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 性能调优

内存是影响Linux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内存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使用性能。

free命令:监控Linux内存使用状况。

由上图可知,空闲内存是free+buffers+cached=155MB

一般来说如果空闲内存/物理内存>70%,内存性能优;如果小于20%,则性能差,需要添加内存。

vmstat命令:显示关于系统各种资源之间相关性能的简要信息。

如果si和so数值很大的话,可能是出现系统资源紧缺。

sat命令:可以对每个方面进行单独的统计,但是增加了系统开销,但是对系统的统计结果不会有很大影响。

r是查看内存和交换分区的使用率的。

%commit:应用程序使用内存百分比。

kbcommit:应用程序使用内存的大小。

由上面2行就可以看出系统目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kbmemfree:空闲物理内存的大小。

kbmemused:已经使用物理内存的大小。

%memused:已使用内存占总内存大小的百分比。

 

 

 

 

==========================

 

#free -m

 

                       used         free
-/+ buffers/cache:    2571840    1480216

- buffers/cache 反应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
+ buffers/cache 反应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buffers    cached
Mem:   255268     238332     16936      0      85540   126384
-/+ buffers/cache:26408      228860
Swap:  265000     0          265000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 buffers/cached: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不去关心。

系统的总物理内存:255268Kb(256M),但系统当前真正可用的内存b并不是第一行free 标记的16936Kb,它仅代表未被分配的内存。
我们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分别代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数据。

  total1:   表示物理内存总量。
used1:    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1:    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1:  共享内存,一般系统不会用到,这里也不讨论。
buffers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 数量。
cached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数量。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见后面。

used2:    实际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总量,也是实际使用的内存总量。
free2:    未被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和未被分配的内存之和,这就是系统当前实际可用内存。

  可以整理出如下等式:
total1 = used1 + free1
total1 = used2 + free2
used1   = buffers1 + cached1 +used2
free2   = buffers1 + cached1 +free1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for later use.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Difference Between Buffer andCache
对于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主要用于在UNIX环境下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应用程序不会申请使用共享内存,笔者也没有去验证共享内存对上面等式的影响。如果你有兴趣,请参考:What is Shared Memory?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 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buffercache的内存,是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bi会非常小。

Buffer和Cache的区别

   缓存(cached)是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linux有一个守护进程定期清空缓冲内容(即写如磁盘),也可以通过sync命令手动清空缓冲。举个例子吧:我这里有一个ext2的U盘,我往里面cp一个3M的MP3,但U盘的灯没有跳动,过了一会儿(或者手动输入sync)U盘的灯就跳动起来了。卸载设备时会清空缓冲,所以有些时候卸载一个设备时要等上几秒钟。

修改/etc/sysctl.conf中的vm.swappiness右边的数字可以在下次开机时调节swap使用策略。该数字范围是0~100,数字越大越倾向于使用swap。默认为60,可以改一下试试。
两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说,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而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
buffer是由各种进程分配的,被用在如输入队列等方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个进程要求有多个字段读入,在所有字段被读入完整之前,进程把先前读入的字段放在buffer中保存。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

 

 

Linux的内存管理,实际上跟windows的内存管理有很相像的地方,都是用虚拟内存这个的概念,说到这里不得不骂MS,为什么在很多时候还有很大的物理内存的时候,却还是用到了pagefile.所以才经常要跟一帮人吵着说Pagefile的大小,以及如何分配这个问题,在Linux大家就不用再吵什么swap大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swap设个512M已经足够了,如果你问说512M的SWAP不够用怎么办?只能说大哥你还是加内存吧,要不就检查你的应用,是不是真的出现了memoryleak.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command free
[root@nonamelinux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86024     377116    8908      0          21280    155468
-/+buffers/cache:    200368   185656
Swap:   393552           0         393552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
第二行(mem):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
区别: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8908KB,已用内存是377116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185656=8908+21280+155468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定值(RHEL4.0):
#cat /proc/meminfo
交换将通过三个途径来减少系统中使用的物理页面的个数: 
1.减少缓冲与页面cache的大小,
2.将系统V类型的内存页面交换出去, 
3.换出或者丢弃页面。(Application 占用的内存页,也就是物理内存不足)。
事实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响到系统性能的。

