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很久前开始策划重做《">赢在中国》这个节目,因为我觉得不仅仅是为创业者,这是所有想发展、想做事情的人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怎么整合资源,完成这个目标,这就是我们这个节目所讲的核心所在。
《赢在中国》是项目考核制,最怕选手退赛
过去《赢在中国》的主题是找投资,而现在创业,投资并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大量风投基金在中国找项目的背景下,现在不是选手找钱,而是钱在找项目。在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节目的1000万奖金,再用于投资,就不成立了,所以要找“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来奔波”。
我后来决定还是每一期做一个任务。每次节目都是发布一个任务,一个项目,这对创业者是有帮助的。你说哪个公司不做项目?公务员也要做项目对吧?就采访也是这样,你采访的人、到达的目标和最后的成果,其实就是在做任务,只是以前我是从做媒体的角度去想,现在更多是从商业的角度去想,这事就不一样。你能调动的资源、你的人脉、你采访之前所做的功课,你掌握的信息,最后都能出来一个成果——衡量这个成果的优劣,就是你采访的质量,跟采访对象互动的效果,甚至他在你面前袒露了多少秘密,这都是可以量化可KPI的,这就是商业思维对我的改变。
我现在做《赢在中国》,很多次累得都想吐了,我根本没有脑子去想明天要做什么,而是赶紧的想把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我就能活过来。中间有一段时间,对于选手们的‘退赛’这件事,一开始我心里确实很反感,因为如果有一名选手退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是找不到另一个替补选手的,同时整个摄制团队的300多名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就此成为了无用功,所以在每回选手宣称退赛的时候,我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可是这个事情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觉得看每个人都特别顺眼,特别舒服。因为这12个人我都太熟了。
我眼里的姚劲波、蔡明、李静、汪小菲、夏华
先说总决赛这三位。姚劲波是众多创业者中我最佩服的,姚劲波是整个比赛中,实力最强的选手。因为他懂落地,他没有虚的成分,他的产品也是。
蔡明对事情的投入,对人真诚,说话办事靠谱。而且特爷们,中间比赛没有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即使有事,说话干净利落,说完就完了。这种对信用的尊重让我很尊重他们的企业。
李静身上有个特质,就是特别快乐,让人很想跟她待在一起,虽然也有散漫的时候,但她身上有让人愉快的特质,让人放松和舒服。
汪小菲,身上完全没有富二代的毛病,柳总也点评过的,对人非常诚恳,完全没有公子哥的那种做派,所以他才能一口答应来《赢在中国》,要知道这对于一个有公众形象的人物来说是不容易的,毕竟有12期,怎么着也能“原形毕露”。但汪小菲没有一般富二代的毛病,他甚至关心节目的营销宣传该怎么做,请什么样的媒体,这让我非常感动。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夏华,我看到网上有一些不太正面的评价。夏华这人有个口头禅,怎么现在的男的都跟娘们一样的?可见真的她就是那种女汉子,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做到的那种,也比较爽快、目标感非常强,这也是她受到非议最多的地方。但这个节目给她展现的机会不够多,我曾经说过,如果她能在这个节目中待更多的时间,可能大家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受到时长的限制,就只能看到最极端最冲突的一面。其实人的身上,既无优点,也无缺点,只有特点。只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事情,才显示出相对的优或是缺。
采访我的记者一半都被我批评过
我很欣慰的是,所有的选手并没有表现出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残忍的那一面。我觉得马云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对,善良不是920.html">企业发展的阻碍。做企业的人,不一定都是狡诈的、重利益的,相反,如果不能心存善意,这个企业和这个人一定是走不远,这点从我们做这十二期节目中也能得到体现。有的时候表面上你貌似获得了一点蝇头小利,但最后还是发现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这个节目就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把方法学会了,牢记目标、整合资源、想清策略、一步一步踏实干,这是我们这个真人秀节目想传达的东西。我也重新回归了草根的状态——这个节目的所有解说词都是我写的,原来我们聘了一个很牛的撰稿,但发现还是不如自己亲自写好。因为从头至尾都是我参与的,我不干谁干?而且解说词又是最关键的,能把每一期节目的目的和任务说清楚,否则观众就不明白。所以为了节目效果,我基本上是全身心地投入。这跟之前在央视的时候不一样,我不仅仅是在为创业者服务,甚至我自己也是一个创业者。
原来有一个记者采访我,问了三个问题,我说你是要干嘛?他说我要做一个人物类的专访,我说你出去。我创业以来大概有80多名记者采访我,其中有一半受过我的批评,之前那个记者,问我的三个问题我说百度和谷歌都可以查到,你连查到没查,你根本没有资格坐到我的面前做人物专访。因为你坐在我面前,你就得跟我互动,就不能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创业也是一样,你有人脉、有资源、有资金,但为什么还是无法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投入够不够。我自问我问心无愧了,但成效如何,留待观众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