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常用的社交平台,查看订阅客户端推送的新闻,碰到感兴趣的内容,下一个动作是什么?
大多数人和你一样,指尖移到分享按钮,点击一下,这条链接便快速甩到朋友圈等社交空间,有时人们一并输入不吐不快的评论,哪怕只是句简短的“干货!”,或一枚夸张的表情图标。“身处互联网时代,社交应用从未如此频繁吸附在传播链条上,普通受众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分享、评介一篇篇文章,大众舆论滚雪球般带动新闻继续发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容发布仅仅是新闻传播的开始而非结束。”这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学教授马克·库珀日前在沪提出的观点。他描摹了高度社交化时代下的传播图景,并一再强调,“深度社交化应用正在改变并重塑日常新闻消费习惯”。
约80%新闻点击量来自搜索和分享
阐述观点时,库珀风趣地晃了晃手中的智能手机说:“这个玩意儿几乎人手不离,大家习惯了打开移动终端上装载的各类社交软件,实时查阅自己的好友们正在关注哪些图文和视频,以及他们针对这些报道内容的个人观点和态度。”库珀抛出一组数据,目前在美国,只有10%至15%的新闻点击量来自报纸网站主页,80%则是由搜索与分享带动。“我的那些20多岁大学生们,几乎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全球知名社交网络日夜绑定在一块,成年读者逐渐抛弃传统门户网站,转投社交网站,后者就像个性化过滤器,你认识的人,会选择你更感兴趣的东西。被刷屏最多的新闻成了受众票选出的头条。”
库珀得出的结论就是,完全依赖报纸的网站在美国已无法生存。海量滚动、实时交互的涓涓信息流,构筑出当下新闻消费场景。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葆华看来,随处可见的分享功能按钮,极大拓展了新闻阅读入口和渠道,从载体角度来说,新闻充当了社交生活黏合剂。“受众从各大社交平台获取与分享内容,这种操作方式让信息以更快速度点对点到达读者,分享与反馈进一步拉动新闻撒播,提高了整体的新闻生产节奏与效率。对于一直在寻求扩大受众范围的媒体机构而言,这是潜在的益处。”
深度利用社交资源“弯道超车”
阅读行为的改变,正促使内容提供商迅速加以适应。库珀曾在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和新媒体公司“睡衣传媒”担任要职,40余年新闻从业生涯中,他对媒体转型拥有切肤感受。“当记者的头十年,我写完稿子提交给编辑,就可以呼呼大睡了。如今新闻从业者越发强烈意识到,一个新闻机构本身有义务推动内容的有效传递,随时随地引导受众关心的热点。”
的确,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生产、传播、反馈等多个环节。面对中国同行,库珀接连追问:你把新闻发送给谁、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拓展新闻市场?在流行社交网站上,你们的品牌有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换而言之,网络社交行为如此普遍,新闻媒体是不是也具备了借力“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库珀以基于社交化的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为例,“在这个界面里可同时体验阅读新闻、分享信息、朋友圈交流、娱乐互动等多个社交功能。它以轻量内容换取了用户的轻松分享。个人对好友的兴趣加上对这个文章的兴趣,黏性阅读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按当下流行的内容消费方式制作内容,将社交网站变成新闻机构巨大推荐引擎,从而导入越来越多的网络流量——这无疑相当令人眼热,但库珀话锋一转,“这又涉及到信息选择的平衡。BuzzFeed统计发现,一段时期内流量高峰,反而是源自一组猫咪萌宠照,图片被facebook百万名受众分享后带动网站点击量。我们需反思,过度倚赖社交化,是不是也面临丧失实质和营养价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