转自: http://zhengdl126.iteye.com/blog/1144600

时间: 2024-07-30 09:25:25

Linux内存 性能调优的相关文章

Linux常用性能调优工具索引

blog.yufeng.info  前段时间看到brendangregg的 Linux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ools PPT里面提到Linux常用性能调优工具, 见下图: 其中提到了的工具,大部分在我日常工具箱里或者在实践的案例里面使用过, 都有很高的价值,这里方便大家索引下: nicstat: 参见 这里 oprofile: 参见 这里 perf: 参见 这里 systemtap: 参见 这里 iotop: 参见 这里 blktrace: 参见 这里 dstat

linux io/系统/内存性能调优整理

 为什么要性能调优? 大部分的linux发行版是为了完全兼容市场中大部分计算机而设计的.这是一个相当混杂的硬件集合(硬盘,显卡,网卡,等等).所以Red Hat, Suse,Mandriva和其他的一些发行版厂商选择了一些保守的设置来确保安装成功. 简单地说:你的发行版运行的很好,但是它可以运行地更好! 比如,可能有一个具体一些特殊特性的高级硬盘,而这些特性在标准配置的情况下可能就没被启用. 磁盘子系统的调优 对于Linux的Ext3/4来说,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所帮助的一个参数是关闭文件系统访

JVM堆内存监测的一种方式,性能调优依旧任重道远

上月,由极客邦.InfoQ和听云联合主办2016 APMCon中国应用性能管理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会上,Java冠军Martijn Verburg进行了一场Java and the Machine的分享,讨论了为什么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他有着十多年Java经验,目前是创业公司jClarity的CEO,jClarity是一款采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来探究性能问题根源的方案.会后,InfoQ还专访Martijn以进一步了解沟通. JVM堆内存及一种监测方式 在讨论Martijn的团队如何进行堆内存监测之前,我

<Linux性能调优指南>主要思路流程

网上IBM很早放出的一本免费电子书, 十来年了,参考意义还是很大. 国内有翻译成中文在线阅读的版本. 见如下两个URL Linux Performance and Tuning Guidelines <Linux性能调优指南> https://www.gitbook.com/book/lihz1990/transoflptg/details ========================================= 服务器优化思路 管理变更流程 管理变更和性能优化并不直接相关,但可能是

在 RedHat Linux 上做性能调优

在 RedHat Linux 上做性能调优 性能调优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电力消耗,或者减轻某个应用对系统中其它应用的影响.但是如果贸然地,没有适当的手段进行系统调优,那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我们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性能调优,那么它就会成为严谨的科学探索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行为. 具体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正常"的系统性能情形是什么样的. 查找潜在的性能问题并进行参数调优来修复.观察这些调整对系统的影响并决定是否确认保持这种调整或者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 概要: 收集数据,建立

如何在RedHat Linux上做性能调优

性能调优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电力消耗,或者减轻某个应用对系统中其它应用的影响.但是如果贸然地,没有适当的手段进行系统调优,那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我们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性能调优,那么它就会成为严谨的科学探索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行为. 具体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正常"的系统性能情形是什么样的. 查找潜在的性能问题并进行参数调优来修复.观察这些调整对系统的影响并决定是否确认保持这种调整或者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 概要: 1.收集数据,建立基准. 2.开启 tuned 功能并选

通向架构师的道路(第三天)之apache性能调优

一.总结前一天的学习 在前两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解并掌握了Web Server结合App Server实现单向Https的这样的一个架构.这个架构是一个非常基础的J2ee工程上线布署时的一种架构.在前两天的教程中,还讲述了Http服务器.App Server的最基本安全配置(包括单向https的实现), 它只是避免了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侵入我们的Web访问器或者能够通过Web浏览器来查询我们的Web目录结构及其目录内的文件与相关内容,这种入侵我们把它称为: Directory traversal

PHP 性能分析(三): 性能调优实战

在本系列的 第一篇 中,我们介绍了 XHProf .而在 第二篇 中,我们深入研究了 XHGui UI, 现在最后一篇,让我们把 XHProf /XHGui 的知识用到工作中! 性能调优 不用运行的代码才是绝好的代码.其他只是好的代码.所以,性能调优时,最好的选择是首先确保运行尽可能少的代码. OpCode 缓存 首先,最快且最简单的选择是启用 OpCode 缓存.OpCode 缓存的更多信息可以在 这里 找到. 在上图,我们看到启用 Zend OpCache 后发生的情况.最后一行是我们的基准

性能调优攻略

关于性能优化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在<由12306.cn谈谈网站性能技术>中我从业务和设计上说过一些可用的技术以及那些技术的优缺点,今天,想从一些技术细节上谈谈性能优化,主要是一些代码级别的技术和方法.本文的东西是我的一些经验和知识,并不一定全对,希望大家指正和补充.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大家可以移步去看一下以前发表的<代码优化概要>,这篇文章基本上告诉你--要进行优化,先得找到性能瓶颈!但是在讲如何定位系统性能瓶劲之前,请让我讲一下系统性能的定义和测试,因为没有这两件事,后面的定