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中期开始,私人董事会突然走红起来,很多培训机构都开始打着“私人董事会”的旗号做活动了,虽然活动品质有些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模式正在变得流行。从这种趋势可以看出,企业家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模式都在发生变化。私人董事会完美地把高管教练、行动学习和深度社交结合起来,受到很多企业家的追捧并不奇怪了。来关注私人董事会这种新的领导力发展模式把!
“你的公司目标不清、文化畸形、战略摇摆!”十几人的饭桌上,一位男企业家大手一挥,像拿着把手术刀,戳向坐东的女企业家,直击其企业痛点。
女老板一时百感交集,趴到饭桌上啜泣,后来起身跑到卫生间里嚎啕大哭,不能自已。等出来买单时,尴尬的同桌人,都默默走光了。开饭之前,他们一桌人,在女老板的公司,开了私董会,讨论的议题就是如何帮助女老板解决企业面对的难题。
通过提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CEO,找出解决方案,是私人董事会(下称私董会)的通用模式。那天的提问,格外尖锐。会议结束后,讨论意犹未尽,把话题延伸到饭局上,于是有了女老板饭桌上大哭的画面。
因为有保密协议,这位女士是谁、究竟问了什么问题,我们无法得知。但这个真实的故事,最近被多位五五私董会的会员在饭桌上提起,包括女老板自己。
事后说起那次讨论,她一直感激大家的启发式提问,之所以哭,有那么一刻,创业的种种辛酸,突然涌上心头,同时意识到,企业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就在自己身上。“反求诸己”式的领导力塑造,就要找到痛点。
那天晚上听到这个故事的,还有从北五环的公司,赶到南五环饭桌上的于忠兰。“跑那么老远,不是为吃顿饭,就是想见这帮子人。”于忠兰和饭桌上的人,都因私董会而彼此相识。一个月一次的小组讨论、一次饭局、一次公开课,她都不会错过,私董会已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圈子。
在自己的小组,于的外号是“正能量”,常常满面春风,为大家化解压力。她开玩笑说,听到每个人面对的各种难题,才知道,谁也比谁好过不到哪里去。这么一想,自然就把压力看淡了。有时候,别人听了自己的遭遇,也会平衡些。
于坚持开了4年私董会,慢慢的,倾诉对象,从丈夫和家人,转向了私董会的CEO们,把扮演垃圾情绪回收站的丈夫,解放出来。
“做企业决策的孤独感和压力,现在主要靠私董会化解掉。”于忠兰开心地笑着说。读过EMBA的她,一比较发现,高大上的商学院,在帮助CEO解决现实问题上,并不如私董会,同学间的交情,多数泛泛,无法像私董会里的小组成员这般,触及到内心最隐秘的部分。
问题的私密性,让主持会议现场的总裁教练(或称陪练),看到企业一把手最真实的那一面:
究竟是该和妻子离婚,娶红颜知己,还是不离婚保持现状?
如何赶走不理解企业发展目标的二把手?
决策失误后,如何重建信心?
