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遭融资冰点:审计监管秋后算账来

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在美上市中国企业IPO日渐清冷,进入今年三季度后,仅有视频网站土豆网(TUDO)唯一一家中国公司成功在
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且融资效果也不甚理想。  海外融资降至“冰点”,有海外媒体却仍在继续揭着在美上市中概股审计问题的伤疤。据该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爆料称,10月上旬中国财政部和证监会官员会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另两家较小审计公司,要求对在2010年去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IPO的相关审计公司进行再评估,并要求上报已经递交海外监管层的相关审计资料。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各种渠道求证,而所提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德勤、普华永道、安永和毕马威,均有合伙人分别在不同场合对记者表示,“这个问题太敏感,不方便回应”。  审计集体缄默  审计行业的集体缄默,似乎也预示着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而上述海外媒体报道中也表示“该会见被强调是高度保密”。  2010年,在华尔街大放光芒的上市中国企业,享受着高市盈率、高估值、充沛融资。不过,随着部分公司被美国民间研究机构点穿“财务信息造假”之后,在2011年尝到了盛极必衰的苦果。其中,与某些公司被大肆做空等个案相比,整个“中概股”都蒙受了信誉危机,令人担忧。  美国飞利凯睿证券有限公司(Brean Murray, Carret & Co。)的首席执行官威廉·麦勒斯基(William J. McCluskey)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投资者当然想通过投资中国公司,从强劲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分得一杯羹,但是这些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却又使投资者胃口大减。”  “问题来源包括缺乏尽职调查、投资者不合理的交易细则、对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不充分理解等。”一家美国投资公司T Squared Partners LLC的高管马克·杰森(Mark C. Jensen)直接点破,“一个合格的尽职调查程序,必须基于负责任的会计分析师和实事求是的尽职调查审计。”  疯狂后秋后算账  尽职调查的对象是股票发行主体的财务、经营、债权债务等各个具体细节的具体活动,参与股票发行的各种中介机构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专业任务和职业道德,才可能对发行人的经营条件和经营前景做出客观评价,公平合理地制定股票的发行条件和确定发行价格,才能有效地减少中介机构的风险和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纽交所《2010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上出现了历史上创纪录的一年,全年共有3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主要交易所进行IPO,共募集资金36亿美元。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时间窗口上,当时恰逢很多PE、VC要退出,行情大好也催生很多赴美IPO产业链上的中介机构大胆包装,抓紧时间把公司推上市场,本应保持高度独立性的审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难免也被注入水分。  尽管中美文化存在颇多差异,但都存在基本共识——秋后算账总会来到。  “显然,年初多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严重的假账问题,是点燃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产生信任危机、唱空中概股的导火索。”投中集团金融分析师王甲表示,“随着下半年欧美主要经济体不景气,造成资本市场大环境颓靡,全球IPO缩水的现状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IPO窗口就关闭了。”  [page]  审计监管风暴渐近  弱市之下,显而易见的是,一方面,中方多家企业接连被西方资本市场大肆做空,股价蒙受损失,中国企业受到信任危机;另一头,素以保护投资者权益著称的美国资本市场,掀起多起由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  今年7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联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赴北京会见中国证监会,就致力达成跨境审计监管协议合作迈出第一步。  尽管会后,中美双方并未透露更多实质性进展和内容,市场方面诸多分析也认为,由于财务信息的敏感性,实现互通审计监管权限存在操作难度,但上述来自海外媒体的消息,似乎也在传达信号——中方对于审计的监管高度重视,审计监管风暴或将到来。  “那些审计公司肯定都吓坏了,这并不是个好事情,他们肯定会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普华永道前合伙人、现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保罗·吉尔斯(Paul Gills)对媒体表示。  威廉·麦勒斯基也对本报记者说:“不管结果怎样,中美两国监管层的努力,会增加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心,也会对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时间: 2024-07-30 02:18:35

中国概念股遭融资冰点:审计监管秋后算账来的相关文章

中国概念股遭群体“猎杀”赴美上市进入冰冻期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今年对于已经在美上市和即将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景.从上半年一开始,由于受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一片惨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国各类概念股没能独善其身,从纽交所到 纳斯达克,凡是中国企业的股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而且这种下跌的幅度远远超过了美国三大股指下跌的程度.根据统计,今年五月份,在美国的中概30指数大跌13.62%,而同期美国三大指数道指.纳指.标普仅分别下跌了1.88%.1.33%和1.35%.到了6月份,中国概念股更是受到美国做

