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起施行 维护网络安全 不会损害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天正式施行,个人信息出境新规也随之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介绍说,《网络安全法》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所有网络运营者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数据,只限于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这里的重要数据是对国家而言,而不是针对企业和个人。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标正在制定

《网络安全法》公布后,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法律要求抓紧研究起草相关制度文件,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办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等。其中,《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文件已经公开发布。国家标准化部门正抓紧组织制定《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

针对《网络安全法》会制造贸易壁垒、限制国外企业和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担心,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完全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法》,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而不是要限制国外企业、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要限制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互联网跨境购物 个人信息可以出境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是《网络安全法》新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要求,抓紧制定相关配套规定,其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办法有望近期公开征求意见,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正在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

《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网络安全法》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所有网络运营者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数据,只限于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这里的重要数据是对国家而言,而不是针对企业和个人。对于确需出境的数据,法律做了制度上的安排,经过安全评估认为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出境。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的,个人信息可以出境。特别要说明的是,拨打国际电话、发送国际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跨境购物以及其他个人主动行为,视为已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停传禁止发布信息 不会妨碍言论自由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这是否会侵害个人隐私,妨碍网上言论自由?

中国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在推进互联网发展,加强互联网管理过程中,充分保障人权和言论自由,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也强调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应该对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个人的自由不应以损害他人的自由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任何人和机构都有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这条规定针对的是用户公开发布的信息,而不是个人通信信息,不会损害个人隐私。另外,规定要求停止传输的是违法信息,不存在妨碍言论自由问题。

网络产品和服务 都应安全可信

《网络安全法》提出要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安全可信”是指保障用户对数据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该利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重要数据,损害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保障用户对系统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通过网络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损害用户对自己所拥有、使用设备和系统的控制权;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应利用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限制用户选择使用其他产品和服务,或停止提供合理的安全技术支持,迫使用户更新换代,损害用户的网络安全和利益。

安全可信没有国别和地区差异,国内外企业和产品都应该符合安全可信的要求。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9-27 10:37: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起施行 维护网络安全 不会损害个人隐私的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最终版,明年6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 第三章 网络运行安全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 第五章 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一批新规6月起施行

据新华社28日消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将受惩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进一步规范,农药管理条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6月1日起,一批中央和地方新规将落地施行,影响你我的生活.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这些“门道”你看出来了么?

[51CTO.com原创稿件]2017年的6月1日除了是"六一儿童节",还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因为,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将于这天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提出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并于7月6日至8月5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全文

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网络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5年8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网络安全战略.规划与促进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给金融IT安全带来了哪些影响?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案的实施在保障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各行各业的IT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金融行业为例,<网络安全法>中明确指出银行业及金融机构不仅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一方面,突出了金融行业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明确了银行业及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网络安全工作的义务和责任.金融行业需要依据<网

《中国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内容及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今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进一步界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对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规定相应的惩治措施;增加惩治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

《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保护个人信息是其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窃取个人隐私手段不断翻新,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又给网络安全带来新的隐患--<网络安全法>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窃取手段五花八门"老同学聚会拍的照片你自己看吧,哈哈,大家没怎么变呢.查看请点开下面链接--"不久前参加过同学聚会的郭先生收到这条短信后,没多想就点了链接,但没看到同学聚会的照片.几天后他用手机登录银行账户时出现

《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网络风险面前没有看客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这部法律或许还相对陌生,但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每个人都不再是网络风险面前的看客.前不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勒索病毒"即为一例. 网络安全首先关涉到国家安全.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除

《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侵害个人信息最高罚50万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标志我国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工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这部法律或许还相对陌生,但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网络安全法>共7章79条,包括总则.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环球网梳理了一下,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几个亮点. 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大家在网购.或者注册账号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