……
极度私密化的情感问题、人事任用以及经营管理困惑,都会被拿到私董会上讨论。提问越私密,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越高。
信任成了这个圈子的关键词。——“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实的那个账本跟小组成员公开。”五五私董会的钻石组成员王戈说。王戈2007年加入私董会,成为国内第一批先行者。
“这是有设计机制在里面的。”王戈说,例如,小组成员的选拔非常关键,“三个纬度,企业规模相当、行业规模相当、年龄相当,主要是30到50岁的年龄档。”
这三个纬度,决定了小组成员在经营企业过程中,面对的困扰大同小异,感兴趣的问题接近,还能引起情感共鸣。
信任感提高后,进一步降低了沟通成本。于忠兰对于本组成员,经过两三年的坦诚交流,熟悉彼此的企业,问题一提出来,不需要过多解释背景,就能知道来龙去脉,问题的针对性也加强,她把私董会当成自己的“智囊团”,圈子的定制化特点突出。
“按平均每人二十年的经验计,今天在这间屋子里,我们拥有近三百年的经验资本,远超任何一个个体的经验总值。相信通过结构化的分享,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的东西会远超听一位老师讲课。来,让我们开始吧,你今天带来了什么问题?”外滩董事会CEO、兼首席陪练官兰刚,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做会议开场白。
2012年,媒体人出身的陈雪频创立了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进行企业高管培训。2013年,他在深度剖析了私董会的模式后,这种模式一下子流行起来,一下子有十几个组织搞起了自己的私董会。陈雪频也顺应趋势,把业务重心转向私董会,他结合自己在家族企业方面的优势,为家族企业的二代企业家以及媒体人出身的企业家定制私董会,这种细分化的定位风格,让私董会定制化的特点更加显著。
不论如何定位和分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同一组成员,不存在同行业的竞争者,以此避免商业机密的泄漏。跨行业的搭配模式,无意中又契合了跨界整合的互联网社交趋势,“给我们打开思考的视角。”王戈认为,跨界思维的融合,成了私董会受追捧的又一因素。
“至今为止,还没发生一起因为商业机密泄露,或者人事任免纠纷的诉讼。”有着商学院教授经历的肖知兴,认为自己从商学院转向到私董会,选择了一条适应潮流的路径。私董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是商学院、同乡会、兄弟会等社交圈子难以做到的。
“并不是一开始就敢把私密性问题抛出来,也是一步步试探的结果。”于忠兰说,反过来,信任度逐渐提高后,小组成员之间的黏性和依赖性,也会增加,当大家都敢于说真话了,真问题就能解决了。
考察私董会的黏性,很简单一条,就是续费力。王戈在私董会里,一呆就是近7年。但每年的会费,仅为商学院的十分之一左右,读两年商学院的费用,够他在私董会里用10年。
费用其实不是企业主首要考虑的问题,“时间成本是最要紧的。”王戈说,对于企业一把手,如何在最短时间,提高决策质量,同时又化解掉职场压力,是最大需求。
私董会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教练将不同行业的15至20位企业一把手组建一个私董会小组,期限以年划分,小组成员,包括教练签署保密协议,每次讨论的议题,由每位成员提出,最后投票表决,被选中的问题持有者,召集大家到自己的公司,举行私董会。开场后,所有人的手机上交,以此保证会议不被打扰。然后教练介绍规则,问题持有者,按照特定格式,阐述自己的困扰,抛出问题。
做太阳能电力设备出口的于忠兰,今年发起的议题中,两次被投票选中,其中一个问题是,2013年澳大利亚市场的出口贸易,是进还是退?
和于忠兰都在2011年加入五五私董会的王建,2002年单枪匹马创业,成立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进行一系列的IT工程硕士培训,以及教学设备方案提供。2012年企业营收上了5000万。他的目标是2016年过亿。站在5000万的坎上,眺望1个亿,他向私董会的朋友们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做三年规划?
问题抛出后,小组成员都要通过问题来发言,例如:你过去业绩的增长源在哪里?你愿意花多大的代价,开除二把手?
领教工坊的创始合伙人肖知兴,把这种提问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或谓产婆术。在私董会,教练引导小组成员,像苏格拉底那样,剥洋葱般把问题引向根源,而不是直接给结论,或者出谋划策。通过问题,最后让议题发起人,一步步找到最佳方案。
“内心其实有很多答案,只是不知道选哪一个,抛出问题,让大家的给我启发。”当小组成员轮番提问后,王建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搭建核心团队,建立企业文化,放权,从具体业务中解脱出来,将重心放在企业方向和战略的架构上。
向CEO学做CEO的私董会模式,和商学院正好反过来。“商学院是大家带着耳朵来上课,私董会是带着嘴巴来提问。”王戈对比,中国企业主,习惯输入,不习惯输出,所以,不愿分享的企业一把手,不适合参加私董会。
让企业家追捧的私董会,缘何在2013年形成燎原之势?
