缩水,券商取消保代津贴会成为一种趋势。
行情低迷 IPO放缓
取消津贴或成趋势
据悉,中信证券取消的保代津贴数目也不高,在两万元左右。
不过,仍保留了签字在会项目津贴和持续督导期间项目津贴。据悉,这两方面津贴费用也不高,签字在会项目津贴大概是两万元,而持续督导期间项目津贴估计是几千块钱。取消保代津贴的原因,公司说是“要共克时艰”。
据一名保荐猎头公司人员透露,目前保代的薪酬分为两大块,固定薪酬与激励薪酬。简单说来,就是基本工资、保代津贴、项目提成和签字费,其中后两项是激励薪酬。这位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券商实际上降低了固定薪酬的比例,提高激励薪酬的比例。
保代薪酬在金融行业一向是受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因为数额诱人,另一方面也因为它的“神秘感”。《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关于薪酬数额方面的问题,他们总是很敏感或者三缄其口。“这个真不能说,因为有规定的。而且也不好说,因为投行里面的人也分级别,每一级别的收入相差也很大。另外,今年以来,经过几次降薪,所谓行业薪酬平均水平也一直在变化。”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
其实各家券商投行基本工资差别很大,比如在合资券商中,瑞银、高盛比较高一些;本土券商中,中信证券大于其他内资券商。奖金方面,一位
业内人士表示:“大券商每年春节后到年中发奖金,不少小券商很多项目完就一次性马上发,当然没成功项目没有奖金。”
此前,有很大一部分保荐代表人光靠签字费和每月津贴就有不菲的收入。上述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取消津贴以后会是一种趋势了,行情不好,公司也不想养闲人。”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取消津贴的中信、广发、华泰联合均属于津贴较低的券商,取消对保代收入影响不大。
保代月薪8万元
投行收支难平衡
南方一家金融猎头公司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来说,一般的保代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5-8万元,稍往前追溯一段时间能到10万元,不过现在估计达不到这个数额了。津贴的话,一般来说是在2-3万元。总之,年薪大概100万。签字费和项目奖金就不算了,这个没有一定的。”如果按照保代一个月基本工资6万元,津贴2万元来计算的话,在没有做项目的情况下,月薪是8万元左右。“如果加上项目的奖金、签字费等等,一年300万左右,那些优质保代一年能拿到500万元以上。”上述人士表示。
根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76家券商共有10216名投行从业人员,包括保荐人、准保和一般投行从业人员。保荐人占总体投行从业人员比例在22%。这意味着,平均每5个投行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保代。
如果按照保代一年100万-300万的薪水计算,以中等规模的投行为例,假设有50个保代,薪酬支出高达5000万元-1.5亿元。
再来看看券商投行部门的收入情况。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23日),39家券商IPO承销家数共计148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37.3%,也就是说,国内77家保荐机构中有38家今年尚未完成一单IPO项目。这39家券商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用共计52.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3.6%。从券商半年报数据也可以看出券商投行部门的巨额支出,有些券商在投行部门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
东吴证券半年报显示,公司投行部门上半年营业支出9535.42万元,营业收入仅有4232.2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6.5%;兴业证券上半年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3510.44万元,营业支出5354.06万元,同比减少82.71%。而撤销保代津贴的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投行营业支出为6.8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9.02%。大部分券商在投行部门的营业收入与支出数额相差不大,比如
招商证券上半年在投行部门的营业利润为0.66亿元。另外,大部分券商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大降,比如光大证券投行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81.55%。
17家上市券商(方正证券)和山西证券未加入统计)中,平均每家有保代46名,按照50-150万元的人均半年年薪来计算,每家公司在这项需支出2300-6900万元。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中,所有券商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都在2300万元以上,
但是有8家券商不足6900万元。
“2+2”模式、审批制放开
保代不再稀缺
此前,可以用“物以稀为贵”来形容保代们,但是随着“2+2”模式的实施,保代们也要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了。
今年3月16日,证监会发布文件,明确实施“2+2”模式。即在现行两名保代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允许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两家在审企业,这也意味着每个保代可在同一时间签字的IPO项目多至4家。
另外,保代考试较低的通过率也使得保代成为稀缺资源,不过这一现状也将被打破。
保代资格考试是全国通过率非常低的考试之一。数据显示,2005年为9%,2006年为5%,2007年为10%。而最“惨烈”的一次考试是在2010年,通过率仅1.05%,2011年8月的考试,通过率回到14%。也正是因为通过率偏低,才造成保代的“稀缺”。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有关规定,保荐代表人注册行政许可取消。今后,保荐代表人注册和变更执业机构登记工作将由证券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审批制放开,保代数量会大幅增长,保代贬值也是市场机制使然。
证券业协会表示,为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过渡、平稳进行,保荐代表人提交注册、变更申请程序、文件要求及审核依据基本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显示,今年的保代考试将在京沪深三地同时
举行,时间定于12月1日。此次公告名称中新增了“第1号”这一字眼,这是自保代考试推出以来首次出现。业内人士猜测,这三个字可能意味着保代考试未来或将举办多次,或将每年考2-4次,同时考试难度也将有所下调。这样一来,保代的数量又有了增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些“准保荐人”随时可能扩充保荐人队伍。所谓“准保荐人”是指,通过了中国证券业协会举办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但尚未符合注册保荐代表人的条件,一般在投行业内称之为“准保荐人”。根据规定,准保荐人必须在一年内担任一个融资项目的主办人方能注册为保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