数家美机构“做空”中国概念股遭指控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概念股遭美国投资者做空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美国专家透露,已有数家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投资机构遭到美国有关方面的指控. (据<深圳商报>) 日前,出席2011(第十三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的专家对中国概念股遭美国投资者做空的事件进行了专题讨论. 涉事企业尚可亡羊补牢 龙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理王钰说,中国在美上市的许多公司业绩有50%的年度增长率,但他们估值并不高. 欧华律师事务所合作人伊凡·克劳德皮埃尔表示,现在有中国概念股因为欺诈而被处理.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停止了14家到20家

势头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突遭中国金融当局的监管“逆袭”

摘要: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立规互联网金融 初春乍暖还寒.势头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突遭中国金融当局的监管逆袭. 在3月中旬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关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热议尚未消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立规互联网金融 初春乍暖还寒.势头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突遭中国金融当局的监管"逆袭". 在3月中旬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关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热议尚未消散,3月17日,<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

红孩子、玛萨玛索或遭融资之困 资本加速博弈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苏宁易购最近放风即将收购一些电子商务公司,以尽快做大规模.此消息一出,迅即传出苏宁易购与红孩子洽谈并购事宜,而主打高端服饰品牌的玛萨玛索也在苏宁并购的序列中. 尽管,红孩子现任C EO徐沛欣(微博)否认正在寻求出售,并称红孩子月内将完成一轮融资.但无风不起浪,关于"红孩子亏损,严重套牢VC"的种种疑点开始发酵.而玛萨玛索C EO孙弘表态更加暧昧,其表示更倾向于接受VC类企业的融资,但对于是否接受苏宁旗下投资基金的青睐,并未做正面回应. 红

陆宏宇:移动互联网融资冰点已经被打破

2013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站长)大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 在德同资本的合伙人陆宏宇看来,今年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投资与融资情况相比去年已经打破冰点.他个人投资的几家游戏中有一个月收入超一个五千万,同时对大数据的应用关注会有所增加. 本次大会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微博).搜狗CEO王小川等出席并作演讲.腾讯科技全程视频.图文.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等多平台直播.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李明顺(微博):互联网行业里面我做了

传中国要四大重审中概股 跨境监管冲突或升级

"中国概念股"正陷入另外一场漩涡.19日晚间,有外电报料,称中国监管部门要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相关的审计工作进行再审,并报告可能提交给海外监管机构的信息.如果这是真的,或暗示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冲突将升级. 导火索:东南融通丑闻 据路透社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称,上周,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会晤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两家规模较小的审计公司.席间,这些公司被要求对2010年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有关的审计工作,以及中国公司赴美IPO的相关工作进行紧急再评估.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还被要求在本周结

海外上市苦中作乐 中美审计制度差异存风险

编者按 中概股的黄金时代,似已再次到来. 北京时间9月19日22:30,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在华尔街庆祝阿里巴巴上市,我的朋友圈响声不断,时有贵人发送彼岸现场图片. 这是一场盛宴.毕竟,作为中国第一大电商,阿里巴巴刷新了美国IPO募资记录,马云问鼎中国首富,追随多年的元老们身价倍增. 这一切发生在A股IPO肠梗阻之际,海外上市再度造就神话. 遗憾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愿扎堆八卦造富故事,绕道数百亿美金和个人巨额财富,继2013年"非死不可"专题之后,再次聚焦招股书及其他细节,意图以

SEC再起诉德勤上海分公司 凸显中美跨境审计尴尬

这确实很令人尴尬:在去年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成功破冰后,美国证监会(SEC)却在本周正式起诉德勤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德勤上海)拒绝提供涉案客户的审计底稿,让中概股危机再次升级. SEC再次起诉德勤上海 数月来,德勤频频辞去在港上市企业审计师职务的举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5月9日,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官方网站公布的一封起诉书,再度令德勤卷入风暴眼,而这一次的起因正是去年的中概股财务造假风波. SEC表示,两年多来其一直尽力获取德勤上海对于该公司的审计底稿,然而德勤上海拒绝提供这家在美国上

订单融资:从“价值链”到“大数据”

 相比于发运后贸易融资业务,例如出口发票融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出口保理.以及信保融资等,商业银行一般将属于发运前融资的订单融资视为高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比照流动资金贷款设置融资准入门槛和担保条件.因自身财务状况受限,又无法提供充足的反担保,在传统银行流贷项下的授信评价体系中,多数中小企业均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订单融资授信支持,导致其因资金受限而"有单不能接",错失发展时机.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订单融资项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讨论银行可采用的风险缓释机制以及如何构建不同的订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