——这一年,中国所有传统行业的业态,都在进行各种革新,大公司在瓦解,自组织在壮大。
兰刚这样描述:互联网时代,信息易得,行动驱动的学习模式才是最高效的。私董会上的分享,正符合这个特点,企业家贡献的即时性案例,鲜活,有料。
互联网颠覆传统,包括圈子文化。
靠商学院、俱乐部等模式,引领企业圈子文化的美国人,在私董会潮流中,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坚持到最后。从2007年进入国内,想把在美国成长了50多年、以诚信分享企业干货的私密性圈子——私人董事会(下简称私董会)引入中国市场,到不久前撤资,这家号称全球领先的CEO发展机构——伟事达(VISTAGE),耐性远不及其在日本市场坚持的20年。也许因为在日本以失败收场,他们对东亚企业文化的封闭性有所忌惮,在中国开局不利后便匆匆撤资,卖掉特许经营权,直营变加盟,留下伟事达私董会这块招牌。
喜剧的是,美国人刚走,私董会的圈子文化,立马在2013年红火起来,北京、上海两地,甚至地方上,私董会都成了个时髦名词,比如成都的天府私董会。
“美国人没发现,中国企业家的开放程度,远高于日本。”任伟事达(中国)私董会主席的张伟俊,接受采访时提到,尤其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年轻企业主。2010年张伟俊加入伟事达(中国),组建起一个13人的私董会小组。四年后,小组人数已达23人。最近新加入的这位,是在国内快餐业做到前三的CEO。张的自我定位是“领导力教练”,不归属于任何组织,只接受聘任。他自嘲上半辈子被学校、机关、公司各种组织管着,现在一个人就是一个组织,后EMBA时代,一个人就可以是一个商学院,从授课到给企业做顾问,走的是个人品牌的路线。
美国人没看清,借助互联网对社交模式的重塑,中国企业家开放的节点,在2013年全面爆发。以往膜拜企业大佬的追随效应递减,从创业者到中小企业高管,以点聚集,形成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的网状联结,“进入到组织学习的Web2.0革命时代。”2011年底离开伟事达,和朋友创立外滩董事会的兰刚如此总结,“未来几年,私董会模式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兰刚想在企业家圈子里,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这场革命其实不是某个人发动,而是一群看准趋势和互联网社交革命特点的领先者,准确地站到了风口上,风一起,在2013年的北京、上海两地,私董会的圈子效应,同时爆发。
“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今天信息泛滥,企业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学院所传授的信息和理论,而是思考。”兰刚指出的思考,就是靠教练的穿针引线,诱发小组成员提出真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企业主,提升自我觉知力,将企业家的成长机制,依靠激发内心力量和自我认知实现。
用伟事达教练张伟俊的话讲,教练是私董会成败的关键,其扮演的角色,“就是珍珠项链的那根线,没有线,珍珠只是珍珠。”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肖知兴指着领教工坊的LOGO说,一个人射箭,“反求诸己”的意味在里面。
从最早的五五私董会,到伟事达(中国),以及外滩董事会、领教工坊、智慧云,不论是采用7部提问法,还是8大环节,或者所谓的三段论,无疑例外的,都是让企业家在提问中,照镜子般发现自身问题,自己找答案。
“如果是别人给的答案,相当于从外界抱养的孩子,总比不上自己生的孩子受重视。”肖知兴打比方,私董会的教练,话越少越好,但前提是,教练能够引导大家的讨论,挖掘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经营企业经验的退休CEO,是教练的最佳人选。
现实困境是,中国退休的CEO,往往不会出来,愿意出来的,过于好为人师,不会倾听,也不能算合格。
退休前担任惠普中国区总裁的孙振耀,加入到私董会教练队伍中。“当出现越来越多的孙振耀,私董会才会可持续发展,并真正帮助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个人成长。”
眼见私董会模式红火起来,不少培训机构、俱乐部改头换面,开始用这个概念拉拢会员。张伟俊有些担心,害怕合格教练的缺失,让一个很好的学习+社交圈子,走了弯路,再次陷入浮华社交圈子的陷阱里。另一面,倘如不懂流程设计的私董会,将保密机制没有做到位,一旦发生泄密问题,也会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后EMBA时代,各种圈子迷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